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思路 加快宁化发展
<table bordercolor="#669900" width="77%" border="1"><tbody>
<tr>
<td valign="bottom" width="100%" bgcolor="#ccffcc" height="36">
<p align="center"><font color="#669900" size="4"><b><span style="LETTER-SPACING: 4px">创新工作思路 加快宁化发展</span></b></font></p></td></tr>
<tr>
<td bordercolor="#ffffff" bordercolorlight="#ffffff" width="100%" bordercolordark="#ffffff">
<center></center>
<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丁玉铭</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 150%">宁化是典型的欠发达山区县,面对各地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咄咄逼人的态势,不发展肯定落后,发展慢了也落后。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加快发展步伐。<br/> 一、推进结构调整,增创产业竞争新优势。一要扩张工业经济总量。牢固树立“兴县先兴工”的发展理念,以新型工业化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一批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应用型和产业配套型企业,重点培育竹木深加工、林产化工、建材、矿业、针纺织业等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力争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0亿元。突出抓好城南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年内完成投资5000万元,加快“五通一平”进度,引领企业入驻园区,逐步形成新的产业群、产业带。二要培育农业支柱产业。优粮扩经、提高优质稻比率,稳定烟草生产,大力培育以林竹、畜牧、食用菌为主的特色产业,2005年基本建成闽西北良种肉牛繁育基地,形成主导产业规模竞争优势;紧抓外靠集团、内扶大户两个环节不动摇,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推进产业化步伐;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抓好无公害、有机食品生产;培育和完善农产品流通市场,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构建农业增效支撑体系。三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突出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特色,打响客家、苏区和国家地质公园三大旅游品牌,力争2005年国家地质公园挂牌,2008年前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挂牌,同时高起点搞好旅游景点开发、配套设施及旅游要素服务体系建设,拓展旅游市场,提高旅游经营效益。按照“东扩南伸”发展战略,大手笔构架城内、城外和工业园区三大板块发展格局,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区、商贸区和住宅区,至2008年,建成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超过8万人,逐步形成城区多功能中心地位,促进房地产、物流配送、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产业加快发展。创新边贸发展理念,在推进专业市场建设、完善边贸市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城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产业,吸引周边人流,推动新型边贸繁荣活跃。<br/> 二、推进项目建设,构筑加快发展新平台。深化“项目年”活动,把发展的目标任务具体细化成各类建设项目、工作项目,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牵动全局的重点项目,以项目集聚生产要素,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年均12%以上的增长速度。一要努力突破瓶颈制约。完成省道204线谢坊至田坪、307线宁化路段改建工程,启动省道205线和县道城关至湖村路段改造,开工建设500公里农村公路。积极配合做好三明至泉州高速公路二期和永安至长汀铁路宁化段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抓好以石板桥水库为龙头的东溪流域综合开发,增加小水电装机容量,同时完善城乡电网建设,提高县域供电能力和质量。二要抓好生产性项目建设。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为导向,优化项目和投资结构,加强产学研合作,努力策划、生成、建设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优、辐射能力强的工业、农业产业化项目,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项目每年新增5个以上。三要注重统筹协调发展。实施以城区路网、供水排涝、污水处理为重点的市政设施和以防洪、水利为重点的防灾抗灾体系以及体育中心、文化中心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加快城乡通信、广播电视、政务网等信息网络升级改造步伐,推进西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四要完善项目策划、生成、推进机制。努力提高项目策划生成水平,确保投资3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储备达100个以上,努力形成“投产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转化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发展势头。<br/> 三、推进招商引资,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坚定县外即外的理念,主动对接全省建设三条战略通道的决策部署。一要营造招商氛围。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责任考核机制,把任务目标分解到部门到乡镇到人头。重视民间招商、企业招商、中介招商,尤其要充分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努力促成全县上下想招商、谈招商、促招商的浓厚氛围。二要选准招商项目。以沿海发达地区结构调整、产业转移为契机,整合优势资源,盘活资产存量,精心策划、包装一批资源开发型、劳动密集型优势项目,发展一批工业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矿产等生产性项目。三要架好招商桥梁。打造客家、苏区品牌,提高宁化在外知名度;主动加强与结对共建、对口帮扶的晋江市、海沧区的沟通联系,推动山海协作;发展与大集团、大企业的配套协作关系,吸引大企业集团公司来宁设立投资性公司,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营销网点。形成东纳台湾、香港及沿海产业转移,西接大京九经济腹地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四要优化招商环境。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开、法律保障、全力支持、加快发展”的要求,从宽、从优吸纳各方投资;进一步完善客商投资服务机制,办好政务中心,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严肃查处干扰企业发展的人和事,及时解决好阻碍投资者发展的突出问题,增强综合环境竞争力。<br/> 四、壮大民营经济,激发加快发展新动力。目前宁化银行储蓄存款已超10亿元,而个私经济注册资金总额仅为2.2亿元,民间资本潜力空间很大,在向外招商引资的同时,要坚持希望在民间、活力靠民营、发展靠民力的方针,毫不动摇地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充分激活民间投资热情,争创民营经济在规模总量、发展速度、市场竞争力方面的后发优势。一要鼓励支持创业。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领办、创办实业或依法投资、入股、兼职从事民营经济,引导外出经商务工人士返乡兴业,支持乡村能人进城兴办民营实体,依法保护各类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提高民营企业主的社会地位。二要拓宽发展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和政策限制,引导支持民营资本由传统的商贸、加工、运输等领域向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旅游经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行业和领域拓展。三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大投融资、税收、土地等政策扶持和保护力度,完善县领导和部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改进对民营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重点支持利丰化工、坤兴针织、佳穗米业等优势民营企业运用资本扩张和业务合作等手段,推进技术创新,创立自主知识产权,打响品牌,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民营企业“小巨人”。<br/> 五、推进体制创新,增添加快发展新活力。一要深化产权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化肥厂、供销社等企业改制扫尾工作,加快森工、商贸等系统改革进程,盘活资产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和经营的有效形式,盘活土地、城市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完善授权经营制度,确保国有资产实现增值目标。二要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加快农村集体土地、集体林权、小型水利体制改革,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资金入股参与相关行业生产经营;加快户籍、就业制度改革,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三要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着力提高乡镇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提高税性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力争到2008年实现地方级财政收入超亿元;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投融资体系,贯彻落实好发展中小企业、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农户小额信贷等金融政策,创新贷款保证方式,加大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四要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工作、科技管理机制,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化、市场化,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行业协会,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五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抓住省里赋权于县的有利时机,推进县乡机构改革,深化行政审核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政府审批事项,大力清除体制性障碍,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增添加快发展新活力。<br/><br/> (作者为宁化县人民政府县长)<br/></p></td></tr></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