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猫 发表于 2015-3-7 12:40:26

老秘周记(2015年3月1日-3月8日): 因感动而分享 为分享而感动

       前日,老猫在QQ空间里转载了黑豹忠诚老师的一段话:“交流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交流中,我们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也可以让友情无限放大,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传承是因为感动的缘故,感动更需要我们传承下去。”老猫认为这几句话写出老秘网和文稿修改演播室存在和发展的理由。这么多前辈、专家、老秘聚集在老秘网,甚至应邀在文稿修改演播室开讲,他们不求名不图利,更多是被广大秘书朋友的学习热情所感动。3月2日,《<论语>札记》作者贾陆英老师辅导大家怎样学哲学、用哲学,努力写出内容充实、言之有物、主题鲜明、思路清晰、事实准确、论述深入的文稿。3月6日,《实用写作技法》作者隋福军老师续讲《写作心态与写作技法》,从个人的写作经历谈起,告诫大家要善于积累资料、学会提前写、学会借壳写作、善于调遣文字、选择合适的角度,并在实践中把握规律。3月3日,清水白石《讲事儿 审句儿 改字儿 文章修改二三事》,为大家讲解了大量字词句段的修改案例。3月4日,皮·布鲁斯南为大家畅谈了一篇在《国防》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起草和修改过程。虽然是在网络上在线交流,但这些老师、老秘均能精心备课,循循善诱,倾情辅导,让大家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心生敬意、为之感动。以上就算是站长播报吧,下面直接盘点本周观点。
      1. 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的文稿呢?这就要运用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指出的抓主要矛盾的思想和方法,从文稿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内容中,找出具有全局性的、或具有关键性的内容,作为统领全篇的中心,这就是主题。我们看到一些文稿,在主题的表现上常常犯有这样的毛病:一是“言不及义”,文字一大篇,主题看不见,洋洋数千言,讲不出道理和观点。这叫做只会“画龙”,不会“点睛”。二是大而空,事情不大,主题却一味追求“高大全”,其结果是,材料和主题很不相称。这叫做“头小帽子大”。三是多中心,也就是主题分散。在一篇文章中,很多“意思”杂然并称,而没有用一根红线把它们“一以贯之”地贯穿下来。这叫做“乱点鸳鸯谱”。四是跑题,有的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洋洋洒洒,不着边际;有的干脆就是文不对题。这叫做“马屁股上钉掌子——离蹄太远”。以上这些毛病,固然各有各的原因,但是,不会选题,不善于反映和突出主题,是根本性的原因。      ----摘自贾陆英老师在众秘夜思第108集的讲稿
      2.所有事情都是由“问题”决定的。没有“问题”也就没有事情可做。我们到基层搞调研,收集汇报情况,目的就是为了最终解决“问题”。因为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工作、学习的。不会写问题肯定写不好文章,因为我们要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合理的尽快解决的所存在的问题。反腐败、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选择角度的方法有三。一是从正常中找异常。 二是从偶然中找必然。 三是从比较中找亮点。      ----摘自隋福军在老秘剪裁第28集的讲稿
      3. 在我们工作中,是不是也遇到同样的问题,都是反反复复的那些工作,怎么才能提炼出一些新的东西?写文章的前期准备,首先要立好意,即选好题,选好角度,才能站好高度。选题过程中,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首先,选什么题才能吸引人,才能有新意,说功利一点,命中率才高,征文怎么才能获奖。正好去年关注的热点在于公共突发事件,站在本系统的角度,只能是做一些相应的应急交通保障,所以,选材便定在了着眼稳定,提升应急应战能力这个基点上,比较切合本系统实际,也能从几百篇文章中脱颖而出。
      ----摘自皮·布鲁斯南在众秘夜思第110集上的发言
      4.问题句式的修改启思路:原句“人往基层走,水往基层流,钱往基层花”。 材料分析:人往高处走,水入低处流。意思不符:表达顺势而为,顺天应命。想表达的意思:深入基层,情系群众,为民排忧,迎难而上。那么如何修改得合情合意呢? 再结合一句话“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就是一个从思到行的过程,有“心”有“力”,合乎用意。词句改为:“心往基层想,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用)”,小标题主题就叫:营造“XXX下基层,创造争优(凝心聚力)解难题”,其实就是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推陈出新,不干巴。      ----摘自清水白石在众秘夜思第109集的讲稿
      5.我写文章有个习惯,就是先把文章写个雏形出来,不管规整不规整,也不管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先写出来个大概(最初的文稿只是个毛坯)存在电脑上,等我兴趣来了,时间充裕时,就顺手调出来续写修正,也就是对最初的雏形文稿进行“打磨、电镀、上光”。由表及里地动一番“手术”,修改之后,再对全文进行电镀,或是“镀金”,或是“镀银”,或是“镀铜”,或是“镀锌”……使文章从里到外都光彩照人。      ----摘自隋福军的文章《浅谈上报材料的写作技法 》
      6.我认为现在的调查研究有这样一种“新八股”现象,前面四股是“四多”:“任务多是领导指派,调查多到县市展开,资料多是网上下载,意见多合上级口味”。而基层“迎接”我们的调研也有一套“程序”,不是有这么几名句顺口溜么:“领导未到传真先到,立马准备迅速制造。先是准备材料一套,再是武装典型汇报,上访户主一定看好,万万不能现场去闹”、“领导未行我先行,看看道路平不平;领导未讲我先讲,看看话筒响不响;领导未尝我先尝,看看味道怎么样”。都“准备”到这个地步了,如果我们不去作深入细致的调查,还能摸到真实准确的情况吗?      ----摘自余爱民的文章《小调查报告如何获得大领导批示肯定?》
      7.撰写领导讲话要符合领导身份。正职讲话,重在讲全局工作,从全局讲工作;副职讲话,重在讲分管工作,从局部讲工作;书记讲话,重在讲认识、讲思路、讲方法;市长讲话,重在讲工作、讲操作、讲运作。      ---摘自李先吉的《谈谈文稿写作讲课提纲》
      8.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与其每天担心未来,不如努力现在。成功的路上,只有奋斗才能给你最大的安全感。      ---摘自或丶非在QQ空间的分享
上期回顾:
老秘周记(2015年2月15日-2月28日):老秘办春晚 专家来开讲

