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haohetao 发表于 2015-6-23 10:53:07

构建区域经济强县科学发展的崭新格局

近年来,营山县紧紧围绕建设川东北宜居宜业中等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按照“打基础、谋全局、利长远、惠民生”的总体思路,着力项目推动和创新驱动,积极探索丘陵地区以城带乡、以工补农、依园兴业的科学发展新路径,实现了经济实力由弱变强、发展速度由慢变快的成功跨越。树立三个理念,着眼长远谋发展该县始终践行科学发展理念,坚持远近结合、内外并举、统筹兼顾的工作思路,用新理念和新思路构建发展新格局。树立全域规划理念,优化发展空间。作为全市城镇体系规划的3个大城市之一,营山县坚持把规划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首要前提,围绕“打造一大枢纽、加快两化互动、建设三大基地”的战略重点和建设川东北宜居宜业绿色生态田园城市的发展定位,按照产业“一廊三轴一组团”、城镇“一带两轴五点”、城市“一轴两心六组团”的空间格局,安排专项经费,聘请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国内一流设计团队,先后编制了8平方公里的第二工业园、57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园、3平方公里的城南物流园、20平方公里的芙蓉山风景区规划和10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控制性详规,启动了骆市、回龙(东升)等5个重点乡镇及16个新农村综合体、新村聚居点规划,形成了完备的城乡规划体系,描绘出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树立项目带动理念,统揽工作全局。基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县情的准确定位,县委县政府认为,作为资源相对匮乏、区位相对较弱、要素相对趋紧、发展相对滞后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项目是推进工作的主要抓手,抓项目就是抓工作、抓项目就是抓财源。因此,该县始终坚持把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载体、改善落后基础的条件、促进社会和谐的渠道,全力以赴谋项目、引项目、建项目。2012年,全县总投资212.4亿元实施了154个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等重大项目,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跃升。树立统筹兼顾理念,促进协调发展。通过广泛调研,县委县政府认为,作为丘陵欠发达县,最大的差距是观念的差距,最大的短板是民生的短板,最大的浪费是决策的浪费。囿于实力弱、财力小、基础差的现实条件,容易造成决策的短视,形成资源的浪费。要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必须树立算大帐、干大事、谋大局的意识,找准抓关键、抓要害、抓统筹的重点,才能实现跨越赶超的目标。基于上述认识,该县坚持把党政的引领、经济主体的利益、社会的需求、民生的改善统筹思考,力求所有决策部署有利于实现整体战略意图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持久带动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有利于长远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南北两河治理工程、城市饮水工程等项目实施,都收到了既纾解民困、夯实基础,又提升品位、促进发展的“一石数鸟”的功效。突出四项重点,统筹城乡抓发展在科学发展中加快发展,是丘区县最紧迫的任务。营山县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力推进产业培育、项目攻坚、基础建设等工作,通过南北两河治理、高速公路建设、城镇一体发展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取得发展实效,赢得党心民心。积极打造川东北次级综合交通枢纽。以“交通活县”为取向,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大力加快交通重点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变交通劣势为区域优势。把“外联”作为交通发展重点,达成铁路复线建成运行,省道204线、西干道改造竣工通车,以南大梁、西渝高速公路为主的“十字”高速路网建设快速推进,积极争取营仪、营达高速公路和西渝高铁等重大交通项目开工。把“内畅”作为交通发展基石,全面实施乡村畅通工程,加快实施断头联网公路和村道公路建设。去年争取项目资金1.03亿元,稳步实施县城至回龙、骆市至柏林等县域干线大修工程、三兴至茶亭等11条农村通乡联网公路、150公里村道水泥路建设,全面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把“互通”作为交通发展关键,有序开展巴广、营仪、营达高速公路以及南大梁高速互通连接线、县城出口通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创造了铁路高速动车首停县级城市的历史,235公里县道升级为省道,一个策应南北、连接东西、城乡一体的现代交通体系加快形成,正成为川东北乃至全省综合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加快培育立县支柱产业步伐。把“产业立县”理念贯彻经济发展全程,形成了强劲的产业支撑格局。一是壮大现有优势产业。在工业上,重点打造农产品加工、机械铸造、丝纺服装、电器建材等优势产业,扶优扶强五四、奥龙等骨干企业,大力支持四川润丰、通旺农牧等企业创业板上市或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四大板块”规模扩张,退城入园有序推进,台资企业首次落户,“成渝机械产业重要配套基地”地位日益巩固。在农业上,突出抓好优质粮油、生猪、水产、果蔬等产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特色农业,高起点建设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百亿斤粮食、千万头生猪、万亩血橙、优质水产等示范基地加快建设,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粮食生产先进县、生猪调出大县,初步建成“成渝都市优质农产品加工供给重要基地”。在第三产业上,积极培育旅游休闲、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紧紧抓住南充市建设三大现代物流产业园机遇,加快城南物流园建设,“川东北商贸物流集散重要基地”建设有序推进。二是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充分利用龙岗气田的资源优势,加大对天然气衍生品项目引进力度,大力发展液化天然气产业。三是配优资源服务产业。以创建省级特色经济开发区为目标,规划建设第二产业园区和天然气化工、食品药品等“园中园”,初步建成机械铸造、医药食品、纺织服装三大特色园中园,入驻企业达到48家。