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7821673 发表于 2009-2-26 11:17:30

丰富客家文化内涵是打好“客家牌”的关键

连允东</p>
            <p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30">多年来,宁化县致力打好“客家牌”,以带动宁化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以“客家公祠”为主体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每年都隆重举办“客家祖地祭祖活动”,世界许多客属远渡重洋来宁化石壁寻根谒祖,石壁也逐渐成为世界客属的祖地和朝拜圣地。在客家学术研究方面也取得喜人成效。但要把“客家牌”打得更有力一些,打得更响一些,本文认为丰富客家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是其关键所在。<br>
  我们知道来宁化客家祖地的旅游者或“寻根谒祖”者,决不是单纯为满足于一般的食、住、行、游、购、娱乐的需求,也并不满足于一般层面上的“游山玩水”,而是要通过“寻根谒祖”活动,去追求与众不同的特殊感受和知识。否则,远渡重洋来石壁寻根旅游就失去了意义。确切地说,必须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们对客家祖地——石壁的历史和文化探求,对客家祖地风土人情的考察,对石壁客家饮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欣赏。也可以这样说,石壁客家文化是寻根旅游的灵魂,也是寻根旅游的基础。正基于这种认识,为增强我县客家祖地对海内外的凝聚力、吸引力,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丰富客家文化内涵,提高客家祖地文化品位这个关键来打好“客家牌”。<br>
  客家文化就广义而言,也就是客家人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改造客家人自身中,生产、工作和生活中,长期创造形成的被客家人所认同和接受的成果的总和。如语言、文字、风俗、宗教、生产生活习惯、性格、气质和心态,客家人的建筑物、装饰品、服饰品等的特点,及与众不同的客家妇女的特点和美德等等。可见客家文化其外延非常广泛,内涵极为丰富。而宁化客家祖地文化资源丰富,积淀丰厚,也可以说,博大精深,唯我独有。这些客家文化需要我们去挖掘、整理、丰富其内涵,发挥其作用。<br>
  那么,就宁化客家祖地文化又如何丰富其内涵,如何提升其品位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丰富和提升:<br>
  一、挖掘历史名人文化,充分发挥名人效应<br>
  客家人是中华民族的精华,英杰代代辈出,唐朝诗人张九龄、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理学家朱熹、清代画坛“杨州八怪”之佼佼者黄慎、“书法四大家”之一的伊秉绶、近现代的政界代表如洪秀全、孙中山、朱德、叶剑英、宋庆龄等等都是客家人的杰出代表。我们应力争每个姓氏挖掘出一名杰出人物代表,通过塑他们的形象,介绍其丰功伟绩,激发客家后裔为做一个客家人而自豪。从而弘扬了客家精神,丰富了客家文化,提升了“客家祖地”的文化品位。尤其对宁化县的黄慎、伊秉绶、郑文宝、李世熊、张显宗等杰出历史文化名人要做足文章,除发动本县文艺工作者撰写文章加大宣传力度外,建议在客家公祠新设“客家名人翰墨展览厅”,选择郑文宝、黄慎、伊秉绶等有代表性的书画作品展出。“扬州八怪”佼佼者黄慎是诗书画三绝的一代名流,是宁化客家人的骄傲。建议在神奇美丽的湖村“蛟湖”旁修建“黄慎草堂”,给自然景观注入文化的生机,使其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更高的文化品位,另外也可以在城区建一个“伊秉绶纪念馆”。对宁化历史文化名人做足文章,加大对外宣传,就能把“客家牌”打得更加响亮,名人效应就能充分显现。<br>
  二、发展客家饮食文化,让人感受文化底蕴<br>
