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2007年,全市各级农牧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1号文件” 精神和全区、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扎实推进新农牧林区建设,在自治区农牧业厅和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取得了“种植业结构优化、畜牧业提质提效、农畜产品大幅增长、农牧民收入明显提高”的好成绩。一、2007年全市农牧业工作总结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22亿元,同比增长1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4520元,增长25.3%。粮食总产量70亿斤,增长14.8%。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1546.4万头只、同比增长0.52%;鲜奶总产量预计完成135万吨、同比增长12.5%;肉类总产量预计完成31万吨、同比增长29.2%。水产品总量预计完成2.83万吨、同比增长3.9%。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3%,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加工企业预计完成65.5亿元、同比增长40.2%,带动农牧户10.3万户。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在农村牧区的各项政策。全年争取国家各种政策性补贴资金7347万元,其中:争取国家良种补贴项目资金1300万元(高油大豆补贴800万元,青贮玉米补贴400万元,小麦补贴100万元),奶牛补贴资金260万元,发展生猪补贴资金272万元,大型农机具补贴资金1210万元(中央、自治区补贴资金分别为1080万元和130万元),争取国家农业保险补贴4305万元(大豆2192万元、玉米1349万元、小麦764万元),各项补贴资金已陆续发放到农牧民手中或者直接用于农业保险,为农民解决后顾之忧。在春播和接羔期间,市农牧业局单独或联合工商等部门对种子、农药、兽药、化肥、农机等市场进行了检查,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稳定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土地和草场纠纷等矛盾的排查与调处工作。全市共受理5起农民土地纠纷复议案件,已经全部结案,有效地维护农村牧区生产秩序和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2、农业生产进展顺利。全市春播生产抓住墒情好的有利因素,动手早、行动快、措施得力,各部门强化服务与指导,农用物资准备充足、调运下摆及时。加大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种植业作物优质率达到90%以上,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较上年增加100万亩、增长50%。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2102.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665.9万亩,经济作物332万亩,饲草饲料104.9万亩。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为:大豆723.3万亩,玉米333.9万亩,小麦247.7万亩,马铃薯132.3万亩,油菜147.4万亩,葵花88.7万亩。生产中期,各地克服旱灾等不利因素,加强田间管理,采取多种有效抗旱措施,确保粮食产量。
3、畜牧业生产实现了有进有退。全市采取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压缩牧区牲畜头数,加大出栏力度等措施,调整牧区养殖结构和农区种养结构,积极培育扶持集约化、规模化畜牧业,使畜牧业仍然保持了稳定发展态势,实现了有进有退。2007年全市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1546.4万头只。其中:农区997.1万头只,增长3.86%,同比增长2.05个百分点,牧区549.3万头只,同比减少29万头只,减少5%。肉类、鲜奶产量均有大幅度增长,特色养殖业有较快地发展。全市预计出栏牲畜700万头只(其中牛35万头、马5万匹、羊600万只、猪60万头),其中,牧区290万头只。
4、渔业和农机生产持续稳定。2007年全市渔业养殖水面35万亩,比上年增加5万亩,中小水面精养、半精养3.24万亩。全市水产品产量预计完成2.83万吨,增长3.8%,养殖产量预计0.7万吨,增长19.8%,占水产品总量的25%,鱼种产量750吨,增长6%。渔业产值2.23亿元,增长8%。全市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69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12.5万台,配套农机具18.4万台件。全年完成机耕面积1782万亩、机播面积1820万亩、机收1197万亩、机械打草60万吨。
5、农牧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全市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经济运行态势,全市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达到113户,同比增加了5户,预计实现销售收入65.5亿元,同比增长40.2 %,预计实现增加值21亿元,同比增长45.5%;乳产业、肉产业、粮油产业、马铃薯(蔬菜)产业、特色产业稳步增强,销售收入、增加值、实际上缴税金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产业化基地稳步发展,2007年农产品基地种植面积1575.6万亩;牲畜总头数为1546.4万头只,鲜奶产量135万吨;水产品总量达到1.76万吨。产业化基地为重点龙头企业提供原料能力显著增强。
6、生态建设成效显著。100万亩退耕任务按期完成。2007年全市在牧业四旗和莫旗投入7000万元,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工程围栏建设总规模完成372.44万亩,禁牧548万亩,休牧4154万亩,飞播牧草30万亩,实施草畜平衡9700万亩。
7、动植物防疫及时、有效。全市累计防疫7480万头只次,其中:免疫家畜6365万头只次,家禽1115万只次。产地、运输、屠宰检疫活畜567万头只,禽类240万羽,肉类50779吨,种蛋23万枚,生皮113万张,其它产品6331吨,检出病畜禽357头只,病害肉类17吨。消毒运载车辆3876台次,采集、监测重大动物疫病样品99116份,加强了对农贸市场、仔猪市场的监管,有效控制了牲畜疫病疫情的发生。制定了草地螟、地下害虫、农田害鼠等重大病虫鼠害应急防治预案。全市植物产地检疫2.65万亩,运输检疫4034批次、24.1万吨。全市查出无检疫证书调入的散装蔬菜种子1500公斤。
