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明老秘 发表于 2009-2-26 11:17:28

项目带动就业问题浅析

许家行</p>
            <p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30">经济发展是扩大就业的根本,是就业之母;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2005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已经确定,2005年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目标任务也已经排定。因此,各级政府应认真结合当地实际,在“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活动中,要研究产业政策、贸易政策、投资政策和产业结构等经济结构,经济项目的立项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考虑能否提供就业机会,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靠项目带动、项目促进就业”的战略,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双重效益。<br>
  一、项目经济与扩大就业存在的问题<br>
  西方发达国家在制定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时,充分考虑扩大就业的需要,某个项目能够创造多少就业机会,往往是政府是否批准这个项目的理由。当前,我市在项目建设、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方面主要存在两个脱节。<br>
  一是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的工作机制脱节。在开展抓项目活动过程中,只注重经济项目可行性分析,却忽视了就业需求的预测;只注重经济项目的建设,却忽视了劳动力的安置;只注重经济项目的运行,却忽视了提供就业服务;只把引进了多少项目,融集了多少资金,项目投入会给当地增加多少产值,作为项目引进追求的目标,而对项目投入给当地带来多少岗位,解决多少老百姓的就业和生活出路,考虑的不够充分。从2004年我市60个重点项目和2005年80个重点项目可以看出,项目规划只有投资规模和效益预测,而没有充分考虑每个项目提供了多少就业岗位。二者工作机制的脱节,经济项目虽然落地,就业却难以扩大。<br>
  二是投资结构和就业结构比例的协调机制脱节。没有投资就没有就业。投资可分为三大类型:一是资金密集型项目投资,如兴建大型水电站、大桥、公路和治理江河的投资;二是技术密集型项目投资,如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项目的投资;三是劳动密集型项目投资,如加工业、服务业等的投资。这三种类型的投资,都能拉动GDP的增长,对于加快经济发展,开拓市场,扩大内需有着重大促进作用。但是,它们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却不一样。资金密集型项目投资的增长,可拉动GDP总量的高速增长,但创造的就业岗位并不多;技术密集型项目投资的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也不多,甚至在有些企业,技术改造带来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还可能使就业岗位减少,带动就业的作用也不明显;只有劳动密集型项目投资的增长,带来的才是就业岗位的大量增加,能最有效地带动就业。如果说,资金密集型项目投资和技术密集型项目投资的增长关系到"国计",那么,劳动密集型项目投资的增长则关系到"民生"。从2004年我市60个重点项目和2005年80个重点项目可以看出,资金密集型项目投资和技术密集型项目投资的比重大,而劳动密集型项目投资的比例小,投资结构比例不协调,也难于扩大当地的就业。<br>
  二、项目投产与招工难问题的成因<br>
  在引进项目落地投产、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业主却抱怨招不到员工,政府有关部门为此花大力气,到处招兵买马。引发招工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br>
  一是工资待遇低成为“招工难”的主因。“招工难”多发生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企业希望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更多的利润,往往会采取把廉价的劳动力当作市场竞争的一种筹码,一种廉价的成本,如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压低工人的工资。此外,一些企业劳动用工不规范、工作环境恶劣、社会保障措施不到位等诸多因素的叠加,使求职者望而生畏,必然导致招不到工现象的产生。<br>
  二是劳动者素质低成为“招工难”的障碍。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共同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简单的操作工,还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管理、技术人员。在高新技术产业里即使是操作工,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体力的操作工,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当前,新建项目用工主要来源于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民为了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作为新型的产业工人,他们走进了城市、跨进了企业。而他们大都是文化较低,达不到企业用工的要求,自然成了企业招工难的障碍。<br>
  三是管理服务缺少人性化是“招工难”的因素。不仅大学毕业生对企业有人性化管理的要求,就是一般打工者也不例外。劳动者追求高薪只是对自身价值的实现,但高薪不是他们所有的追求,他们需要温情,需要人性,需要老板的认可,需要自我能力的再提高。雇主如果一味地以为出了高薪就可以对职工为所欲为,最终令劳动者缺乏归宿感,感觉自己只是老板挣钱的工具,只是一个匆匆过客。<br>
  三、做好项目经济与扩大就业的对策<br>
  抓好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的发展,抓好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扩大,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在做强做大经济发展的同时,把就业工作做好,解决群众的生活出路,是摆在当前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br>
  一要建立经济建设与促进就业“三同时”制度。在重大经济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要采取会审等方式,确保经济项目可行性分析与就业需求预测同时进行、经济项目建设与安置劳动力同时进行、经济项目运行与就业服务同时进行,促进就业岗位开发和就业增长。2005年我市重点项目80个,其中在建40个、预备30个、前期10个,从就业角度看,应当紧紧围绕在建项目、预备项目和前期项目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做好就业服务。对在建项目,当前重点要抓好劳动力的适用技能培训,要结合项目提供的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技能培训,确保经济项目的运行,员工就能上岗。对预备重点项目,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要建立劳动力资源预备制度,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蓄水池”作用。对前期项目,重点要做好就业需求的预测,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br>
  二要紧密围绕项目经济抓好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根据项目经济发展的需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充分利用全社会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培训,努力做到就业培训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对项目经济的技术性工作岗位,重点是开展劳动者的技能培训,要推行和规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培训制度。对经济项目吸纳农民工的,重点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和安全常识和公民道德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要允许农民工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鉴定合格的,可以获得统一有效的职业资格证书。<br>
  三要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为经济发展输送合格的劳动者。项目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为项目经济发展提供合格的劳动力,与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要在现有的城市中心劳动力市场的基础上,把劳动力市场向农村延伸,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实行与城镇劳动力在求职登记、就业服务、就业政策等方面平等待遇的就业制度,达到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和满足项目建设的用工需求的双重效应。<br>
  四是要全力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充分就业。为了解决经济项目投产而“招工难”问题,不管是政府的财政投资,还是民间的投资、引进外资,项目业主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要确实从源头上解决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落实社会保障等。同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年代,应当看到和谐的劳资关系也是一种生产力,“招工难”的出现提醒企业,必须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吸引员工、留住员工,要用感情和文化来留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项目的正常运行,实现岗位的充分就业,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br>
  (作者单位:三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br>
  责任编辑:陆金莲</p>

乐将秘书 发表于 2009-2-26 11:17:32

不可否认我等级很低 可是我很能顶 而且永远不会灌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项目带动就业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