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元明 发表于 2015-1-27 10:19:59

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网上流传一道题: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11块钱卖给另外一个人。问他最后的收益是多少?
       由于这是一家大公司招聘高级主管的应试题,所以人们想尽办法去找出尽可能多的答案:
       一、1元。最重要的是鸡的本来价格是8元,大家都忽视了这点。所以请看:整个事件有3次交易:第一次8元买进,9元卖出,利润1元;第二次9元卖出,10元买进,利润-1元;第三次10元买进,11元卖出利润1元。合计:1-1+1=1元。
       二、没赚。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第一次8元买9元卖赚了1元,第二次却花了10块钱买只值8元钱的鸡亏2块但上一次赚了1块所以是亏1元,然后把这只10块买的鸡卖了11元赚一块,抵消了第二次买鸡时的损失所以是不赔不赚。
       三、:3元。因为他本来只有8元,现在有11元了,所以是3元。
       四、-1元。因为他本来可以直接8元买进11元卖出赚三元,可最后只赚了2元,所以亏了1元。
       五、从借贷双方的角度来看应该是-2元。但实际为净赚1元。这里有个成本及利润核算的问题,这里说明的是他赚钱,(赚钱包括成本与利润一起赚回来),而不是在除成本以外的基础上赚多少,应该把成本加进去计算。我的计算如下:第一次交易-8(成本);第二次交易-8+9=1(含成本的利润)——此时有9元的成本;第三次交易-8+9-10=-9(9元的成本,再加1元的成本买进,此时的成本为10元);第四次交易-8+9-10+11=2(但是前面的成本是10元,卖出为11元,只赚了1元)。
       成本核算:成本8元在第二次交易时已赚回,还得利润1元;第三次交易时的成本为10元,用第二次交易时所得的9元(注意第一次的成本也在内,且还要加1元)再加1元买入;第四次交易为卖出11元,也就是说在成本8元基础上利润为3元,但在成本为10元的基础上利润为1元。
       这几道题把我弄糊涂了。不知道读者算过这几道题,是清楚了还是糊涂了。
一个本来并不复杂的问题,为什么要将它弄复杂呢?
       复杂的问题,我们能不能简单化呢?
为什么要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我们只是为了创业,而不是考大学,考资格,取得学位,或得到某种特殊许可。所以我们只需要达到效果,用最简单的方法达到效果。
       创业于我们是旷古绝今、前途未卜的艰险而苦难的冒险。它具有太多的头绪、太多的未知、太多的危险、太多的变数令我们无从下手,所以我们只能也必须从最简单的地方开始。
       创业需要资金(有时甚至是巨额的资金投入),投出去的钱弄不好就颗粒无收,所以我们只能从最简单的投资开始。
       创业,我们不懂不会,没学过没干过。我们需要从头学习,只有简单的我们才能学懂,才容易上路。
       我们用血汗钱去学习,学过了还需要熟悉,熟悉了不一定会做,会做了可能还没有理解,理解了也不可能马上掌握,
掌握需要许多次甚至千百次的重复和实践。
       学会需要时间,需要一个过程:学而练练而熟熟而巧巧而通通而变——所以我们只能简单。

怎样简单化
       跟上山寻宝一样,宝石就藏在山中,我们不可能用锄头将这座山的每一寸土石都挖遍,得想一个多快好省的办法去找到它。
       第一、只接受明白的。不明白的就放弃。这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前提。不清楚不明白不了解的东西永远不可能让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去指引我们找到正确的路径,它只会使我们浪费时间,误入岐途,蒙受损失。笛卡儿说:永远不接受任何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只要没有经过自己切身体会的问题,不管有什么权威的结论,都可以怀疑。遇到这种时候我们只有两条路,要么学习,要么放弃。许多读者之所以无数次失败,原因就在于接受了不清楚的"真理"。这里的真理一定要管用,自己管用。不管这个理在别人的身上产生了多么大的效果,在我们没有能够理解它,实践它时,我们只能怀疑它。通过学习还是不明白的也只能放弃。
       第二、抓主要问题。事物都不可能独立存在,都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的事物组合而成,这些组合而成的事物,总有一个是主要的、重要的,抓住了它,就抓住了问题的根本。
       第三、抓关键。创业会有许多环节,它一环扣一环地连接成一个互相依存的链,它甚至就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但是这里面必定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或者是开始时的第一环或者是承上启下的中间一环或者是最后的一环,抓住它就能纲举目张,让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第四、切片。将这件事或按时间顺序或按工作流程或按大小多少或按轻重缓急分成几块或几部分,将烦琐、复杂、庞大的复杂事物条理化,规律化、平面化,变得容易应付。
       第五、归类。合并相同部分,将大致相同的部分合并、归类成一个问题,这样问题的数量就会少了许多。
       第六、细分。将一件事分解为许多件事,许多件事的每一件还可以再往下细分成许多件中事,中事再细分成许多小事,甚至细分到不能再分,这就跟放干了池塘里的水抓鱼一样,所有的鱼都会被你抓住,一个也逃不掉。
       第七、筛选。跟淘沙一样,将沙石放到筛子上滤过,从筛眼里落下去的就是我们需要的沙,这里要紧的是设计好筛眼的大小。我们还可以反过来用筛子淘石:用小眼的筛将太小的石头和沙子滤掉,用大眼的筛将太大的石头滤掉,我们需要的就在这些不大不小的"石头"之中,经几次筛选后的这些不大不小的"石头"不多了,我们寻找起来就容易了。
      第八、排除。将这件事或从头到尾或从外到里或从下到上地审查,不需要的就拿走排除掉,剩下的就是我们需要的。
       第九、从小到大。先将小的问题解决了,大的问题便孤立无援,独木难支而空洞化细碎化或分崩离析变成小问题,或解决小问题时发现了大问题的裂隙,或争取到了时间,等来了后续的援兵。
       第十、先易后难。将这些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先解决容易的问题,解决一个我们的能力就增强一分,解决的小问题越多,我们也就越有经验,再解决难的问题也容易了。或者过一段时间难的问题会自己发生变化而容易或者因时间的推移我们找到了别的解决难题的方法。
       第十一、检查。所有问题解决后,再回头检查,碉堡是否夷为平地。问题是否全部化解。若还有小股残匪没有消灭,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全歼。