  我国是一个独领风骚的饮食王国。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广泛最深厚最具有代表性的可以说就是饮食文化。而客家饮食文化又是中国饮食文化园地里的一丛璀灿夺目的鲜花,源远流长,品种丰富多彩。就客家祖地宁化而言,就有清香扑鼻的“客家擂茶”,有醇厚可口的“客家酒娘”,有风味独特的“宁化烧卖”,有柔嫩软滑的生鱼片,有诱人口馋的韭菜包,还有那余香满口的老鼠干……在民间的宴席上还保留了传统客家菜“八大碗”(盐酒鸡、炒仔鸭、清蒸鱼、酸菜扣肉、酿豆腐、涮酒、糯米饭、炒米粉),这些有宁化客家祖地特色的菜肴,在取料、刀功、烹制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如取料以家禽家畜和山珍为主;刀功粗犷而质朴,形粗块大;烹制重煮焖、少炸烤;风味重鲜、香、脆、嫩和盐味。我们要在突出客家祖地自身特色,保持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改进,扬长避短,不断完善、丰富客家饮食文化。建议在旅馆、饭店、饮食摊点、旅游景点等场所,推广改进客家菜肴,让来宁化寻根谒祖,旅游观光者都能喝上客家茶(客家凉茶),饮上客家酒,尝上客家菜,吃上客家饭,让其在品尝客家美食中追思客家先祖的饮食习俗,在一饱口福中体验客家饮食文化的韵味。同时,可把我县有特色的客家美食加工成系列产品出售。并积极鼓励有志于探索客家饮食文化的学者、文人积极搜集、撰写有关客家美食的文章,通过各种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并汇编成书,为旅游观光者提供文字学习资料,让其带回自己的国土,带回自己的家乡,这样也就弘扬传播了客家饮食文化,扩大了知名度。<br>
  三、开发客家民俗文化,营造民俗风情氛围<br>
  客家祖地宁化石壁的风俗是在接受、继承中原正统文化和土著文化的冲撞,吸引了多种养份而丰富发展起来的,不仅继承了儒家风俗的传统,而且渗透、融合了迁移地区和当地土著的风俗。从婚丧礼仪习俗、节日习俗、宗教信仰习俗、服饰习俗等方面都有其自己鲜明的特色。这些客家民俗文化都有待于我们去挖掘、去开发。尤其是具有鲜明客家特色的服饰文化更有开发的价值。如客家妇女的船型髻、大襟衫、花边裤、花围裙、花布鞋,男人的对襟衫,儿童的狮头鞋、福寿帽等等。这些有丰厚文化底蕴、古朴的客家服饰,不仅可以加工成系列产品展出,还可以在适当的场合加以推广。如在宁化的大型饭店、宾馆等对外的服务行业可推广职员穿着客家服饰,男的服务工作人员穿对襟衫,女的穿大襟衫、花边裤等等。建议在石壁祖地仿照现存的“德润亭”的建筑风格,新建古朴实用的客家民俗文化村,把相应的民俗风情物化,溶进文化村。同时还要营造客家风俗的浓浓氛围,如培养一支精良的的客家山歌队伍,为游客献歌活跃气氛,让其在优美的客家山歌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其热爱客家祖地的情感,喜欢来宁化客家祖地寻根谒祖,投资兴业。<br>
  四、挖掘保护客家文物,建立客家古文化村<br>
  宁化县客家文物,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但由于种种原因,挖掘保护工作没有跟上,因此难以发挥客家文物应有的作用。我们应加强对现存石墓、石建筑、石遗址进行保护、修复和挖掘工作,如巫罗俊、罗令祀、黄慎、伊秉绶、雷宏等人的墓群;伊秉绶旧居,石壁的葛藤凹、杨家排、李家坪等遗址,有关部门应尽快申报文物保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着隽永文化底蕴的古文化村——泉上延祥村。凡到过延祥游览、考察探究,采访的专家、学者、文人骚客都为那精美的明代古建筑群叹为观止,同时又会发出啧啧的遗憾声,深感这有价值的古文化村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呼吁有关部门要加强挖掘保护工作。因此,建议把延祥及石壁申请为“客家古文化村”,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内涵,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修复,使“延祥村”能提升到一个更高文化品位的客家古文化村,成为打好“客家牌”的先锋之一。<br>
作者单位:宁化县文联<br>
责任编辑:陈 真</p>

安永老秘 发表于 2009-2-26 11:17:34

二十小时都花在一件事上 的确有些双手疲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丰富客家文化内涵是打好“客家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