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工 发表于 2015-4-7 14:59:08

闻鼙鼓而思良将

有一种人,虽已离去,却永被铭记。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却历久弥新。  今天,本报推出长篇人物报道,重温一位离世34年的共产党人——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的事迹。他的背影,几十年来一直映照在八闽大地。他被当地群众尊称为“谷公”,他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的“默默奉献”的好干部,他是我们今天波澜壮阔新征程上呼唤的“四有”干部的楷模。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交流时曾谆谆嘱托。谷文昌身上,就集中体现了“四有”品质。他对党忠诚,“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他公仆情怀,“对群众有利的事,再难也要办,有损党形象的事,再小也不为”;他敢于担当,“党要求什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他清廉公正,恪守“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谋利,谷文昌用生前事身后名,回答了共产党人“入党为了什么,当了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下什么”的人生课题,展现了政去人声后、丰碑在人间的崇高魅力。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这是我们党治国兴党的经验昭示。艰苦卓绝烽火岁月里的“钢铁战士”,百废待兴建设年代里的“老黄牛”,风雷激荡改革历程中的“先行者”,每一代人有着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印记,但政治本色和优良品质一脉相承。正是有无数谷文昌这样的优秀干部接力,党的优良传统一代代得以赓续,国家的发展一步步走向富强,我们距民族复兴的梦想才能如此接近。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当今中国,“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能经济发展了,“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却动摇了;事业平台大了,敢打敢拼敢担当的劲儿却松懈了;生活条件好了,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好传统却丢了;没有了枪弹的考验,却在“糖弹”的围猎中倒下了。只有像谷文昌那样,始终心怀敬畏、心系百姓,党的事业才经得起风险考验,中国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我们正迈入一个新的时代。鼙鼓敲响,我们的事业需要千万个谷文昌,需要打造一支对党忠诚、敢于担当、清白做人的干部队伍,需要锻造更多可负重、能奉献的“铁肩膀”,需要激扬那种以天下为己任、以人民为信念的伟大精神和真挚情怀。  清明时节,东山岛上,林涛阵阵。鬓染霜白的老人,领着子孙,来到谷文昌陵园,深情拜祭。在此,我们向谷文昌,向建党90多年来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时更期待,对照谷文昌这面明镜,聆听时代的巨浪涛响,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认真思考:我,能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四有”良将吗?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07日 01 版)

老猫 发表于 2015-4-8 08:51:29

  党报,一向是观察中国政治走向的一个风向标。虽然很多人不爱读,但是在岛叔眼里,今天的党报很有意思。
  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不寻常”;不寻常的地方,在于报道人物身份的不寻常,也在于其中透露出的内容不寻常——可以看作是新形势下中共用人思路的一个体现。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今天《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巨大的篇幅,是一篇题为《三十四年后的追寻——“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报道;与此配合,《人民日报》最拿手的评论,则配上了《闻鼙鼓而思良将》;头版的篇幅不够,于是又在四版要闻版刊发了整版报道《人生一粒种 漫山木麻黄——谷文昌的生前事身后名》。
  以岛叔行走江湖多年的毒辣眼光,也没见过几次党报以1+1并配“本报评论员”文章地给一个县委书记以这样的待遇。尤其是头版头条的那篇报道,署名第一位的是“本报记者杨振武”——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嗯,这是人民日报社的社长。
  哦其实也有过……嗯,那个人可能是焦裕禄。
  谷文昌与焦裕禄
  今天这篇报道的谷文昌,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不过也算是某种交集吧——第一,他是河南林县人,对就是开凿红旗渠的那个地方;第二,焦裕禄特别为习近平所推崇,而谷文昌长期工作的地方,也恰好是在福建;第三,谷和焦做的事儿也类似,都是长期致力于改变当地的自然环境。焦是与风沙旱涝盐碱地斗争,谷则是长期在恶劣环境的海岛上种植木麻黄。
  而他们的最大共同点,则是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生前身后都赢得了无限的尊重与敬佩、感怀与思念。焦裕禄自不必说,习近平历次讲话、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联系点的选择、甚至于为他创作的诗文,都心心念念;谷文昌,其实无论是在福建工作时,还是在上次跟县委书记们座谈时,习近平都提到了这位生前籍籍无名、身后被当地居民年年祭拜的老书记。
  尤其是习近平在那次座谈上提到的“四有标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按这个标准看,谷文昌是绝对的楷模。
  主官
  县委书记其实是很难当的一个职位。内政所需要的所有职能,都得挑起来。所以有种说法是,县委书记当好了,省委书记也能当。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无论是改革还是拆迁,是环保还是计生,是经济发展还是反腐倡廉,所有的政策,最后都要落到最基层的治理细胞上。所以习近平上台之后,不厌其烦地谈县委书记的重要性,说郡县治而天下安,甚至还专门到中央党校跟县委书记座谈。
  而谷文昌作为一名县委书记,之所以能被习近平记挂这么久,就是因为在这个岗位上做得好——一,他十年如一日地搞种树,给百姓做实事;二,他的作风没得挑剔,去世之后就连家里的电话、骑过的自行车都要交还给公家,不愿意占公家一点儿便宜;三,他真正践行的是不求轰轰烈烈的政绩,而是踏踏实实的长久利益,和习近平“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完全贴合。
  这让人想2005年习近平《之江新语》的一篇文章:“河南林县的红旗渠,是几代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福建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种“潜绩”,是最大的“显绩”。我们常讲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标准
  对于选拔干部,习近平其实心中是有标准的。
  2013年,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他提出选拔干部的“20字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而在9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也曾用28个字概括“从政体会”:激浊扬清、敬业乐业、乐在人和、力戒浮躁、贵耳重目、求知善读、戒奢节俭。
  再往前推,25年前,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曾在一篇《从政杂谈》中表达了对干部培养的重视。他把“急于求成、自以为是、朝令夕改、眼高手低”视为“四忌”,教导青年干部应当扬长避短。
  他还多次谈到,干部“要‘干事’,更要‘干净’”,“既要做‘廉吏’,又要当‘勤官’,既要廉政又要勤政”。去年两会上,他又对干部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而最新的“心中有党、有民、有责、有戒”,则可以看作是一个思路一以贯之的最新标准。
  其实,说的都是同一件事。
  文/公子无忌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闻鼙鼓而思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