半个月亮 发表于 2015-7-20 16:01:21

读书思廉

今年公司党委从关心、教育、爱护干部的角度出发,开展了“读书思廉”教育活动,给公司所有副科以上干部发了一本《“读书思廉”文章汇编》。我本人通过学习,感到深受教育。首先,这是公司党委、纪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筑牢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思想防线的一项重要举措,从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党组织对领导干部的关心爱护和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重视。虽然耗时不多,但受益非浅。这本书的廉政文章每篇只有短短的几页,阅读所需的时间也不多,但文章能够溶思想性、知识性、史料性于一体,非常具有可读性,每次阅读使人感到就像是听了一堂不设讲台、不见讲师的廉政讲座,从中可以汲取丰富的知识和精神营养。虽然文风各异,但贴近生活。同时,书中的廉政文章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比较紧密,通俗易懂,令人深思,具有现实感,亲和力,使我想看、爱看。其次是非常有特色。廉政文章,风格各异,特色鲜明。既有中华民族传统廉政文化的精典故事,又有当今社会廉政文化的现代理念;既有廉洁自律的正面典型,又有贪污不廉洁的反面教材;既有各级领导的谆谆教导,又有不廉洁分子的现身说法;既有原汁原味的心得体会和声泪俱下的悔过笔录,又有重点提示的按语和画龙点睛的精彩点评,阅读以后使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第三是非常管用。我们通过经常阅读廉政文章,至少可以起到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进一步增强严于律已的意识。经常告诫自己,要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做到慎始、慎微、慎独、慎欲,始终做到警钟长鸣,保持清醒头脑。二是可以进一步纯洁廉洁从政的品德。经常告诫自己,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党组织培养的结果,都是家庭的支持和个人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我们要真正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行事。三是可以进一步强化反腐倡廉的责任。经常告诫自己,不仅要廉洁自律,而且要管好部属,管好身边工作人员,管好家属子女,同时还要敢于同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为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今后,对于自己来讲,应当经常读读这方面的书,持久地廉洁修身。 一是应当常常触景思己,坚持修身。廉洁修身,乃齐家之始。徜徉亘古,卷卷浩史中,总有股股贪婪之浊流让我们历历在目;渺渺青史里,也总有阵阵廉洁之清风让我们刻骨铭心。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无论是屈原还是李贞、孔繁森,廉洁之风,修身之气,贯穿始终。廉如深山幽兰,不言自芳;欲似长堤蝼蚁,无孔不入。要做到达则兼顾天下,穹则独善其身,实属不易。因此,廉洁修身,任重道远!多植荷花塘自清,勤读修身道自明,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功名利禄,只不过是身外之物,品格道德,才是立身之本!面对一叠叠强取豪夺的钞票,面对一张张后悔莫已的贪官的脸,面对一滴滴发人深省的眼泪,面对一副副维护廉洁的镣铐,面对一个个家庭破碎时家人的哀痛和无奈,我觉的: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虽不能效彷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亦可做到,以廉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廉洁修身,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多一份工作的勤劳,少一份索取的烦恼,多一份处事的坦然,少一份无谓的执着,多一份真诚的微笑,少一份待人的无礼。 二是廉洁应当从生活事做起,常思“过去”。周恩来总理的廉洁从政深入人心,是实实在在的。周总理生前餐饮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就餐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能吃粗粮啊。”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我们现在生活在盛世繁华之中,衣食无忧,还常常听到“不知道吃啥好”的感慨。可以说,我们比老一辈生活的太幸福、太轻松、太富足,应当学会知足常乐。因此,常思过去,忆苦思甜,时刻保持一份知足和恬静,少一份面对诱惑的踌躇和心动。自己从事销售工作,那就要首先管住自己的嘴、手,一言一行按公司党委要求去做,不能吃拿卡要。三是清正廉洁要拘小节,细节为重。汪中求先生著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强调: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真理。从细节入手,把小事做好,这不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以及工作效率的法宝,也是我们反腐倡廉、拒腐防变的一剂良药。在清正廉洁的工作中,也需要我们注重细节,从细微之处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廉洁自律,一身正气,防微杜渐,筑牢拒腐防变的铜墙铁壁。细节是什么?词典的解释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有人比喻说,细节是转动链条上的扣环,是千里钢轨上的铆钉,是参天大树上的叶蕾,是广袤田野上的萌芽…,细节虽细,却是基础,少不得,离不了。细节因其“小”,往往被人忽视,麻痹大意,嗤之以鼻;细节因其“细”,也常常使人感到繁琐,不屑一顾。但对于清正廉洁的为官者,他们都是从细小细微处严于律己,做到俭朴无私、一身正气。清朝康熙年间一名叫张清恪的官员,因为他政绩斐然被提升为督抚,面对亲朋好友送来的贺礼他一概拒收。他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毫一厘,民之脂膏。”可见他深知“细节”的道理,领会到“防微杜渐”的辩证关系,先有“防微”,然后才有“杜渐”;先从细处入手,方能从大处防变。有这样两句诗:“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诗中以生动形象的比喻,阐释了从量变到质变这一规律的深刻哲理。古人都认识到了“由小变大”的可能性,“小恶”会发展到“大恶”,小错误会发展成大错误。原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区委书记王明先的实例告诉我们:侥幸行险害终身。他由起初的“改革明星”,逐渐“行险”锁受钱物,进而发展到“来者不拒,习以为常”,最终滑进了不廉洁的深渊。在我们党内涌现出来以任长霞、郑培民、牛玉儒、杨业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领导干部,他们身上突出的一点,就是“谨小慎微”,从细微处入手。对于自己来说,经常接触用户,不能被用户的小利益、小恩惠所诱惑,决不能做以水谋私损害公司利益的事情。清正廉洁,细节为重,要从思想上强化“小节”意识,行为上要防微杜渐,坚持从细微之处人手从每个细节做起,克己自律,始终做到“九慎、九谨防”:一要慎始,谨防第一次。加强廉政建设,保持自身廉洁,关键在于“第一次”,把好了第一次的不为所动,就掌握了主动权,就能在各种腐蚀诱惑面前立于不败之地。二要慎微,谨防积小成大。要破除“小节无碍大局”的思想,从细小之处严格要求自己。三要慎好,谨防嗜好误前程。有些别有用心之徒往往是从你的嗜好打开缺口,引诱你不廉洁,因此我们切不可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恣情放纵,而应当把它与廉政修养和道德品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廉政修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扬之,不合拍的弃之,介于中间的节之。四要慎友,谨防被坏朋友拉下水。要近君子远小人,多交一些有思想、有知识、有见解,讲道德、讲修养,敢说真话、品德高尚的知心朋友,不交那些沾满铜臭气、酒肉气、耍权弄术、品德低下的朋友。五要慎欲,谨防欲火自焚。要做到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生不耻,要有高尚的理想追求,对物质的追求要适度,不做物欲的奴隶。六要慎权,谨防权力滥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地谨慎行事,正确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切不可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七要慎言,谨防口无遮掩。要坚持“从严治口”,约束好自己的言行,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不讲不利于团结和损人利己的话。八要慎独,谨防自我放纵。要时时处处检点自己的行为,在独自一人、无人监督时不做任何不道德和违纪的事情,在任何时候都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为权、钱、色所动。九要慎终,谨防晚节不保。要善始善终,保持革命晚节。人生如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我们在反腐倡廉斗争中,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定要把好底线,筑牢反腐堤坝,这样才能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白干事,堂堂正正为官,真正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书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