创业中的简单化
       首先我们需要对《创业》所讲的创业作一个限制:平民创业。
       一、远离诱惑。我们再一次大声疾呼:不懂不做。对那些闹不懂,把握不住,控制不了或被人控制的洋科大、新奇特、化工合成、生物提炼、来料加工、联营建厂、多赚快赚……我们最好远离,若离得不远又没有定力,往往就被重复千遍的谎言或化妆成材夜思的毒蛇俘虏。
       二、创业的定义:经营一个项目,养活一家人。
       三、创业的本质:赚钱。
       四、创业的关键:销售。创业中最主要的问题不是产品,不是项目,不是技术,不是铺面,不是摊位,而是销售。
       五、创业的成败:方法。即我们的能力。假设创业是下海捞宝,我们需要先学会游泳,再学会潜水,进而学会水下使用工具,然后才是捞宝。我们不可能一步登天,也没有能力"一天挣10万",所以创业先要让我们有能力,而绝不是什么"好"项目。
       六、创业的起步:从最小的项目开始。
       七、创业的阶段: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低到高。
       八、创业的顺序:先学本事再赚钱。
       九、项目的原则:真实、实用、可操作、有需求、能赚钱。
       十、创业的要求:投资少、见效快、操作简、控制易、市场大、销售多、利润稳、风险小。
       有一个方法是设计几个最基本的问题,用这些问题一问,自己就清楚了。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有什么结果?
       钱在哪里?它从哪里进?又从哪里出?怎样走近钱?怎样将钱取出来?

最简单的方法是追问原因的原因
       比如创业前的准备阶段:创业都需要哪些知识?怎样才能获得这些知识?是从书店里购买相关的书籍、购买最新的创业杂志报纸还是从网上搜寻?怎样将这些知识分类?从创业前的思想知识准备到选择论证项目到制定创业方案到试验实施都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掌握哪些重点难点?怎样将这些知识整理分类?是按时间顺序按运作过程还是按大小轻重分类?分成几类?怎样将自己学到的创业知识完整化、系统化、规律化、实用化?其中最重要的知识是什么?这些知识是写笔记存电脑还是记在脑子里?是单纯的摘录还是加上自己的感悟评判?怎样用这些知识指导自己的行动?怎样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到哪里去实践?能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实践?能不能得到家人的帮助支持鼓励?怎样说服家人支持自己的创业活动?能不能用自己成功的案例去取得家人的信任?能不能找到相关的企业去试验?能不能得到免费的机会去试验?能不能得到项目方的支持去试验?
       比如选连锁加盟项目:有没有国家批准连锁加盟的文件?有没有商标、商号、经营模式?有没有两家经营一年以上的直营商店?能否提供经营指导培训与后续服务?展厅之外有没有销售商店?能不能到商店看看?商店每天有多少营业额?平均每天有多少消费者?每个消费者购买多少产品?销售价多少?进货价多少?运费多少?平均每天利润多少?工厂在什么地方?有没有生产许可?能不能到工厂参观?已经成功的加盟商有多少?能不能引见并到成功加盟商处参观考察?若本地没有能不能告诉成功加盟商的电话或地址?能不能告诉三个以上成功加盟商电话?
       经过这样一追问,文章开头的那道有许多复杂答案的题是不是立刻简单了:做了两笔生意,每笔赚1元,共赚2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复杂的事情简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