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厦门中心城市作用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table class="center_tdbgall"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6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
<tr valign="center" align="middle">
<td class="main_ArticleTitle"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colspan="2" height="50">发挥厦门中心城市作用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td></tr>
<tr valign="center" align="middle">
<td class="main_ArticleSubheading"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colspan="2"></td></tr>
<tr align="middle">
<td class="Article_tdbgall" colspan="2">作者:区域办 研究思考来源:厦门市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09-2-9 <a title="收藏的网页将被永久地保存到新浪ViVi收藏夹http://vivi.sina.com.cn" href="javascript:d=document;t=d.selection?(d.selection.type!='None'?d.selection.createRange().text:''):(d.getSelection?d.getSelection():'');void(vivi=window.open('http://vivi.sina.com.cn/collect/icollect.php?pid=2008&title='+escape(d.title)+'&url='+escape(d.location.href)+'&desc='+escape(t),'vivi','scrollbars=no,width=480,height=480,left=75,top=20,status=no,resizable=yes'));vivi.focus();"><img src="http://www.myg.gov.cn/images/vivi_coop1.gif" align="absMiddle" border="0"/></a></td></tr>
<tr>
<td class="content" id="fontzoom"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valign="top" colspan="2" height="5">
<hr color="#c0c0c0"/>
</td></tr>
<tr>
<td class="content" id="fontzoom"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valign="top" colspan="2" height="300">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10" align="left" border="0">
<tbody>
<tr>
<td><!--插入广告JS代码--></td></tr></tbody></table>
<p> 区域发展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从新时期福建省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上升为国家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支撑是加快建设以区域中心城市为骨干的城镇体系。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形成了以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等五大沿海中心为增长极核,由于历史的累积和现实发展的局限性,海峡西岸经济区各增长极点的集聚辐射效应相对较弱,对周边区域的带动能力不强,区域整体发展势头还远未形成。那么厦门作为海峡西岸重要的中心城市,要如何努力做好“特、港、创、建、带”五篇文章,本文拟着重“带”字,谈谈厦门如何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br/> 一、发展中心城市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br/> (一)发展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br/> 中心城市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龙头作用、支撑作用、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的城市,是区域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与人力等资源集聚的有效载体,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有效运行的平台,是区域综合实力、竞争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文明发展的集中体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势表明,区域间的竞争已在很大程度上演化为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客观要求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把发展壮大中心城市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中心城市的大发展带动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br/> (二)发展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br/>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然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依托中心城市的支撑,打造区域产业龙头,推动区域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依托中心城市的集聚,构建有效有利有序的要素集聚平台,使中心城市成为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有效运行;依托中心城市的辐射,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制约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依托中心城市的带动,推动区域优势整合,形成区域内设施共建、产业互动、市场联动的新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依托中心城市的突破,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营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br/> (三)发展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br/> 目前,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已成为趋势和潮流,利用区位优势加快发展,促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重大举措。《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中指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着力实施项目带动、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中心城市、提升民营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区域综合实力”的举措。