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煤炭企业形势及应对策略的好文章,和大家学习
煤炭行业“寒冬”已持续三年,未来的冬天还会持续多久,目前还未有定论。广大煤炭企业如何在市场“寒冬”中坚守,实现创新发展,是一个大家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卜昌森提出了“沉潜”的观点,提出煤炭企业应该效仿企鹅,在上岸前积蓄力量,蓄势待发,一旦时机成熟,便一跃而起,步入跨越发展的轨道。日前,笔者对卜昌森进行了专访,探寻“沉潜”的秘密。笔者:为什么提出沉潜,主要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卜昌森:提出沉潜这一概念,源于2012年我们率先在全行业提出的“冬泳论”。2012年下半年以来,煤炭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由“黄金十年”迈入漫长的“寒冬”。我们提出了“冬泳”论,提倡煤炭企业要变“熬冬”为“冬泳”。“熬冬”者,对“冬天”的判断是“短”,是“暖冬”;态度是被动地等待春暖花开的日子;策略是“熬”,佝偻起身子,紧缩着臂膀,苦熬硬撑。“冬泳”者,对“冬天”的判断是“长”,是“严寒”;态度是主动跃入冰水中寻求御寒迎春的机会和方法;策略是“炼”,是适应,在严寒中炼就增强体质、抗御寒冬的本领。
现在,寒冬已持续三年,可此冬仍然绵绵无绝期。煤炭企业没有退路,只能继续“冬泳”,而且要从在江河中“冬泳”变成到广无边际的大海里“冬泳”,敢于到更为寒冷的南北极“冬泳”。谈到南北极,我想到了生活在南极的企鹅。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冰水中上岸?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水下,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尽可能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落到陆地上,达到上岸的目的。这种沉潜是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是一种积蓄能量的智慧,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
现在煤炭行业亏损面已近80%,有9个省出现全行业亏损,下一步形势还会进一步恶化,煤炭行业陷入最困难的时期,迎来危机煎熬期的谷底,这正是沉潜的最佳时机。我们要学习沉潜的策略,借鉴沉潜的智慧,练就沉潜的本领,时机成熟时才能跃得更高,发展得更好。
笔者:山东能源“冬泳”的效果如何?
卜昌森:“冬泳”的核心要义是练内功、挖内潜,确保当前危机可承受;转方式、调结构,确保未来发展可持续。山东能源从近三年的实践来看,效果非常好。
我们编发了《煤炭企业“冬泳论”》读本作为形势任务教育教材,自行拍摄并组织职工反复收看纪录片《路》,学习和弘扬“九五”、“十五”时期各单位自救解困、战胜危机的宝贵经验和可贵精神,大力开展“知形势、明企情、亮家底、提信心”、“双降双提双保”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员工彻底破除在煤炭“黄金十年”时期形成的盛世心态,“等靠要熬”的计划经济心态,悲观发愁的畏难心态,坐等市场好转的被动心态,消极回避形势变化、不愿正视各类问题的抗拒心态,在全国煤炭行业亏损面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集团上下信心更加坚定,步调更加一致,干劲更加高涨。
我们构建起了以“轻资产、精用工、市场化、均量高”为主要特征的创新型内涵发展模式,打出优化降本、技术降本、管控降本挖潜“组合拳”,2012年至今累计降本增效50多亿元,有效对冲了价格下降影响,实现了“成本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着眼产业结构变优、发展链条变长、发展模式变绿、生态环境变美,在全国煤炭行业率先提出做“绿色能源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实施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做能源供应方案服务商、生产技术解决方案服务商、城市清洁能源服务商和能源金融服务商,做强做大煤炭产业,做精做细转化产业,做特做新制造产业,做实做稳贸易产业,做深做大医疗健康产业,做优做准相关产业,科学储备新型产业,转型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依靠“冬泳”,在全国煤炭行业亏损面近80%的情况下,山东能源集团2014年实现盈利并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利润考核指标,在世界500强中位次不断前移,2013年位列第373位,2014年位列第305位。
笔者:沉潜离不开时代大背景,请您谈一下煤炭企业发展的新特征?
