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深化改革面临的几个问题
党的十八大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释放市场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许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同时应看到,在多种利益与多重困难的相互交织下,需要清醒地对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加以辩证认识,这样才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好。一是稳定增长与经济改革的力度。2015年5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应当说,这些指标数据与预期目标有些距离,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从2013年上半年以来,中央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激发市场活力的改革措施,在促进简政放权、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稳定外贸出口等方面加大了改革配套的力度。然而,我们在实际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在碰到稳定经济增长的难题时,往往出现放弃或者回避改革措施的状况,以为稳定增长就是靠投资刺激,最终又回到依赖上项目做工程来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上来。
二是顶层设计与经济改革的落实。从整体上看,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调查研究表明:不少企业经营者和群众反映,中央改革力度确实很大,但企业能实实在在获得的改革红利还不是特别明显。中央层面对改革的决心大、动作大,但一些地方对改革还存在担心多、动作小、跟进不力等方面的现象。例如在行政审批体制改革领域,一些地方和部门将“含金量”低的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而对那些“含金量”高的审批事项却抱着不放。当中央层面对落实任务压得紧了,这些地方和部门就将保留的事项分解,下放一些事项滥竽充数,有些甚至出现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
三是评估绩效与经济改革的深化。评估是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第三方评估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形式,通常包括独立第三方评估和委托第三方评估。第三方评估作为一种必要而有效的外部制衡机制,弥补了传统的政府自我评估的缺陷,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2014年夏天,由国务院办公厅委托,全国工商联等四家单位负责的第三方评估,针对“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的政策措施”“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和“实行精准扶贫”等方面做了相对独立的政策绩效评估,实现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但应看到,相关职能部门和省级政府对第三方评估之后的整改情况,却没有在后续的评估环节中加以体现。同时,如何建立第三方评估的长效机制等,都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
四是红利共享与经济改革的导向。“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若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若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了意义,也不可能持续。应当说,当前“与民争利”“挤出效应”等问题还是客观存在的,少数官员的不廉洁、权力寻租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尤其是一部分群体如失地农民、农业转移人口等,限于各种因素难以共享发展改革所带来的红利,由此引起不满,其中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利益冲突引发的群体事件还时有出现。从根本上讲,“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改革导向需要更加扎实地贯彻落实。
改革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当然,以上所梳理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几个方面的问题,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其他领域相比较而言,有些具有普遍性,有些具有特殊性。在未来一段时期,我们要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力图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途径,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更加可靠的途径。要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与地方具体落实之间的有效衔接,积极构建第三方评估长效机制,促进经济体制各项改革措施扎根落地。同时,还要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和创业热情,让改革红利被更多人所共享,确保经济改革的航程达到最终目的地。作者:周跃辉 来源:学习时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