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乔 发表于 2015-5-25 13:41:04

多措并举 倾力救助 十八盘村旧貌换新颜(原创,一篇扶贫解困工作的典型经验材料)

   半年前的垛庄镇十八盘村,主干道路面坑洼不平,路两侧堆放着柴草垛、粪堆等垃圾杂物,脏乱不堪;十几处危旧房屋断壁残垣,好象随时要坍塌;村集体没有一分钱的收入,村庄处青山绿树环抱中,处处石屋、古道,却显得破旧、贫困、封闭。走进如今的十八盘村:新修的水泥路光滑平整,新绘的文化墙精致美观,新建的“幸福院”温馨别致;垃圾没有了,危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路灯、富有田园气息的农家乐;“空巢”老人得到照顾,困难户种上了核桃树,一片秀美和谐的新景象。过去的“穷山庄”变成了现在的“幸福村”!垛庄镇十八盘村,这个只有242户753人的小山庄,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等原因,村庄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条件恶化,村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户多,困难户达到26户,低保户17户28人,持有残疾证的达16人,精神病人8人。整个村庄长期处于一种低水平缓慢发展中。 “众人拾柴火焰高”,合力扶助,村庄短期实现大变样今年以来,我老秘网市全面推进扶贫解困工作,十八盘村被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关怀下,各相关职能部门鼎力相助,垛庄镇党委、政府立足村情,迅速理出帮扶思路,组织镇、办事处、村三级干部群众力量,大力实施整修、救助、扶壮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短短半年时间,十八盘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村庄焕然一新。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村庄变美丽了。面对自然风景优美,村内“三大堆”、破旧房屋随处可见、环境卫生条件恶化的十八盘村,镇党委、政府决定先从改变村容村貌入手,结合正在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在市相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镇党委、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共清运垃圾1000余吨,粉刷墙面2.5万平方米,拆除破旧房屋44户。该村所在办事处一位参与清运垃圾的干部曾感慨地说:“感觉把十八盘村积攒了六七十年的垃圾都清理了,这下可真是干净了”。为有效巩固专项整治行动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村里建立了日常保洁维护制度,成立了由3人组成的保洁队伍,每天定时上岗,对村内主要干道、地段进行清扫,使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得到长期保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村庄变舒适了。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镇党委、政府发现,村里群众反映上来的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多集中在危房改造、交通出行、看病就医上。于是,就从这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解决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利用市住建委、民政局、残联等职能部门专项资金的扶持,帮助贫困户、困难户、残疾户改造危房11户,新建22户。实施道路维修工程。对村内道路进行整修完善,修复石板路4360米,铺设水泥路1000米,修建道路安全护栏500米,维修桥梁1处。实施医疗救助工程。市卫生局组织医疗专家免费为村民查体,并为5名精神病人免费供药;对村卫生室进行改造提升,安装空调、病床以及先进医疗设备,使群众“小病不出村”。日趋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使群众日益感到生活更加便利了、更加舒适了。加大弱势群体扶助力度,村民幸福感强了。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是扶贫解困的重点对象。为保障这些弱势群体的日常生活,镇党委、政府拿出30万元作为扶贫解困专项资金,开展日常救助,对全镇无劳动能力的困难户,定期为其送油、面粉等生活必须品,全镇累积发放救助金5万元,发放油、面各150份,其中十八盘村发放1万元,油、面各30份。市直各相关部门根据工作职能,纷纷加大帮扶力度,对村内弱势群众倾力相助。市民政局为35户贫穷、困难户发放了4000株核桃苗,购买了10只小山羊赠送给无劳动能力困难户饲养;市残联在村内建立残疾人康复站,使近16名残疾群众在家门口得到有效服务;市教体局在十八盘小学设立留守儿童管理处,并与所在学校对接,确定专门教师为联络员,一对一进行帮扶,并定期告知其父母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社会各界也积极伸出援助之手,济南义工、风驰铃木俱乐部等爱心组织及部分企业对贫困户进行了认领,捐款捐物,特别是济南德重公司,每年捐助5000元。各部门社会各界各尽所能、倾力救助,形成了扶贫解困的强大合力。弘扬新风正气,村庄变文明了。为逐步改善村庄封闭、落后的整体风貌,潜移默化地改变群众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镇党委、政府帮助该村建设“百善孝为先”等图文并茂的文化墙13处,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全面展示优秀党员、孝老模范、致富能手、文明家庭的先进事迹,弘扬孝道,引领社会风尚,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在全村营造报国、敬老、勤俭、尚义、厚德的文明乡风。