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具有阶段性差距。在新常态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经济将从较低层次直接向较高层次换挡,动力机制将从传统发展动力没有完全释放就面临动力转换,这对于西部贫困地区特别是国家级贫困县是一个新挑战,但也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遇。作为“双欠”地区、国家级贫困县的酉阳,必须从县域发展的阶段实际出发,积极创新思维,发挥后发优势,探索新常态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发展理念上做到“三个转变”
经济新常态,表面上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其实质上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意味着传统的“老路”已经行不通,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增长动力将由投资、出口拉动为主转向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经济增长速度告别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从酉阳发展的现状看,经济结构粗放型特征突出,增长动力投资驱动特征明显,治理方式主要依赖政府推动,在这样的背景下适应新常态,应重新审视传统发展模式,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的三个转变。
转变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以转变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为着力点,坚决摒弃“先污染、后保护”粗放式增长老路,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资源,推进产业重组,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组织形式,形成集约高效的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一条具有酉阳特色的经济发展新路径。
转变以投资驱动为主的经济发展动力。切实转变单纯依赖投资驱动的动力机制,着力打好投资驱动和消费驱动共同发力的组合拳,增强混合动力,解决好当前稳定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同时,着力解决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问题,加快转换经济发展动力,深化改革推进、扩大开放合作,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投资、消费、创新共同发力的机制。
转变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为导向,改变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严格按照“法无禁止市场主体即可为、法无授权政府部门不能为”的原则,让市场和政府各归本位,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调配合,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发展方向上做到“三个并重”
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念为导向,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统一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中。立足自身实际和资源禀赋,按照“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原则,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进“三个空间”优化布局: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明确面上保护范围,重点加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旅游景区、水面、草坡等绿色空间保护,让生态休养生息;优化生产空间格局,围绕景区、园区、城区精深开发和乡村特色发展两大路径,引导产业向“景区、园区、城区”等重点开发区域集聚,努力形成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优化生活空间格局,着眼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宜居水平,加快推进县城组团式发展、小城镇特色化发展、农村社区化发展,构建生态城市、生态集镇、生态社区“三位一体”的城镇化格局。通过调整优化空间格局,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新格局。
发展与民生并重。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大城乡水电路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实施扶贫攻坚,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整村脱贫等重点工程,解决群众安居、就业、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激发群众参与发展、推动发展的热情,形成支撑发展的动力,构建经济发展以民生为动力、寓民生改善于经济发展之中的民生经济导向型发展模式,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以人为本的包容性发展。
城镇与乡村并重。坚持城镇与乡村并重,在统筹上下功夫,着力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推进“以城带乡”的新型城镇化。一方面,大力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提高城镇化水平;另一方面,加快特色乡镇、新农村建设,促使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城镇资本向农村转移,缩小城乡差距。同时,着力推进“以乡促城”的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推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让更多劳动力从生产效率低下的家庭土地承包形式中解放出来,促使更多劳动力转向效益更高的二、三产业,既成为促进二、三产业发展的要素资源,又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来源,真正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发展方法上做到“三个注重”
注重改革推动。一是围绕简政放权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依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与市场监管,切实减少政府“有形之手”对经济直接控制和不当干预,让市场“无形之手”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在规范发展中迸发新活力。二是围绕统筹城乡深化改革。以统筹城乡改革为突破口,立足农业大县的县情实际,着力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民工户籍制度、农村金融服务、地票制度、农村流通体系等5个方面加快改革和创新,从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难题、壮大农村经济,变农业大县为农业强县。三是围绕加快发展深化改革。以PPP投融资模式改革为着力点,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切实放开民间资本准入门槛,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能源、公共设施、土地整治等领域,努力实现投资的合理增长。用足用好国家“微刺激”政策和重庆市委、市政府给予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扶持政策,健全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正确引导投资,合理引导消费,积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注重结构调整。一是明晰产业发展方向。按照“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求,着力提升三产,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等服务业,积极培育康体疗养、休闲养生等业态,切实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着力转型二产,落实好生态保护发展区“负面清单”制度,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企业,并通过招商引资、引导企业抱团发展等途径,转型提升、培育壮大现有工业企业;着力优化一产,大力发展以中药材、青花椒、油茶、苦荞、酉州乌羊等为重点的特色效益农业,努力构建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二是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深入推进科技和产业紧密结合,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成长性产业,组织实施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项目,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切实加大科技联姻力度,加强县内企业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产业化联盟,引进高端科技对农业、工业、服务业进行改造,使创新驱动经济成为常态。三是提高产业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化弥补酉阳区位劣势,推进信息化与酉阳资源的有效对接和整合,促进信息技术进入农产品生产流通、工业生产经营、服务业提档升级等环节和领域,支持制造企业以电子商务手段提高供应链协同和商务协同水平,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
注重考核导向。一是在考核方式上将全县37个乡镇、2个街道划分为城市经济发展类、集镇经济发展类、边贸经济发展类、生态旅游发展类、特色农业发展类等五大板块,进行分类考核,引导差异化发展。二是在考核内容上把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作为考核评价重要内容,并切实提高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的考核权重,形成符合新常态的考核评价机制。三是在考核结果运用上纠正单纯以GDP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重视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实现从单纯追求过快经济增速向追求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转变,从以GDP为中心向以人为本的工作导向转变,形成有质量、有内涵、有后劲、能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路 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