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5-5-4 18:30:14

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们党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抉择。长沙市岳麓区作为湖南科教大区,通过着力推进区校合作,把区域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强劲动力。
  以“区校合作”为载体,搭建引入科技创新的平台。创新驱动战略要求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两个最”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岳麓区汇聚了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有27位“两院”院士、57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万科技人员以及20多万在校大学生。发挥岳麓区这一“湖南硅谷”的优势来助推转型发展,需要着力搭建三大类创新平台。一是着眼前沿科技,设立高科技园区平台,即通过引入中南大学等高校在金属材料、工业制造、检测检验等方面领先科技,大力实施“5511”工程,建设5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孵化器、50亩企业加速器、100亩科技研发总部、1500亩产业化基地,打造全国一流的检测检验产业专业园区。二是着眼高端服务业,打造文化创意和金融服务产业链。三是着眼绿色低碳产业,建设现代都市生态农业基地,即通过引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生态农业、生物制药等方面的专业特长,打造土地药用植物园、湿地公园药用植物园、莲花桐木蓝莓基地等综合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这三大“区校合作”平台,整合区域内各类创新创业创造优质资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强大引擎。
  以“产学一体”为核心,制定联通融合发展的举措。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关键是要打通经济社会和科技融合发展的通道,解决区域创新驱动不足与高校科技创新“孤岛现象”并存的问题,以“产学一体”来消除科研、生产“两张皮”。一是共建产学研联合体,采取项目联合开发型、基地试验合作型、技术入股型、技术咨询服务型等合作方式,形成以科技合作项目为龙头、产权为纽带的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股份制企业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并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扎实推进。二是共创技术创新型新业态,通过建设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培育形成院士领衔、专家教授主导、大学生(研究生)自主创业的多层面科技创新团队,扶持一批高科技企业落户长沙各产业园区,孵化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三是共享技术信息资源,依托科技产业园区组建岳麓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举措,从信息、咨询、技术、培训、创业等多方面为高校企业提供服务,提高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
  以“市场导向”为机制,激发创新要素流动的活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发挥市场对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岳麓区在健全市场导向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努力抓好培育市场机制这个环节。一是着力提升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提高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一方面落实国家、省、市财税优惠政策,优化项目服务,对重大项目设立“绿色通道”;另一方面明确政府管理权力清单,对涉企收费实行“一费制”改革,为区校合作入园企业减负,使政府放权、企业搞活。二是注重强化市场对创新要素的配置,引导技术创新的走向,设立“区校合作专项资金”引进项目、人才和企业,通过以市场需求、用户评价、实质性贡献为依据,确立技术项目的立项、经费投入和支持,采取对科技创业企业所需银行贷款予以贴息等,推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及时落地。三是探索技术转移的市场机制,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出台鼓励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企业自办或区校合作项目的科研成果在区内转化的,对企业或区内研发科技项目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的予以奖励,同时切实加强对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应用的服务,形成以产权为纽带、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
  以“提质升级”为目标,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区域经济动力转换、结构升级、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岳麓区“区校合作”推动了前沿科技与传统产业跨界融合,形成了转型创新发展的新气象。一是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科技园区、文化创意和金融服务业、现代农业等系列两型产业,成为岳麓区经济发展的新支撑、新亮点。二是积蓄了转型升级的强劲势能。大批科技型企业纷纷落户岳麓区,中南大学继善高科地球物理探测、赛恩斯环保科技重金属污染防治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建成达效,大气污染防治、生物医疗等领域先进企业的入驻,为转型创新发展积蓄了强劲动力。三是释放了创新创业的强大活力。去年岳麓区新增市场主体10089家,其中科技创新型企业2593家,范围内申请专利就达5500余件,专利授权3000余件,创新驱动形成了岳麓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良好氛围,岳麓区区域综合实力已跻身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委书记陈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