卜昌森:当前煤炭企业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七个新特征”。
第一,从市场竞争看,由区域市场向全国、全球市场竞争转变。2012年以来,中国煤炭市场内忧外患集中出现。所谓“内忧”,一是煤炭产能严重过剩。煤炭产能目前过剩约5亿吨,需要漫长的消化期。二是煤炭企业无序竞争。中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自律能力差,常常出现非理性竞争、自相残杀,带来的结果不是多方共赢,而是各方俱伤。三是替代能源冲击。2013年底,水电、核电、并网风电、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超过3.85亿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已经达到31%。所谓“外患”,是进口煤炭“狼来了”,而且数量大,已经连续三年保持在3亿吨左右;价格优,纽卡斯尔港5500大卡动力煤运抵广州港到岸价一直低于秦皇岛运抵广州港的价格,国内市场被国际化。
第二,从对外开发看,由资源开发向资源与市场开发并重转变。“黄金十年”期间,关注煤炭资源,缺乏对市场的关注,配套项目大多是被动转化。现在,必须瞄准有市场、品味高、赋存好、能够清洁转化的资源。
第三,从产业结构看,由一煤独大、非煤量多效低向煤炭做优、非煤培育战略支柱产业转变。国有煤炭企业发展非煤产业源于上世纪80年代,出发点是安置职工家属和子女,点多、面广、效益差,“一煤独大”、“靠煤吃饭”格局显著,煤炭销售收入不足50%,但贡献了企业70%、80%甚至90%以上的利润。今后,煤炭企业必须增量、减量并举,淘汰落后产能,退出劣势产业,做强做优煤炭,培育战略支柱型非煤产业。
第四,从生产要素看,由资金宽松、劳动力低廉向资金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转变。过去,煤炭企业盈利能力强,现金流充足,银行贷款容易,职工收入长期偏低;现在,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现金流萎缩,银行限贷,融资难,但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
第五,从环境约束看,由政策、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向政策、生态环境约束强化转变。在政策空间方面,国家一是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和比重,二是严控煤矿新建项目,三是提高燃煤发电和工业锅炉技术标准,四是限制煤化工发展。在生态环境空间方面,我国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其他国家不断施加压力,国家领导人承诺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
第六,从投入模式看,由高强度资源投入型、劳动密集型发展向资源节约型、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2013年,全国人均煤炭产量不足700吨,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为什么与国外比没有优势?客观上,我国煤矿多以井工开采为主,工艺复杂,煤层条件复杂;主观上,用人多,工艺落后。今后,必须将工作重点更多地放到提高效率、提升均量上来。
第七,从发展方式看,由以进为主向进退并重转变。煤炭行业“黄金十年”期间,提高产量就能提高效益,做大就是做强,积极进取成为企业首选;现在,众多中小煤矿和非煤单位成为出血点,产的越多、卖的越多、亏的越多,必须注重有进有退。
据此判断,未来3年~5年,中国煤炭行业将出现大洗牌,发生区域分化,三个世界的格局将更为清晰,资源将逐渐集中到优势企业手中;之后,煤炭行业将进入相对成熟期,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行业进入微利时代。企业分化,将出现四类六种:
第一类,市场主导型,拥有大量优质资源,纵横产业体系互相支撑,历史包袱轻,拥有很强的市场主导权和超强的盈利能力,在这个煤炭市场“寒冬”里仍然具有很强的攻城掠地能力。
第二类,机制灵变型,历史较短,产权多元,机制灵活,拥有较多、较好的煤炭资源储备,产业链构建初见成效,几乎没有历史和社会包袱,具有较强的发展能力。
第三类,传统负重型,建成于计划经济时期,历史包袱和社会责任重,在煤炭短缺时期生存发展能力还不错,在煤炭市场寒冬里投资和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转型较早,已见成效,活得虽然不轻松,但已经露出新生的曙光;另一种转型晚,或者想转没转成,活不好、死不起。
第四类,蝶变求生型,煤炭资源储备少、品质差,市场话语权弱,盈利能力差,社会稳定责任少,活不好、但死得起。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羽化成蝶的,通过实施革命性战略调整,破茧成蝶,彻底转型,获得新生;另一种是坐以待毙的,苦熬傻等,终将被市场淘汰。
笔者:请您具体谈一下煤炭企业应当如何沉潜?
卜昌森:沉潜,当前关键是做好加减乘除法。
第一,做好加法。一是择优发展煤炭骨干矿井,选取优势区域、优势资源,建设大型现代化矿井,积蓄发展的能量;二是培育战略支柱型非煤产业,优化产业链条,积蓄转型的能量。
第二,做好减法。一是减资产,坚决退出不具备优势、不符合发展战略的低效无效产业,集聚优势资源发展优势核心主业;二是减产量,主要是压减衰老矿井、亏损矿井、不安全矿井的产量;三是减职能,平稳有序地彻底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四是减人员,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用工成本;五是减排放,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第三,做好乘法。一是大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乘”出攻坚克难的合力;二是大力开展技术创新,重点推进煤炭绿色开采、清洁发电、清洁转化等技术创新,“乘”出发展的动力;三是大力开展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产业运营和资本运营的水平,“乘”出发展的活力;四是大力开展素质提升工程,放大人才和创新工作对企业发展的“倍增”效应,“乘”出发展的潜力。
第四,做好除法。一是追求人均高效率,实现由重规模向重效率、重总量向重均量、重产出向重效益转变;二是发展产业大循环,最大限度地提升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企业、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