以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坚持把“优美城镇、美丽乡村”的生态建设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进程,把“城乡一体、要素均衡”的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变为新型城镇化要求,大力推进产城、产镇、产村相融,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快。一是城乡规划一体化统揽。坚持用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高起点搞好城市规划,注重城镇发展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相互衔接、有机统一,突出城乡发展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作用,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城市用地布局等专项规划和旧城区改造控规配套启动,城区面积拓展到14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万,现代中等城市的发展骨架基本形成。二是城乡建设一体化推进。加快县城“东进北拓”步伐,规划建设芙蓉山景区,带动北部新区拓展。两河治理投入11.6亿元,“两园一带”景观长廊基本成型,“还北门河一河清水”目标即将实现。4平方公里北部新城快速推进,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城市交通、县城第二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功能性项目加快实施,逐步形成“一中心、两区块、五组团”的空间结构。加快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理顺体制,下放权力,规范管理,激发活力,打造示范小城镇、新农村示范片和现代农业产业园,53个示范新村和新型民居聚集点建设统筹推进,形成了县城、集镇、新村产业相协调的新型城乡体系。三是城乡功能一体化配置。加快建设城市道路、停车场、能源、通讯、供排水、垃圾处理、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精心打造以“两园一带”为轴线的城市休闲生态景观走廊;在县城卫星镇和重点集镇合理配置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促进商贸物流、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向乡村延伸,切实增强城镇的集聚、配置、服务与创新功能。突出民生建设“幸福营山”。坚持优先启动民生工程和民生项目,全长20公里、直径800毫米的县城引水工程建成通水,日处理1.5万吨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建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1040套。县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和“挂包帮”活动深入开展,城镇医保、城乡低保、失地农保应保尽保,新农合、新农保不断扩面,近年来新改扩建中小学校舍16万平方米,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功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成功争取全省恢复农村广播建设试点县,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旧城改造、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信访突出问题妥善化解,安全稳定和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连续5年未发生群体性事件,连续9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社会治安满意度和群众安全感持续上升。激活三大动力,强化保障促发展营山县着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改革开放。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不断汇积群众的“智慧泉”,集聚发展的“正能量”,激活腾飞的“动力源”。以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发展引力。坚持在改革中前行、在开放中共赢、在创新中探索,不断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促进发展的体制机制。搭建“三大投融资平台”,制定土地管理、资金审批等规范性文件,健全重大项目、重点工作推进机制,探索了“小县办大事、穷县办难事”的新路子。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两只手作用,创新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新建国有资产管理、水务投资2个融资平台,去年新增银行贷款7.4亿元,争取地方债券资金4100万元。创新政府投资项目、重点工程、土地等要素市场的管理机制,大力实施茶盘(东升)、玲珑(骆市)等土地占补平衡和挂钩项目,储备土地指标4500亩,资源配置、保障、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以强化改革开放释放发展动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城乡配套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抓好财政税收、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领域改革,进一步理顺部门、乡镇事权管理体制,促进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积极推行专业招商,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带动配套产业跟进,促进产业链条延伸,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6亿元,年均增长31.1%。积极深化区域合作,加快融入成渝经济区,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有效对接西部大开放、成渝经济区建设和秦巴山区扶贫开发政策,抓住渠江流域灾后重建机遇,在区域产业格局中逐步形成竞争优势和领先趋势。以加强党的建设凝聚发展活力。创新党建载体,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文建明工作法”在全国推广,得到中、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倡导“实干+实绩”用人导向,让“想干、敢干、快干、会干”者体现价值,让基层人才“吃香”,一大批优秀干部得到重用。创新干部监管机制,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不廉洁工作,落实“四项监督制度”,始终保持惩治不廉洁高压态势,党风政风民风进一步好转,为营山加快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构建区域经济强县科学发展的崭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