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5-3-18 17:00:00

为官贵在“知止”

    《老子·四十四章》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孙子兵法》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增广贤文》有言:“知止常止,终身不耻。”知止,既是道家用来调节处理“身”与“心”关系的思想主张,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非常独特、极为可贵的价值取向。“知止”的思想对于我们做人、做事、为官,都极具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清朝名臣曾国藩曾经说过:“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正是由于深谙“知止”之道,曾国藩才能在乱世当中屹立不倒,最终实现修齐治平的政治理想。对于今天的为官者而言,是否懂得“知止”,是否善于“知止”,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的荣辱成败和国家的命运前途。
  “知止”,就是要抵诱惑,禁私欲,守住做人、处事、用权的底线,清楚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知止”,就是要知进退、明得失,不铤而走险,事事适可而止;不贪得无厌,时时留有余地。常抱平常之心,常怀戒惧之意,做到进退有节、行止得当。
  现实生活当中,无论身居何位、所为何事,潜在的诱惑无处不在,名利的追逐没有止境。为官者由于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往往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和更大的考验。只有懂得“知止”,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知之明,有谦卑之心,才会在名利问题上多一些淡定,对进退得失处之泰然。才会珍惜今天的拥有,守住到手的幸福,并以感恩之心创造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有为人生。正如《大学》中所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止”不同于知足。知足是对“已经得到满足后”的精神反刍,“知止”却是“获取过程中”的主动放弃。知足是不妄不贪,“知止”是克己不随。知足不易,“知止”更难。为官者如何做到知止?
  积累“以止为得”的人生智慧。隋朝大儒王道在《止学》中云:“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意思是说拥有大智慧的人知道适可而止,而只有小聪明的人却只知不停地谋划。纵观近几年来落马的贪官,正是由于没有参透“大智知止,小智惟谋”的道理,为追求权势不择手段,为聚敛钱财无所顾忌,自以为机关算尽、万事尽在掌握,殊不知早已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老子·四十四章》指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为官者只有明白“知足者富、知止者久”的道理,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防止权力滥用和权力腐化,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做到终身不险、止而有得。
  培养善于“知止”的政治定力。政治定力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党性修养、高度的制度自信和高尚的政治品格的有机统一。具有坚定持久的政治定力,这是能够“知止”、善于“知止”的先决条件。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多元思想观念相互激荡,挑战着为官者的价值观念;各种物质诱惑无处不在,冲击着为官者的自律防线。面对诱惑和挑战,为官者不仅要有懂得“知止”的人生智慧,更要有善于“知止”的政治定力。许多落马的贪官正是由于缺乏政治定力,动摇了理想信念,弱化了党性修养,面对物质诱惑和风险考验,思想麻痹、心理失衡,最终陷入泥潭、酿成大错。因此,为官者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政治定力,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通过提高理论素养提升政治定力;要努力锤炼党性修养,通过强化宗旨意识增强政治定力;要在社会实践和具体工作中检验和磨练政治定力。做到面对声色犬马、金钱名利等诱惑不为所动,面对错误思潮、错误观念等侵袭不被裹挟,面对贪污不廉洁、用人不公等干扰坚决抵制。
  有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为官者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始终把握权力行使的正确方向,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反观落马的贪官,正是由于对党纪国法无所畏惧,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该收手时不收手,以致在违法乱纪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最终落得身陷囹圄、悔恨终生的结局。古人云:“畏法度者最快活”。一个人只有遵守法律的约束,才能从法律中获得自由。为官者必须牢记法律的红线不可触碰,道德的底线不可逾越,自觉遵法守纪、严格依法办事,确保权力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人生而有欲”,但贵在“知止”。司马迁曾经说过:“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唯有以“知止”为始,方能以“有得”为终。唯有领悟到“知止”的真谛,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念法纪之威,方能避免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真正做到执政为民、业有所成。
  (作者单位:山东省委党校)作者:赵迎辉 来源:学习时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官贵在“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