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背景的五大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他进一步对新常态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提出新常态的主要特征和未来应对的主要策略。这些重要讲话是党和国家的最高决策层基于国际新常态和国内新特征而做出的准确判断,对国家和各个地区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而明确的战略指导,同时也是解决具体问题的钥匙。我们未来的工作关键需要搞好五大领域的创新,主动适应新常态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观念方法创新
新常态呼唤创新价值观与创新方法论,创新价值观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发展变化的新状态、新特征、新问题以及准确把握其本质与规律的理论体系,创新方法论是指导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外交、军事等各个领域求新求变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规则、工具与手段的总和。创新价值观是新时期统摄人们的头脑的,创新方法论是指导人们具体实践的。
创新价值观与创新方法论涉及的主要方面有:一是当前国际环境确定是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应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发展自身壮大自己扩大规模扩大影响,同时应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国际舞台施展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主动积极干预和扩大影响力。二是国内发展的现状与特征,既要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这段时期发展所诱发的一些沉疴痼疾,前者是未来发展的可喜的成就和坚实的基础,必须不断强化,后者是未来发展的可恶的败绩和顽固的障碍,必须彻底割除。三是切实了解并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在新时期的目的、欲望与需求,人心就是力量,赢得了广大社会大众的理解与支持,新时期的改革创新才能得以顺利推进。同时创新价值观与创新方法论要为广大社会大众所接受、领悟与认同,并转化为内在动力与实际的行动,改革创新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果。
发展战略创新
发展战略是一个组织从内外环境、现有基础、机遇与挑战等因素着眼未来而制定的纲领性文件,是一个组织相当长的时间内的行动指南,大至国家、省(市)地区,小至企业、单位与个人,都要有发展战略创新。
现在正是启动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时期,新常态背景下,这个规划必须在深入分析和把握国际新常态与国内新特征这一问题上下足功夫,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特别要认清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科技、管理等领域的差距,认清我国环境与资源等方面的严重现状,认清外部需求出现常态萎缩的新态势,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确保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重要领域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确保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为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牢固的阶段性基础。
省(市)地区的发展战略的制定,应深刻领会中央关于新常态的论述精神,重新估量本省(市)地区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在国家战略的宏观指导下紧扣自身实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的原则,找准战略增长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本省(市)地区资源与周边省(市)地区以及国际发达地区、强盛企业的资源之间的战略整合,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企业或单位的发展战略创新,应主动适应新常态的要求,紧跟国家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等政策,对于国家政策信号灯明确亮了红灯的产业领域要毅然止步,寻求新的企业发展机遇,对于国家开放绿灯的产业领域,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人才储备、资源状况而谨慎进入。要高度重视社会高端智库的咨询,真正实现一切社会投入都要从科学的大门走进去。
增长方式创新
增长方式创新是指通过生产要素重组,包括数量增加、速度增减、结构变化、质量改善等方面的创新来实现经济的增长。新常态背景下,增长方式创新着重表现为速度变换与质量改进两方面。
高速增长向中高速或中速增长转换。中国经济持续30年高位运行已开始向理性回归。实际上,国际上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等都是经历了一段时期的高速增长,然后逐渐回落到中低速运行,日本现在的增长率不足1%,韩国也放缓到4%。从长远来看,当我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增长速度可能还会进一步放缓。
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注重质量提升转变。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指出,“我们所说的发展,是事业和收入增加的发展,是质量效益提高和节能环保的发展,也就是符合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科学发展”。要实现这个质量提升的新目标,发展要从粗放型、规模型、资源型向集约型、内涵型、科技型转变,要从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向高环保、低能耗、高效益转变,要从地区不均衡、就业不均等、收入不合理、不可持续向以人为本、均衡协调、充分就业、可持续转变。
结构布局创新
结构布局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这里着重阐述从产业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等方面的创新。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创新着重表现为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与就业人员比重要合理化与科学化,关键是要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与就业人员比例。
坚持“两型”(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引领,“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带动,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削减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坚持淘汰“两高”(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对于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房地产、光伏、造船、汽车等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
努力促进消费成为拉动内需增长的主体。2012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自2006年以来首次超过投资,2014年前三季度,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达48.5%,表明居民的消费热情在不断上升,政府应出台更多的惠民政策,鼓励消费的快速增长。
引擎动力创新
新常态背景下,经济持续发展的引擎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这里的创新主要是科技创新,也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等。
科技创新应成为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持续引擎。正是由于创新的成果—科技知识的持续增长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在资源存量不多、数量很少的情况下)。美国上世纪90年代持续9年以3.9%的高速增长,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持续增长,驱动力全都是来自于创新。中国长期以来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到今天已走到了拐点,必须痛定思痛,将引擎动力转变为创新驱动。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关键是国有企业。现在我国绝大多数先进技术都依靠引进,这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要全力以赴逐渐改变我国现有的“引进—消化吸收型”技术体系,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选准关键领域,实现技术跨越。关键是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把国外成功的机理与国内成功的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嫁接到我国的国企、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创新的主体上去,加大对攻关科技领军人才与团队的激励,尤其注重股票激励与物质激励。
体制机制创新是激发企业活力、个体创造力的最灵验的手段,也是社会公平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过去一年多,国务院取消和下放6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企业准入门槛降低,甚至出现“零门槛”,这样新登记注册企业出现“井喷式”增长,全社会创新热情空前高涨,企业“全员创新”、社会“大众创业”、“草根创业”,让全民创新汇聚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
管理创新方面,政府应为创新营造优良的法治环境,大力倡导保护创新战果(如知识产权、新兴企业)就是保护先进生产力的理念。同时加速推进投融资、税收、流通、大学生创业基金等体制改革,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创新型服务业的迅猛发展。
(作者: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曹山河)
2014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12月9日—1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了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并提出了“八个注重”的应对原则。这些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对县域经济发展如何适应新常态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摆脱速度情结 实现稳中求进