发展壮大中心城市,是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从地域空间角度推出的主要促进设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这一举措与其他五项举措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可以更好地整合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br/> 二、厦门作为海西中心城市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br/> (一)有利条件:<br/>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必须有个“龙头”带动,而且,这个龙头必须要有“呼风唤雨”的本领与实力。改革开放三十年,厦门的经济社会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昔日的滨海小城,朝着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目标阔步迈进,已逐渐成为:(1)海峡西岸重要的交通枢纽。厦门是国家主干枢纽港和干线港,共有八大港区,124个泊位,最大船舶靠泊能力达到10万吨级,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462万标箱,占福建省的68%,位居全国第七位、世界二十一位;厦门机场也是国内重要的干线机场,国际客、货远量均居全国第六位。(2)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三大产业比重由1981年的26.5:51.6:21.9发展为2007年的1.3:53.5:45.2,形成以工业为主导、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37.1亿元,其中电子信息、机械、化工三大支柱行业产值占71.4%,产业集聚度高。(3)境外资本投资的重要聚集地。截止2008年9月,厦门市引进外资项目8213个,合同利用外资301.2亿美元,外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70%;厦门已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1981-2007年累计进出口贸易额为2374亿美元。(4)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前沿平台。截止2008年9月,厦门市共引进台资项目3288个,合同利用台资89.8亿美元。实现了厦门与高雄试点直航和厦金货物、人员直航,与澎湖、台中实现空中直航,获准对台胞实行落地签注和办理五年期台胞证,启动了福建居民赴金门、澎湖旅游。今年9月,厦门市委参访团赴台开展国共两党基层政党交流活动,更是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5)国际友好交往的重要窗口。目前,2007年口岸出入境旅客达到221万人次,厦门已有境外各类机构、企业设立的代表处、办事处600多家,已与世界11个国家的13个城市建立了国际友好城市关系。(6)社会和谐的温馨城市。厦门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等一系列荣誉。2007年跃居中国城市和谐发展指数第二名,“厦门发展模式”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测评体系的重要参考。<br/> (二)存在问题:<br/> 厦门虽然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和口岸优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厦门现有的城市规模和经济规模与其应起的龙头作用还有相当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发展腹地小,发展空间有限。厦门陆域面积只有1569平方公里,货物流通受到来源地的制约较大,再加上厦门是处处是景的优秀旅游城市,不能、也不忍心大摆工厂,因此在规模等体量指标上也就很难大幅度发展。二是第三产业还不够发达,还形不成人流聚集地。厦门市人口较少,截至2007年,厦门户籍人口167.2万人,常住人口也只不过243万人。根据国家要求,申报地铁的城市城区人口必须达300万以上,厦门市还尚未符合这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规模的发展。三是经济总量偏小。同样都是经济特区,2007年,深圳市实现生产总值6765.41亿元,都远远地超过了厦门实现的生产总值1375.26亿元。在福建省内,也落后于福州和泉州,支柱产业的配套能力较弱。四是资源匮乏,产业链不够长,和周边的城市合作力度不够,厦门市与闽西南、赣东南等内陆腹地的联系不多,中心城市应具备的聚集、辐射功能不强。<br/> 三、发挥厦门中心城市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br/> 综上所述,厦门应该要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应有的龙头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服务好周边城市,发展为吸引周边地区需求、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的区域性生产、运营和服务中心,缩小经济区内的时空距离,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发展。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实践:<br/> (一)做大做强厦门中心城市<br/>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区域内的通道联系;<br/> 厦门要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运用“四大平衡”即就地平衡、紧张平衡、积极平衡、综合平衡原则,推进环东海域整治,园博园、五缘湾、湖边水库、马銮湾、杏林湾等重大片区开发和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br/> 陆路方面:厦门城市内部已经建成快速的城市主干路网,交通十分便携,对外通过厦漳高速公路、厦泉高速公路以及国道、省道与周边地区连接。接下来要加快翔安隧道、厦漳跨海大桥、厦成高速、厦门—安溪城际快速路建设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福厦、龙厦、厦深高速铁路建设,这些铁路的建成将进一步扩大厦门到内地和沿海各地的腹地。<br/> 海港方面:厦门港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最重要的出海口,厦门要通过港口把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国内各大经济区和世界各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当经济区对外开放“桥头堡”和枢纽。首先,要借助国务院正式批准厦门试点“区港联动”的有利时机,率先在保税区大力发展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争取尽早实现“7日通关”,提升国际中转在全港集装箱吞吐量当中的比例。其次,增强厦门港对内陆腹地的辐射作用,与江西、广东等地相关部门探讨建立货物经厦门港进出的协议,继续推动海铁联运业务进程。第三,立足欧洲、北美,拓展全球班轮干线,增加航班密度,提高对航商的吸引力。 <br/> 航空港方面: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是国内4个4E级标准机场之一,为国家二类干线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1000万以上。目前,厦门机场北区的空运中心也已在规划中,要大力推进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和空运中心的建设,以利用航空运业的进一步提高来增强城市的辐射能力和区域产业的融合。<br/> 2. 延伸产业链,带动周边产业集群发展;<br/> 产业发展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依托。