8、科技培训有序进行。各级技术推广部门结合“三下乡”活动,围绕主推品种、主要栽培技术及测土配方施肥、沼气的应用等方面内容开展了技术培训。据统计,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980期,专题电视讲座35 期,发放技术资料15万份(册),培训农牧民23.1万人次。全市完成沼气建设1868户,完成任务的91.2%。
9、新农牧林区建设扎实推。一是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制定并下发了《2007年全市新农牧林区建设实施意见》、《试点工作方案》、《五方共建工作方案》、《2007年全市新农牧林区建设宣传方案》和市级领导负责包扶方案。
二是年初确定的全市新农牧林区建设重点抓的12项主要工作进展顺利。农牧民增收与培训方面:各级政府和农牧业部门在优化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积极培育主导产业,扩大了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种植面积,优化畜群畜种结构,为农牧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职业技能培训”、“新型农牧民培训”和“阳光工程”各项培训任务也相继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年完成新建续建通乡、通村公路投资12.2亿元。退耕和退牧还草工程如期完成。全市筹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4644.8万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8万亩,节水灌溉面积7.56万亩,水保治理面积41.56万亩,生态保护面积201万亩。打机电井469眼,灌溉水源井716眼。教育、卫生、广电和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等方面:全市共有23.4万名中小学生免收了学杂费,占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91.6%,享受免费教科书的中、小学生分别为5.6万人,8.67万人,分别占总数的52%和59.86%。有2.3万人享受到了寄宿生补助,小学生每年435元,中学生和特教生516元。200名农牧林区贫困家庭学生到扎兰屯农牧学校免费接受职业教育。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全面启动,100%覆盖全市农牧业人口,参合农牧民近60万人,参合率达到83.9%。调频广播覆盖工程全面完成,新增10个台站,扩大了广播的覆盖面。海拉尔区成立了农村养老保险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财政预算安排了专门经费。试点、样板村嘎查情况:加强对试点村嘎查的指导和服务,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确定阿荣旗的富吉村、陈旗的白音乌拉嘎查、海拉尔区的互助村、红花尔基诺干诺尔林场、拉布达林农场105队为全市的农村、牧区、城郊区、林区、垦区样板村嘎查(场),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重点进行建设机制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试点试验,新农牧林区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三是环境整治效果明显。全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各旗市区以环境整治为契机,以治理“五乱”为重点,全面推进村嘎查环境整治工作,效果明显。富吉村、互助村和白音乌拉嘎查借助国家沼气项目,将环境整治与项目建设有机结合,提高了整治的效果。
四是新林区建设全面启动。内蒙森工集团成立了新林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确定古里林场作为新林区建设试点。市林业局确定了17个林场作为新林区建设的试点,选择红花尔基林业局诺干诺尔林场作为市级新林区建设试点林场。两个试点林场已经纳入全市新农牧林区建设的试点范畴。
五是根据市财政预算安排的500万元新农牧林区专项资金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的资金使用方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实地检查并审核了试点、样板村嘎查上报的项目,各试点的项目正在有条不紊的建设中。启动并完成了第二批100个村嘎查规划编制工作。
2007年农牧业生产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领导重视,部门工作主动。市委、政府先后召开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落实支农资金会议、加强当前畜牧业工作会议和新农牧林区建设会议,多次就农牧业生产和新农牧林区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曹书记、罗市长、安国通副市长等市领导先后到农村牧区检查指导农牧业生产和新农牧林区建设。局机关在农牧业生产的关键期,多次派出多个工作组和技术服务组,对农牧业生产进行调研和技术指导,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工商、质监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坑农行为,维护农牧民的权益。二是农牧业各项指标增长幅度较大,实现了超常发展。由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惠农政策和市场拉动,农牧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各项措施得力等诸多因素,农牧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增幅在25%以上,实现了超常发展。虽然干旱严重,农牧民的收入并没受到影响,预计牧民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较上年增长42.2%,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100元,较上年增长 17.3%。粮食产量也由2006年的61亿斤增加到70亿斤,增加9亿斤。牛奶产量、肉类产量、牛冷配改良头数、饲料作物、渔业名特优产量、养殖产量、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农牧业产业化等各项指标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三是实现了安全生产。养殖业没有出现大的疫情。农机部门加大了法规宣传和路检路查工作的力度,春播前对农机驾驶员进行了全面的业务培训。渔政监理部门在渔业生产前对生产船只、网具等进行了全面检查,做到了船员持证上岗,生产船只无带病作业。农机和渔业生产实现了全年无重大事故发生。春秋季草原防火措施得力,全市没有发生大的火情。四是牧业生产抵御灾害性天气的能力明显增强。3月下旬,牧区虽遭受大雪降温等不利天气过程,但牧区各地坚持“科学养畜、建设养畜”之路,绝大多数牧户饲草料贮备充足和基础设施完善,加之预报准确,通知及时,雪后措施得力,只有极少数牧户或走敖特尔牧户有些损失,对牧区畜牧业生产总体影响不大。
