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习大大学“说话”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精彩的语言可以让人格魅力更加熠熠生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彰显厚重内涵,展现大国风范;说老百姓爱听的贴心话,说国外友人佩服的生动话。回顾习近平从政以来所著的《摆脱贫困》《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之江新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也都展现出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思想魅力。在深深折服于习大大语言魅力的同时,我们不禁思考如何才能修炼如此“说话”功力?当然,这样的语言艺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以丰富学识和人格魅力相互呼应,长期形成、一以贯之的风格。 以理想和信念为魂。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要防治“软骨病”。他的文章和讲话都强调共产党员干部的党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无论是提出“中国梦”,还是群众路线反对“四风”,都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信念、勇气和担当,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在坚守着不屈的灵魂。正因此,才让他的语言有底气、有分量、有定力,展现了当代中国领导人的政治自信。以实践与群众为根。习近平同志长期在基层工作,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感情深厚,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充分体会百姓所思所想所盼,也更能领会群众语言的精髓,说质朴简单的大实话、大白话,以至于大家都觉得听习总书记说话“很过瘾、很解渴、很兴奋”。比如,他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样朴实无华的话来阐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用“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有时是虚胖”来比喻说明只有经济总量而没有先进科学技术支撑是不够的;用“益智补脑”来比喻学习……都吸收了老百姓在生活中脱口而出的话。这些语言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语言的力量来自人民群众。 以学习和求知为要。习近平爱读书至少可推溯到1969年。那年他16岁,在黄土高坡上,开始知青生涯,读书不辍。身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他说过,“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正是大量阅读中外传统文化经典,才形成了他语言深厚的底蕴,也提升了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习近平常说领导干部要善于读书,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以情感和故事为线。习近平同志的讲话饱含真情,以情动人。在不久前访问澳大利亚的演讲中,习大大提到对访问塔斯马尼亚州的向往,“这样我将走遍澳大利亚所有的州”,完成了心中夙愿,洋溢着对澳洲人民和澳洲文化的亲切感;同时,他提到来之前不久澳洲16名可爱小学生来信给他和夫人,描绘塔斯马尼亚州的独特物产和美丽风光,特别提到了塔胡恩空中栈道、大峡谷,当然还有‘塔斯马尼亚恶魔’,还说如果去大峡谷的话还有可能捡到美丽的孔雀羽毛。他说,“这让我充满了好奇”,这样饱含感情的话语让听者为之动容,他语言的力量来自情感和故事。 语言魅力的修习需要在正确理想信念的支撑下,在躬身实践和服务人民的作为下,在不断学习和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在立足情感交融、讲好动人故事的态度上,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久久为功的坚持,才能会说话,说好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