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媒体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挥积极作用的探索
●三明人民广播电台课题组</p><p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30">广播和报纸、电视等媒体一样,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同时也是为公众服务的信息传播机构。<br>
近两年多来,三明人民广播电台精心策划并推出的“走进墟日”、“走进社区”、“走进校园”等系列贴近性广播栏目,把广播办到乡镇、办到社区、办到到校园,以“走进”实现“贴近”,着力打造建立在群众利益之上,建立在党和政府与群众血肉联系之上的广播媒体公信力。<br>
2003年4月21日上午,一场由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和三明人民广播电台共同策划讨的大型活动“现代农村——走进莘口墟日”在三明市三元区莘口镇举行。数万名赶墟的农民现场听取了来自省城和地方的一百多名农业、卫生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对有关方面知识的宣传,并就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咨询。在现场,福建农林大学叶垂阳教授手举一个大脐橙向农民朋友讲解种植高产优质水果的方法;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邱良妙高级农艺师耐心地向现场农民介绍毛竹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方法;清流县农民施名盛介绍自己放弃大城市发展项目,回乡养殖南江黄羊种羊,为山区农民提供优质肉羊品种的经过。现场经验传授,进一步增进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这次活动还安排了一系列精彩的文艺演出,同时还专门开辟时段,请莘口镇农民诗社的诗人们登台朗诵农民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活动现场通过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向全省现场直播达2小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br>
三明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系列贴近性栏目,为的是体现人民群众在广播传播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广播宣传的主要对象。《走进墟日》这样的活动,三明人民广播电台已经有2年多的实践经验,全市十二个县(市、区)都留下了直播组工作人中的足迹,并被农民朋友亲切誉为三明人自己的“心连心服务队”。该节目也获得“福建省广播电视新闻奖”第一个创新奖,受到专家们的好评。<br>
在认真总结把广播办到农村墟场的成功经验之后,三明人民广播电台又于今年推出了“走进社区”和“走进校园”等贴近性现场直播栏目,进一步发挥广播媒体“机动灵活、易于组织、传播快捷、影响面广”的特点,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满足群众需求。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定,台里专门成立了一个面对未成年人,服务学校、服务社区的直播小组。利用市青少年宫广场这个阵地,联合社区,把老师、学生、家长和社区的居民请上舞台,让孩子们说自己想说的心里话,演自己能演的节目,在融洽的氛围里增进交流,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有一位孩子在参加活动后对笔者说:“平时在学校和家里面对老师和父母,承受太多功课压力,缺少亲和的交流,所以心里有话也不敢随便说。参加‘走进社区’这样的活动,既能欣赏到好节目,又能和大家平等交流,感到很开心。”为了和孩子们有更多的交流,让孩子们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三明人民广播电台还主动和学校联系,把广播办到校园。去年上半年在三明学院举办的一场活动吸引了全校学子们的关注,两千多个位置的学院礼堂座无虚席,精彩的演出和心里交流尽显广播魅力和学子风采。学院领导和老师评价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br>
广播宣传必须更好地以“走进”来实现“贴近”,满腔热情地为群众提供服务,及时、准确、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只有这样,广播媒体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方面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发挥广播媒体宣传作用应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做好工作。<br>
第一,坚持“三贴近”,树立广播媒体公信力。基层是生产和工作的第一线,那里聚集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他们所思所需,是我们党和政府最关注的。新闻从业者要到基层去,贴近最困难的地方,贴近群众意见多的地方,贴近工作推不开的地方,这是人民的需要,也是包括广播在内的中国媒体的性质和任务使然。<br>
去年7月7日,将乐县消防大队战士郑忠华在营救出被洪水围困的6名群众后落水失踪。事件发生后,三明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第一时间赶到将乐,自找交通工具,赶往离县城几十公里外的出事地点,深入采访了一大批参加搜救的干部群众、消防官兵。7月11日中午,已经在水中浸泡了四天的烈士遗体终于被搜救人员找到,当时记者就站在没膝深的水中离烈士遗体很近的位置通过手机向省电台发出关于搜救结果的第一条报道。随后,立即连线本台直播室,向全市听众播报发现烈士遗体的经过。为了做好“英雄救群众,群众找英雄”的报道,记者连续四天奔跑在全线几十公里的搜救现场,向中央台、省电台和本台发回了大量感人肺腑的报道。7月13日上午,郑忠华烈士追悼大会在将乐举行,三明人民广播电台策划了一档特别节目,全程连线报道“千人悼念 万人送行”的悲壮场面,成为包括众多媒体在内唯一一家同步全程报道的媒体。事后,将乐县的一位领导感慨地说:“以前只是觉得记者都比较喜欢跑先进典型、跑会场。这几天我接触了省市两级近百名记者后,才真正认识到记者的本来面目。我们为这些记者的努力工作深受感动。”<br>
这样的活动使媒体真正做到了与公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当人民群众心系英雄下落的时候,我们的记者能够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考虑报道时多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并即时发出报道,满足受众知情需求,提高了媒体的公信力。<br>
再如,在组织开展《走近墟日》现场直播活动时,我们考虑最多的是联合哪些部门,请什么样的专家到现场开展技术指导。经过认真调查与分析,直播组认为与“三农”关系最密切的还是“三下乡”成员单位及特色专业人员。在建宁,根据当地特色农业项目莲子的种植,直播组请来了莲科所的技术人员为农民服务;在清流,花卉种植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为此,直播组请到了花卉种植方面的能手进行现场指导,等等。针对农民请知名医生看病难的现实问题,台里和市里几家大医院取得联系,达成随活动需要派骨干医生下乡为民服务的协议,此外,还有文化、教育、工商、税务等二十多个部门加入了三明人民广播电台《走进墟日》现场活动的行列。<br>
由此可见,不但新闻报道坚持“三贴近”能够有效提高媒体公信力,贴近性栏目在服务内容方面也要做到有的放矢,只要有针对性地服务受众,公信也将从中得以提高。所以说,以“走进”实现“贴近”,既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尊重传播规律中受众为本思想的体现,这样做有助于加强媒体和社会大众的联系,从而对媒体公信力产生积极的影响。<br>
第二,加强策划,不断提高贴近性栏目的服务针对性。贴近性栏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突出服务性。服务到不到位,谁说了算?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群众,也就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每次活动过后,笔者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群众参与我们开办的活动后有哪些收获?一方面,要求我们的节目策划者、组织者、主持人必须十分了解服务对象,了解服务内容,做到能够充分利用广播快速、便捷、互动的特点,结合实际,采访或连线有关专家,及时解决受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必要建立一份档案,或称之为人才库。这样,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地邀请服务水准比较高的人员到基层去,保证服务质量。只有做到以上两点,才能让受众满意。<br>
第三,成立“巡回直播组”,保证贴近性栏目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大田县人民法院建设法庭“巡回办案”和三明市第二医院“巡回医疗队”的成功做法,成立一支“巡回直播组”,并配备一套比较先进的广播传播设备。明确直播组的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密切联系各有关部门,关注和服务民生,有针对性在农村墟场、学校校园、城市社区开展系列活动,基本目标就是增强媒体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最终目的就是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服务。<br>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关键是搞好党的建设。广播媒体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需要开办大量的贴近性栏目,策划者和执行者都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用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提供切合实际的服务,这也是当前三明人民广播电台办好贴近性栏目,以“走进”实现“贴近”的出发点和努力方向。<br>
课题指导:孙朗文、邓凡宝<br>
执 笔:陈一斌<br>
(责任编辑:陈 锋)</p> 一天不灌 就好象人在地上没有影子 呼呼,猪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