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法: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全面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就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给森林以必要的人文关怀和时间空间,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加法:经营好森林资源,不断增加森林蓄积,增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地位。一是把握森林培育环节,健全森林经营制度体系,加大森林抚育、补植补造、低质低效林改造和封山育林力度,对大江大河源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区位重要的集体公益林,由政府出资赎买、租赁或用国有林置换,交由国有林业单位经营管理,切实提高森林质量。二是把握人工造林环节,借鉴德国、奥地利等欧洲国家培育近自然林业的经验,对人工林使用乡土树种,模仿天然森林群落进行培育改造,尽快恢复森林生态功能。三是把握森林城市建设环节,大幅增加城镇森林和绿地面积,着力建设稳定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让人民群众直接享受到造林绿化的成果。
减法:保护好资源环境,切实减少森林消耗,夯实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物质根基。一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原则,守住森林、湿地、沙区植被和物种4条生态保护红线,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二是建立并严格执行谁破坏、谁付费、谁修复制度,大幅提高征占用林地、湿地成本,形成不敢破坏、不能破坏、破坏不起的机制。三是借鉴美国黄石公园建设管理经验,探索建立国家公园,将内蒙古和黑龙江大兴安岭这样的重点国有林区,整体划建为国家公园,完善国家所有权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解决区划体制造成的资源管理权责分割等问题,形成整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群落。
乘法:完成好改革任务,发挥倍增效应,健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制。一是对国有林区,推进政事企分开,实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有利于生态建设,有利于经济转型,有利于民生改善,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国有林区新体制。二是对国有林场,明确管育资源、保护生态功能地位,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资源管育,建立国家、省、市三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级监管机制。三是对集体林区,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林农增收关系,继续深化林权抵押贷款、资产评估、森林保险、交易市场等配套改革,重点延伸林业产业链,不断激发林农积极性,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除法:运用好市场机制,破除制约因素,发挥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效益。一是破除指令性林业生产组织方式,对资源管护、中幼林抚育、补植补造等生产任务,探索面向社会购买服务,吸引全社会力量发展林业。二是破除独木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依托森林这一规模最大的循环经济体,运用市场手段,加快发展休闲旅游、绿色食品等优势产业,着力培育生物医药、健康养生等新兴产业,形成有利于生态安全、绿色增长的产业结构,真正把林区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破除“守着金山要饭吃”发展模式,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下的林业碳汇交易,将无形效益物化为有形收益,加快森林生态产业化进程。
(作者系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行署专员、林管局局长贾玉梅 来源:学习时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