二、2008年全市农牧业工作思路
(一)农牧业工作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牧区和谐发展。在市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围绕中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惠农政策和全区、全市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和扎实推进新农牧林区建设。以农畜产品增产、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目标,继续调优农牧业结构,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转变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拓展农牧业发展领域和途径。做到有进有退、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创建“绿色、特色,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牧业,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文明、富裕、健康、和谐的新农牧林区。
(二)农牧业工作主要目标
全市农牧业增加值达到131亿元,增长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增长12%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5亿斤以上,牲畜总头数稳定在1400万头只左右。鲜奶总产量达150万吨、同比增长11.1%,肉类总产量稳定在30万吨以上。水产品总量达2.94万吨、同比增长4%。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增长2个百分点。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85.2亿元、同比增长30%。
(三)农牧业工作重点
总体思路:围绕“一个”主题(社会主义新农牧林区建设)、推进“两个”重点(推进现代农牧业、推进“六个一”幸福指数)、实现“三个”突破(质、特、化)、做实“四项”工作(种植业、现代畜牧业、农牧业产业化、渔业和农机化)、创新“五大”工程(创新科技工程、生态工程、动植物防疫工程、优质优良工程、权益保障工程),实现“双增”目标(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完成以上“12345”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需要我们不断适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拓展新思路,做出更理性、更科学的选择。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强力推进新农牧林区建设。
农牧业各项工作要围绕新农牧林区建设这一主题,不断改善农牧林区生产条件,逐步提高农牧民和林区群众生活水平。新农牧林区建设要立足“新”字,按照“布局合理、以点带面、体现特色”的原则,本着“迎合来势、发挥优势、突出强势,稳中求进、分步递进、扎实推进”的思路,在总结提高去年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强化宣传。按照宣传方案的要求,各新闻媒体扩大宣传面,继续营造浓厚的新农牧林区建设氛围。二是做好项目的申报、对接和实施。各级政府一方面要积极向国家、自治区相关部门申报项目和对接,另一方面要认真组织实施上级在我老秘网市安排的项目,保证按期完成,达到预期目的。通过项目实施,推进农牧林区道路、饮水、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做好村嘎查规划编制与修订工作。2008年完成其余村嘎查规划编制工作,年底前通过验收。四是在总结推广14个试点、3个样板村嘎查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选择80-100个村嘎查,开展村企、村校、机关事业单位帮村等共建活动,围绕推进“一村一品”,实现每个村嘎查在2-3年内实现重点培育一至两个主导产业的目标,增强自我生产发展的能力。
2、扎实推进“两个”重点。
一是扎实推进现代农牧业。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是解决“农牧业、农村牧区、农牧民”问题的关键,事关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必须始终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牧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牧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牧业,围绕绿色、生态、特色,全力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重点要立足本地优势,找准又好又快发展的增长点;着眼农村牧区,探求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牵引点;面对千家万户,接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点;依靠科技进步,把握提高效益的放大点;正视“三农三牧”问题,始终抓好农牧业的保护点。一要上层次,大力优化结构。扩大马铃薯、玉米、大麦等高产高效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牧区以增加良种奶牛、肉牛、肉羊等优势畜种为主,做到“增大减小、少养精养”,减轻草原载畜压力。二要强支柱,扶强优势企业。加快农畜产品产业化经营步伐,重点抓好乳、肉、豆、薯等龙头企业发展,全面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使所有农牧户都能够在龙头企业发展中受益。三要增后劲,壮大产业基地。按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要求,建设乳、肉、粮油、马铃薯、饲草饲料、木材和特色种养殖等7大产业基地,形成规模效应,不断提高原料供给能力。降低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农牧民的收益率。四要建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订单农牧业,建立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公司、基地和农牧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合作格局。加快农资超市、农家连锁店、中心城镇的农畜产品交易市场等农村牧区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积极培育和扶持农村牧区各类经纪人、农产品运销大户和各类流通中介组织,确保农村牧区的物流畅通。