骑鲸蹈海 发表于 2015-3-8 20:44:58

个人认为:调查研究的“新八股”现象,从根子上讲是工作浮躁,是机关急功近利的外在表现。为了迎合领 导“口味”,机关人员想尽了各种办法,特别是在调研材料上,无所不用其极。万丈高楼平地起,改变这样的现象,除了机关人员要有自己的底线、操守,大环境更加重要。
愚见,请多指教。

湿地之韵 发表于 2015-3-8 21:09:22

自从去年在教育实践活动无意中发现了老秘网,才真正找到了写作知己,各位前辈对我的影响太大了,现在每天关注老秘网是我所必须做的,加油!

秘海轻舟 发表于 2015-3-8 23:42:13

哎 ,写材料,写材料真是个痛苦的活

金丝猴 发表于 2015-3-9 10:32:03

认真搞调研,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再着一文字技巧,达到胸中有丘壑,头脑有指引,好文章自然就打磨出来了。

ideal 发表于 2015-3-9 11:18:19

“找出具有全局性的、或具有关键性的内容,作为统领全篇的中心,这就是主题”,对这句深以为然。上网看新闻的时候这种感觉特别强烈,每每看到好文章想点进去,都是被关键部分吸引的。

永远天缔 发表于 2015-3-9 14:40:49

讲得很好,受教育了,谢谢

花事了 发表于 2015-3-9 16:35:17

有的时候,像我们这样新手写材料的,很容易把公文格式与八股文的概念相混淆。

alhy 发表于 2015-3-9 17:30:48

搞了几年文字工作,当了几年研究室主任,深知笔耕不易,个中甘苦,非志同道合者不能言、不能听。感谢老秘网,给各位XDJM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共同进步吧!

老猫 发表于 2015-3-9 22:39:35

alhy 发表于 2015-3-9 17:30
搞了几年文字工作,当了几年研究室主任,深知笔耕不易,个中甘苦,非志同道合者不能言、不能听。感谢老秘网 ...

又见老秘,多多指教哦。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老秘周记(2015年3月1日-3月8日): 因感动而分享 为分享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