多业并举,培育集体经济,增强村庄“造血”功能造成十八盘村落后、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区位偏僻、交通不便等自然因素,也有因病致贫、残疾致贫等人为因素,其中村集体经济薄弱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对此,镇党委、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形成脱贫致富的产业支撑,培育村级自身“造血”功能,才能使村庄走上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研究制定村庄规划。充分发挥包村组市住建委的作用,邀请设计院专家进行实地调研勘测,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以进一步优化村庄空间,梳理发展思路。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充分发挥十八盘村地处群山绿翠环抱、自然风景优美的优势,规划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整合全镇旅游资源,规划景点路线,计划打造垛庄水库-莲花山-百丈崖-十八盘精品旅游路线。同时,村集体租用村内闲置宅基地、民房,修建了3家设施齐全、富有浓厚田园气息的农家乐旅馆,以点带面,带动村民发展农家乐,逐步把旅游业打造成群众致富增收的有效载体。实施支部领办合作社。立足村内劳动力以中老年人、妇女为主的实际情况,以支部“1+3”工作为载体,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头带动作用,在市委组织部10万元专项资金的扶持下,村委兴办强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实施土地流转,建立了50亩的中草药种植基地、30亩的黑小米种植基地,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中心,对小米、核桃等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并与供销超市合作,实现统购统销,据估计,仅此一项可实现村集体收入近10万元。下步村委还计划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注册“十八盘”农产品商标,重点打造“十八盘黑小米”、“十八盘中草药”、“十八盘核桃”等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使系列特色农产品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抓手。加大创业就业扶持力度。根据市场需求和村内劳动力特点,镇人社服务中心在村内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并推荐相关就业岗位,现已推荐13人到济南德重、奥东劳务队等企业就业。同时,根据山区农业特点,邀请市农业局专家开展相关农业技能培训,重点讲解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思路,提高群众的思想意识、从业技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使其更快地融入到脱贫致富、建设家园行动中来。分类施策,创新养老模式,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十八盘村长期封闭、落后的发展节奏,造成年轻劳动力外流严重,村内外出务工人员达350余人,在家务农的仅400余人,而且以老人和孩子居多,是典型的“空巢村”。因此,解决好村内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成为当前扶贫解困的重点和难点。垛庄镇党委、政府立足村情,分类施策,大胆探索实践,创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农村养老模式。建设农村“幸福院”,试行互助养老。在实施危房改造过程中,镇党委、政府观察到几名鳏寡孤独老人房屋存在利用率低、改造成本高等现象,并且他们多独自居住、无人照料,即使为其修建好房屋,也难以实现生活无忧。针对这种情况,镇党委、政府把危房改造同“幸福院”建设结合起来,争取到市民政局“幸福院”建设项目资金20万元,把独自居住危房的老年人的房屋拆迁,集中选址,规划建设了村养老幸福院,院内餐厅、娱乐室、宿舍一应俱全,现已安置7名空巢老人。民政局每年扶持2万元补贴资金保证运转,村委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使这部分老年人实现了集中养老,互助服务。探索以房养老、以地养老。针对部分有地、有房但却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老人,由村委牵头流转其土地,承租其宅基地、房屋,承包费、租金每年由村里定期发放并适当补贴,保障其日常生活。村里有部分老年人生活困难,子女因各种原因不履行赡养义务,老人也无法办理低保、五保,对于这类困难户,村委征求老人意愿,同意者与村集体签订入住幸福院协议,由村集体负责养老,老人的宅基地、土地由村委统一管理、统一运作。半年多的时间,十八盘村实现了灯明、路畅、村净,这得益于上级各职能部门的大力帮扶,也得益于村内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可贵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贫困不是一日造成的;“高楼大厦亦非一日之功”,脱贫致富也不是短期就能达到的。前期一场密集式的帮扶解困攻坚战,在村民心中早已树起致富的信念,撒下文明的种子,相信不远的将来,十八盘村定能摆脱贫困的束缚,走上富裕文明的康庄之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措并举 倾力救助 十八盘村旧貌换新颜(原创,一篇扶贫解困工作的典型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