二是扎实推进“六个一”幸福指数工程。按照《我老秘网市“六个一”幸福指数工程工作方案》的要求,市农牧业局作为“一个稳定的工作、一个良好的环境”两个专项推进组的成员单位,承担了其中的工作。为了全力推进这项重点工作,市农牧业局成立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制定工作方案,按照方案内容扎实推进。在“一个稳定的工作”方面,以农牧民就业技能培训及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为切入点,稳步提高农牧民就业和收入水平。充分利用好国家实施的“阳光工程”、新型农牧民培训工程和劳动力转移工程的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和培训质量。各级“阳光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大培训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制定好培训规划,根据转移农牧民的意愿和劳动力输入地的需求,切实转变培训方式,科学安排培训内容,提高外出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确保农村牧区劳动力在外出务工时能够拥有一技之长,移得出、能就业。在“一个良好的环境”方面,引导农牧民改变生活习惯,转变生产方式,逐步加大牲畜舍饲圈养的工作力度,规划好生产区和生活区,实现人畜分离。加强生态家园建设,在岭东等主要农业旗市区积极推广“畜、沼、粮”生态养殖模式,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的机遇,多方争取项目资金,扩大建设规模,同时要加大沼气使用、管理技术培训和后续服务工作,提高沼气使用效益和安全。积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现象,要以自然村为单元,积极推进秸秆、粪便、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再利用,推广秸秆还田技术,逐步实现农村牧区草原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和水源清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结合全市的新农牧林区建设总体要求,继续集中力量,进行村容整治。制定村容整治规划,实现“村村整治、百村达标、十村示范”。
3、着力实现“三个”突破。
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求,推进现代农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农牧业要在“提质增效、特色绿色、四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三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着力在提质增效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引进优良品种,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和效益。以优质高油大豆、高淀粉马铃薯、优质小麦、双低油菜和我羊、三河牛、荷斯坦奶牛为当家品种,不断提升农畜产品优质率,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粮油、奶肉加工转化为切入点,延长农牧业产业链条,加快粮油、鲜奶和牛羊肉的转化增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全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进程,提高农畜产品产出率和转化率,打好农畜产品价格牌和质量牌,不断提高农畜产品价格,在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稳定增收的基础上,逐步压缩牧区牲畜头数,走质量效益型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是着力在特色绿色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依托绿色优势,打造生态强市,通过“政府倡绿、产业增绿、招商引绿”等措施,大做绿色文章,培育壮大我绿色品牌,提高品牌农畜产品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在合理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大麦、食用菌、无公害蔬菜、中草药和杂粮杂豆等具有比较优势特色种植业的发展,围绕市场对绿色、特色产品的需求,积极培育大麦、出口蔬菜、杂粮杂豆、药材等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产品,增加种植面积,更新品种。大力扶持食用菌栽培产业的发展,采取建设小区和散户培植相结合的方法,推动食用菌种植业向着规模化迈进。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展周期短、投入少、见效快的“短、平、快”特色养殖业。要充分利用河湖资源发展家禽养殖业,引导农牧民在“水边”养鹅、养鸭。发展水产品养殖,变闲置河湖为天然养殖场。岭西地区要充分发挥纬度高、冬季寒冷的资源优势,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牧民和林区群众进行专业培训,大力发展银狐、紫貂、獭兔、貉等经济效益好的特色养殖。岭东农区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在“笨”字上做文章,鼓励农民养笨猪、笨鸡、笨鸭、笨鹅,卖笨猪、笨禽、笨蛋,以“笨”取胜,发“笨”财,做强“特色”种养业,探索特色种养业的富裕之路。立足于我实际充分利用农牧业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较上年分别增加300万亩和100万亩,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量较上年增长20%,把“绿色”做强做大,充分体现我特色。