摆脱速度情结。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势,提出今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并以此来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县市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主动适应形势的要求,摆脱速度情结,促进发展提质增效升级。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和遵循科学规律的发展观,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实事。正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严格执行好国家的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环保要求和债务管理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在发展中改善民生,以民生的改善促进发展。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上来。从只重高速度的增长转变到速度、质量、效益并重的增长,从高投入、高能耗的增长转变到结构优化、环境友好、可持续的增长,从靠土地财政维持的增长转变到创新驱动、高效化、集约化的增长,从靠出台土地、税收优惠政策拉动的增长转变到遵循市场规律、维护经济秩序的增长。
实现稳中求进。对于县市来说,新常态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虽然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中央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培育新的增长点,并不断完善区域政策。这些都为县市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宝贵的机遇。瑞金是革命老区,处于欠发达、后发展的状态,发展的空间、潜力非常巨大。同时,中央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确定为国家战略,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建设、产业扶持、民生改善、对口支援等方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江西省将瑞金确定为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全省四大城镇组团之一。这些又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发展与转型同步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只有坚持发展与转型同步,在发展中加快转型、用转型来推动发展,才能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强化战略引领,明晰路线图。发展与转型都是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在战略上进行统筹谋划,制定好路线方针,明晰好目标任务,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坚持项目带动,突出主抓手。新常态下,将投资重点转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上。加大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力度,打通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立体通道。加大平台建设力度,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口岸作业区、临空经济区建设,加快新能源产业园等子园区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工业综合体和商业综合体,为对外开放和承接产业提供便利条件。抓住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增添强大后劲和潜力。
推进城乡一体,撬动新引擎。县市一级有城也有镇,有乡也有村,推动城乡一体、农业人口有序转移,无论是对改善民生还是对拉动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引擎”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中心城区适度扩张,大力改造老城区,不断完善中心城区的功能配套,提升对人口的吸引吸纳能力。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精心打造一批中心镇、示范镇和统筹城乡发展片区,增强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人口集聚等功能。逐步加大农村中小学校、卫生院、敬老院的建设力度,将金融网点、通讯网络、供水供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在乡村建设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将农民的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与城市有机衔接起来。
提升要素创新,激活源动力。创新驱动必须创造新的需求,激活新的消费,带来新的投资。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把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与政府的引导作用结合起来,通过深入开展与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积极为企业搭建产学研结合的平台,鼓励企业建设研发中心,保护知识产权,推动企业依靠科技来开拓市场、赢得市场。信息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导方向,主动适应、积极抢抓信息化机遇,打破区域界限,以大数据思维、移动互联网思维谋划和促进经济发展,积极推动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现代服务业以及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为发展插上信息的翅膀。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加快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探索组建民营银行、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开展普惠式金融试点、集体土地上房屋抵押贷款试点,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鼓励现有金融机构争创重点支行,综合运用财园信贷通、惠农信贷通、小微企业信用担保等方式,不断加大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
发挥生态优势,守住金饭碗。发展现代农业,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动产供销一体化和一、二、三产有机融合,生产放心食品,提高农业附加值,推动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古色旅游相结合,旅游与养老相结合,同时着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提高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作者系中共江西省瑞金市市委书记许锐) 今年1月23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指出,要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新常态首先是针对中国经济发展而言的。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的概念,11月9日,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对新常态进行了系统阐释,之后在不同场合又多次深入论述新常态。习近平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论述,是适应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辩证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科学判断,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阐明了正确方位,指引了前进方向。
新常态是一把理解中国发展走向的钥匙。事实上,“新常态”这一概念并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具有超越经济发展的更全面、更深刻的意涵。“新常态”已经成为描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全新格局的代名词,是认识和理解我们党执政新理念的关键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开拓外交战略和对外关系、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带来一系列新变化、新气象、新特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这一新局面既不同于以往,又相对稳定,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新态势、新理念、新格局,是一种带有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表明中国全方位走向新常态。
新常态要有新心态。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伟大实践、伟大创造,使人们感受到改革发展的强烈脉动。新的改革大幕已经启动,新的发展大局已经形成,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正在走向新常态的中国。这种新常态是一个国家发展阶段的升华,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全方位、多视角解读中国新常态,以积极的进取心态与之相适应,以波澜不惊、处之泰然的大国平常心态来认识新常态、理解新常态、认同新常态、适应新常态。
新常态要有新思维。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面临的难题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适应中国新常态,必须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新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
新常态要有新应对。习近平在俄罗斯访问时引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中国正处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坚持以新常态心态直面矛盾,以新常态思维化解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必将准确把握中国新常态,主动适应并引领新常态,牵引中国这艘承载着亿万人民希望的巨轮,乘风破浪,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航程。作者:徐伟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