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编者按:稳增长是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就业、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留下回旋余地;调结构是为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调结构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稳定增长。因此,要在矛盾的统一中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平衡。<br><br><br>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保持经济增长,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一战略举措,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br><br><b>稳增长就是要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率<br></b>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随着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和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区间,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新常态,超高速增长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经济增长率也不能太低,而是要保持中高速的经济增长速度。<br> 发展是硬道理。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就经济增长速度而言,意味着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不意味着在当前阶段要进入中低速增长,更不是低速增长和不增长。只要是集约的、有质量的、可持续的增长当然是要追求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要实现共同富裕,其基本前提之一是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br> 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就业、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等等一系列问题。世界银行数据库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12年世界人均GDP为10281美元,同年中国为6091美元,较世界平均水平低约40%。发展中的问题需要通过加快发展的办法来解决,落后的问题同样需要通过加快发展的办法来解决。<br> 保持中高速增长才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客观上要求在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之前,还需要继续保持一定的速度。伴随经济总量的扩大,增长速度总体上会呈现由高速、中高速、中速、中低速、低速等发展趋势。况且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难免会遇到内外部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高速阶段也会出现低速增长时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1979年到2013年我国年均增长率为9.8%,但是若从年度数据来看,有9个年份低于8%,因而客观上要求在当前一个时期,需要保持中高速增长。<br> 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和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方面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10年我国GDP总量为40.15万亿元,这就意味着到2020年要达到80.30万亿元,要实现这一目标从2014年到2020年的7年时间需要保持约6.8%的经济增长率。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9109元和5919元,这就意味着到2020年则需要分别达到38218元和11838元,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2014年至2020年的年均增长速度同样需要达到约6%。要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就需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采取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两年时间,党中央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将国民经济稳定在中高速增长区间,相应地要求明年要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强刺激强紧缩而产生的宏观经济的大幅度波动。同时,针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要求积极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松紧适度。要实现新中国成立100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当然我们要追求的经济增长是有质量的速度、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前提下的速度、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前提下的速度。<br><br><b>调结构是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br></b> 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居民需求在不断升级,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结构调整的过程就是不断优化和升级的过程,永远在路上。不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取胜,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不二选择。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等。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着十分繁重的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任务。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存在大量落后的过剩的产能,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第一产业基础不稳固,第二产业竞争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从区域结构来看,近年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但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依然过大,区域经济不协调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同时区域内部差距也有拉大趋势,东部既有发达地区也有欠发达地区,甚至还有贫困县和贫困乡村;西部总体欠发达,但也有发达地区。从城乡结构来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十分突出,有人形容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状况没有彻底改观。我们既面临着推动城镇化又面临着建设新农村的双重任务,从城镇化来看,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刚刚超过农村人口,也刚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未来我们既要提高城镇化率,更重要的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我国的人口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即使完成了城镇化,依然会有数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因此,建设新农村的任务同样十分繁重。从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来看,消费需求依然乏力。<br>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从不发达向发达过渡的过程中,无不都在不断地优化经济结构,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实现三二一,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劳动力比重都已经超过70%,有的甚至达到90%以上。三大产业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代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最新发展趋势的信息产业比重越来越大,而且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信息产业与工业、农业以及服务业深度融合。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不断培育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业并实现产业内部的协调。发达国家和地区不断优化区域结构,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不断推进城镇化,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城镇化,实现了城乡一体化;消费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主导作用。<br> 面对来自国内外诸多压力,唯一的出路在于调结构,通过结构优化,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br><br><b>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的良性互动<br></b> 一是要辩证地认识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有相互矛盾的一面,也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从矛盾的一面来看,调整产业结构,就意味着要以技术更先进的产业代替落后产业,落后产业淘汰的过程必然对经济增长速度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而要稳定经济增长,或多或少会要求放慢调整经济结构速度,之所以欠发达地区调整经济结构难度更大,很大程度上在于稳增长的难度大。从相互促进的一面来看,调结构的目的是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提高,能够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稳增长特别是稳定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就可以为调结构留下回旋余地,因为,调结构在短时期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降低。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在矛盾的统一中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平衡,要在经济增长而不是经济停滞中实现结构调整,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调结构的前提是稳增长,没有经济的稳定增长就难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企业利润率攀高的时候,微观经济主体必然没有调结构的动力,在既有的结构下企业仍能获得很高的回报;当国民经济低速增长,企业利润率走低甚至亏损的时候,大量劳动力失业,政府面临着增加就业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巨大压力。只有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时候,企业既面临竞争压力,不得不促进技术进步,政府促进就业压力相对降低,才能够形成调结构的政策环境。因此,我们需要在稳增长中调结构,在调整经济结构中实现稳定增长。<br> 二是要有战略定力。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因素,需要拨开迷雾,不为一时一事所困扰,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全局。就稳增长与调结构来看,在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没有突破底限时,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的步伐,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换来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也是值得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的,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这也正是调结构的根本目的。不能因为经济增长速度出现回落就惊慌失措,在宏观调控中搞“大水漫灌强刺激”,为增长而增长。<br> 三是要促进科技创新。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平衡的切入点是科技创新。一方面,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速度提高,关键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要实现在结构调整中的经济增长,关键是实现科技创新,既可以培育一大批新兴产业,只有新兴产业发展的速度高于落后产业淘汰的速度,才能实现经济增长,也可以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没有科技进步和创新就谈不上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落后产业的实质是技术落后。实现科技创新需要形成政府、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协同创新的机制,关键是通过市场机制把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连接起来,这就是企业出题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做文章。<span style="line-height: 24px;">作者:赵振华</span></font></p><p></p> 硬道理。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就经济增长速度而言,意味着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不意味着在当前阶段要进入中低速增长,更不是低速增长和不增长。只要是集约的、有质量的、可持续的增长当然是要追求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