三是着力在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完善绿色和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标准,监督规范企业按标生产,提高标准化程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我绿色和无公害农畜产品的信誉。年内要研究制定主要作物生产标准和奶牛、羊饲养标准。没有规模就形不成竞争力,就占领不了市场,与规模化关系密切的是基地建设和劳动力转移,要在基地建设上转变观念,围绕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原料需求,建设基本满足的农产品原料基地,逐步实施适当集中,实施“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确保原料供应。农村牧区的富余劳动力要实行规模化转移,在市场上创出劳务品牌,增强劳务竞争力,扩大农村牧区的二三产业。集约化经营在我老秘网市的海、大农牧场管理局体现得尤为突出,要积极推广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提高全市农牧渔业集约化程度;规模化、集约化必然要求逐步将农牧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这种组织既包括生产组织也包括流通组织,要在宣传贯彻《农民合作社法》的基础上,鼓励农牧民积极参与,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确保现代农牧业顺利实施。
4、重点抓实“四项”工作。
一是围绕粮食安全生产和农民增收,重点抓实种植业工作。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播种面积要稳定在2000万亩以上;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水平,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扩大优质、高产、高效、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在粮食作物中,重点发展玉米、水稻、马铃薯、大麦、杂粮等高产高效作物;在经济作物中,重点发展油菜、葵花、出口蔬菜、中草药等特色高效作物,扩大设施、避灾农业面积。采取有效措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是围绕畜牧业生产效益和牧民增收,重点抓实现代畜牧业工作。一是扎实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示范行动。按照中央精神和各级农牧业主管部门的要求,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建设示范行动,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建设一批现代农牧业示范村(场)。采取“一挂三带”派驻工作队员的形式:农牧业技术干部挂钩各乡镇苏木,带项目、带技术、带信息,联系局属各单位,重点扶持示范村嘎查。二是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在稳定农牧结合户养殖的基础上,以建设养殖小区为重点,突出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高农区畜牧业在全市畜牧业中的比重。三是实施草原畜牧业“压缩战略”,加大牧区牲畜出栏,确保完成压缩目标。2008年牧业年度牧区牲畜头数要压缩到1400万头只左右。四是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提高畜产品品质。开展西繁东育试点试验,充分利用岭东农区秸秆资源,构建农村牧区畜牧业生产结合体系,选择部分牧区嘎查与农区的村进行岭西繁育、岭东育肥试点,积极提高畜牧业效益。
三是围绕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抓实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一是做大国家级、做强自治区级和市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带动农牧民增收。二是全面进行奶业市场规范整顿。做好奶业发展规划。加速奶牛改良和良种引进,全面落实奶牛良种补贴政策。加强奶源基地建设,以奶牛小区建设为重点,围绕乳品龙头企业,建设奶业基地集中带。加强牛奶收购市场监管,规范企业和中介组织的牛奶收购行为。通过合理的利益联接机制,提高基地与企业的紧密度,维护企业与奶牛养殖户双方的利益,确保全市奶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三是围绕农牧业的七大优势主导产业,着力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奶源、肉业、粮油、马铃薯(蔬菜)、饲草饲料、特色种植和养殖7大产业基地,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尽快形成优势农畜产品生产区和产业带,构筑特色农畜产品加工7大产业集群,提升基地的规模效益和产业竞争力,2008年全市肉产业、乳产业、油料产业、粮食产业、特色产业、马铃薯产业、饲草饲料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5%以上,带动农牧户12万户。四是引导合作组织依法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健全规章制度,真正办成“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其成为“兴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重要力量。五是抓好农牧业产业化项目的落地与在建项目的投产达效。六是加大我十大绿色品牌的推广使用,强化品牌的商标、包装、质量、宣传、价格、销售“六统一”管理,标识使用企业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进一步提升十大品牌知名度和标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通过品牌经营,提升新产品的档次,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四是围绕渔业产业结构和安全生产,重点抓实渔业和农机化工作。进一步提高呼伦湖渔业生产能力,以嫩江和额尔古纳河流域大中型湖泊水库优质水产品养殖产业带为重点,调整品种结构,优化养殖方式,积极发展精养、特养等养殖模式,促进水产养殖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的方向转变,把我老秘网市打造成北方绿色水产品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并合理开发尼尔基库区水面,尽快形成全市渔业新的增长点。加强渔业船舶检验和登记工作,确保渔民生产安全,加大禁渔期和禁渔区的管理力度,严厉打击私捕滥捞等一切违法行为,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调整改善农牧业机械装备结构,推广运用先进、适用的农牧业机械设备,重点提高大豆全程机械化服务工作和玉米、马铃薯收获、保护性耕作的机械化水平,拓展农牧业机械化发展和服务领域;加强农机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农机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积极做好乡检路查工作,把建设“平安农机”落到实处。