厦门应坚持以发展工业为重点,加快工业园区载体建设。目前,厦门已基本建成同安工业集中区、火炬产业区、机械工业集中区、软件园二期以及五缘湾、观音山商务营运中心。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业,继续发展壮大电子、机械、化工三大支柱产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不断提高经济集约化水平,培育发展光电子、软件、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批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并树立一些著名品牌,产生强大的制造业集聚、融合、扩散效应,形成以厦门经济特区为龙头,带动周边地区产业跟进配套的区域性优势产业体系,促进周边区域产业集群发展。<br/> 3. 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br/> 厦门要坚持以工业带动三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立足于服务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创造条件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商务营运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和文教中心。目前,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占45.2%,还具有一定的潜力。厦门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优势,紧密结合周边地区制造业的需求,努力发展为先进制造业配套服务的生产服务体系和满足多种群体需要的、现代化水准的生活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厦门与周边地区、粤赣和金门的商贸与旅游协作,努力形成以厦门为枢纽的商贸与旅游经济圈,做大物流和旅游业,使之成为服务业支柱产业;二是大力发展科技研发、金融、商贸、房地产、信息服务、会展、中介服务和总部经济等一批有特色和优势的服务业。培育一批在区域经济中具有支配地位,在国际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服务业大中型企业,提高服务行业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br/> (二)展开全方位区域合作<br/> 尽可能地在短时期内将厦门做大做强固然重要,通过城市结盟,壮大区域竞争实力,在壮大中日益凸显厦门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更为重要。只有合作才可以引导良性竞争,只有联合才能抵挡“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南北夹击”。厦门要要好好利用现有的区域协作平台,如“闽西南五市区域合作,闽西南、粤东、赣东南十三市经济协作,厦漳泉龙城市联盟”,加强区域联合吸引外资、无障碍旅游合作、产业分工协作、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共建等,推动区域内统一市场的建设,为构建两岸共同市场做好基础整合,实现区域资源融合与优势互补,加快城市间要素与经济融合。<br/> 不计较暂时利益得失,积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与辐射范围。要以包容的心态开展与其他城市的分工合作,敢于放弃部分利益,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分工协作中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充分将周边城市的资源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如厦门举办各类重大经贸活动,应联合其他市作为主办方,请兄弟市领导参与组委会,形成区域大合作的良好氛围。作为“中心城市”要有意识地筛选项目,主动转移部分非核心的产业、项目,腾出空间发展对厦门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与项目。厦门可通过利益转移、感情投资和大局观念增强等在区域协作组织中赢得话语权,因此而取得对区域资源的分配、调度能力,从另一条渠道上扩展厦门的发展空间,逐步形成“厦门一闽南金三角一闽西南经济协作区一闽粤赣十三地市经济协作区一海峡西岸经济区”逐步推进、逐层辐射、互补发展、互利共赢、充满生机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br/> (三)构建两岸交流合作的先行区<br/> 厦门要积极发挥与台湾的“五缘”优势,积极拓展“六求”作为,寻求厦门在两岸直接“三通”、旅游双向对接、经贸紧密融合、农业全面合作、文化深入交流和沟通平台建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对台优势成为厦门的“拳头”,以新的优势确立厦门在全省的龙头地位,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br/> 因此,一要提升对台航运地位,探寻两岸直接“三通”的突破口。扩大两岸试点直航成果,发挥“区港联动”的功能,促进厦门与高雄自由贸易港区对接、合作与竞争。推动货物直接通关入境。促进与台中、澎湖的海上和空中直航,拓展两岸客货运输新模式。大力促进厦台贸易往来,创建台湾货物转运基地。扎实推进“两门对开”,在厦金旅游、厦金直航基础上实现较大突破,积极做好推动厦台的人员往来和交流合作,把厦门建成两岸“三通”的主通道、经贸合作的连接点、对台工作的前沿基地。<br/> 二要努力促进两岸产业对接。依托厦门在地理、港口、环境、语言、文化的优势,把物流业、企业培训业等作为厦门承接台湾产业新的切入点。依托四大台商投资区,积极鼓励台资企业将总部、研发基地设于厦门,将生产、加工基地向周边城市扩展,扩大厦门利用台资的规模,推进区域周边“联动效应”。通过先行先试,率先对台开放服务贸易领域,促进贸易、金融、法律、会计、旅游、会展等领域的合作。同时,积极争取得到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的支持,利用中央授予的立法权,在厦门建立两岸商贸金融合作试验区,促进人民币和新台币的“双向流通”、兑换和计价估算,吸引台资在厦门设立代表处、独资银行或组建合资银行,积极寻求与台湾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等非银行金融业就法律、评估、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合作途径,把厦门逐步建成服务于整个祖国大陆台资企业、服务于两岸金融往来的金融中心。<br/> 三要扩大两岸民间往来。发挥涉台团体和台商协会等民间组织作用,采取务实灵活的方式,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传媒等方面,扩大双向交流。进一步简化台胞入境手续,启动运转五年期台胞证受理中心,巩固厦门作为台胞出入祖国大陆主要口岸的地位。积极吸引台资银行入厦,拓展对台离岸金融服务,加强同港澳台侨在金融领域的互联互动、共同发展。</p>
<p><br/></p></td></tr></tbody></table>
uDUvLNXvjTBNinDqAZ
zseDcS<a href="http://tzxubixfzqtu.com/">tzxubixfzqtu</a>, feebilklvwcj, uehswalwdyvj, http://izmbdafrgpxj.com/dlHifFJWerPkuoBqKo
HUs33J<a href="http://kmzkgjxgxkxs.com/">kmzkgjxgxkxs</a>, xwxiqzqvjppc, ushmcpietbaj, http://aiogruecimum.com/EVCPXSEaMmrNcoSGu
NrM4GF<a href="http://sufxvyzqcpjw.com/">sufxvyzqcpjw</a>, pebgmdaqvzqw, yzwycgbcjlmn, http://pptocrreyxju.com/YNVGAjUYHKICWj
P7yBsp<a href="http://okefxrseureo.com/">okefxrseureo</a>, zwctgwffpwep, cfwvozetoctg, http://bmytlljzjeib.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