5、全力创新“五个”工程
一是全力创新科技工程。加大农业“五新”(新农民、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新服务)培育推广力度。引进低耗、优质、高产、高效的粮油、果蔬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加大示范有机肥、高效低毒污染农药、节本增效栽培技术推广力度,加大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开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试点工作。加强农牧业科研引进与应用,瞄准国内外先进又适宜我老秘网市资源条件的农牧业新科技,加快引进和消化吸收。提高农牧业科技转化能力,采取送科技下乡,派驻农事季节工作队,创办科技示范基地等多种形式,推进科技入户,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长效机制,提高科技入户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农牧民科技应用能力,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各种培训,更新科技人员知识,增强农牧民吸纳、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二是全力创新生态友好工程。抓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按照10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尽快完成退耕地块的落实及图表制作上墙和登记造册工作,做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加快草产品的开发利用,抓好退牧还草工程。加强对项目的管理,不断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项目建一个、成一个、见效一个。加强草原保护工作,加强草原的监督管理,杜绝以任何理由开垦草原,坚决打击乱采乱挖乱建等违法行为。对严重退化、沙化的草原,进行全年围栏禁牧,中度退化、沙化的草原,进行季节围栏休牧,轻度退化的草原要进行划区轮牧。
三是全力创新动植物防疫工程。种植业抓好“三化”综合防治技术推广。“三化”就是测报网络化、防治专业化、预报可视化,提高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准确率和防治效果,降低农药污染,减少灾害损失,确保测报准确率在90%以上,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做到“有虫不成灾、有病不流行”。做好危险性生物预警监测工作,严把产地检疫关,杜绝检疫性病虫的入侵和传播,确保我老秘网市农业生产安全。畜牧业要抓好以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五号”病为重点的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六个关”,即强制免疫关、疫病监测关、动物检疫关、动物卫生监督关、畜禽消毒关、畜禽调运关,强化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完善防抗灾工作预案,建立有效的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农牧业抵御旱、涝和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四是全力创新优质优良工程。加强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通过引种,筛选出适宜本地种、养殖的优良品种,切实做好主推品种的宣传与推广,提高优质优良比例。加快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良种场、农业科研机构在品种繁育上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创新机制、转化开发更多的科技成果。建设养殖业良种繁育基地,要适应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要求,加强良种繁育的推广体系建设,满足畜牧业发展需要。要在稳定猪禽生产的同时,注重发展节粮型的草食动物,调优饲养结构,形成畜牧产业区域化、特色化、多元化生产新格局。
五是全力创新农牧民权益保障工程。发挥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导性作用,学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将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贯彻落实政府支农惠农的有效载体。不断完善政策落实机制,切实提高政策落实水平,确保农牧业保险、种粮直补、良种补贴、改良后备奶牛补贴、生产资料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支农政策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取得实效。推进村财管理电算化和网络监管,加强信访工作,着力解决农牧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敏感问题,维护农村牧区和谐稳定。继续落实涉农收费公示,探索建立减轻农牧民负担长效机制,确保报刊征订“限额制”、涉农收费“公示制”、教育收费“一费制”、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加强农牧业法制建设,完善农牧业行政执法机制,加大农资打假工作力度,依法保护农牧民利益,切实做到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农牧业综合执法效益和执法护农水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