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新要求 寻找新契机 谋求新发展
<table bordercolor="#669900" width="77%" border="1"><tbody>
<tr>
<td valign="bottom" width="100%" bgcolor="#ccffcc" height="36">
<p align="center"><font color="#669900" size="4"><b><span style="LETTER-SPACING: 4px">按照新要求 寻找新契机 谋求新发展</span></b></font></p></td></tr>
<tr>
<td bordercolor="#ffffff" bordercolorlight="#ffffff" width="100%" bordercolordark="#ffffff">
<center></center>
<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黄友杰</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 150%">供销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它与农民有着“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密切关系,从20世纪30年代发展到今天,尽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供销社在农村“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自身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但毕竟为广大农民提供生产、生活资料、推销农产品、成为沟通城乡的桥梁,联结工农的纽带,在搞活农村流通,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供销社长期以来在农村形成的庞大的商业网络正是繁荣农村经济的最大优势所在;供销社长期以来与与农民建立的相互信任,更是一笔宝贵的商业资源,加上今年全国计划会议提出“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力度,要在政策和投入上予以倾斜。如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和科技开发,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规范和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等”,这些对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的发展是很好的契机。从1995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对供销合作社改革,至2000年止,全国供销社系统总体扭亏为盈,供销社已逐步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自身的实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加强。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意见》中发20033号和《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也分别明确指出:“供销合作社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农村逐步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工业品的连锁经营,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经营网络”,“深化农村推广体制和供销社改革,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此,各级供销社只要转变观念,正确定位,抓住机遇,勇于开拓,是能够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占据一席之位的。如何抓住机遇,奋发有为,关键要采取切实措施,就当前而言,应重点瞄准以下几个切入点:<br/> 一、加大体制和机制创新力度,不断增强自身实力<br/> 近几年来,全市各级供销合作社加大了改革攻坚力度,努力突破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并取得阶段性成效。而且,我们也要看到,供销社改革的任务还相当繁重,要从根本上走出困境,增强实力,还要坚持改革,不断地深化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顺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以及加入WTO等新形势的需要,坚持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继续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结构调整,转变思想观念、营销业态,提高服务质量,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合作经济的新模式、新框架,逐步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一是以讲求实效为核心,继续创建专业合作社协会并抓好基层社改造,使基层社改革稳步推进。基层社的改革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改革的模式不强求整齐划一,更不能一卖了之,要积极探索多种改革路子和多种实现形式,采取不同的措施。尤其要注重专业合作社的创建和完善,把广大农民凝聚在一起,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把基层供销社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县以上供销社还要广开思路,坚持开放办社的原则,吸收各类合作社经济组织加入各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使之成为合作经济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服务者。二是进行业态创新,挖掘潜力。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确立市场竞争意识,以现代经营业态和经营方式改造传统的经营网络和营销业态,大力开拓经营服务领域,发展和培植经济增长点,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综合服务,在加强为农服务、扩大内需、参与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三是转换体制和机制。社有企业的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企制宜,需要做大的做大,能够救活的救活,应该淘汰的淘汰,可以退出的退出,适合放开的放开。首先,要严格按照“产权明晰、归属清楚、责任明确”等原则,积极推进产权多元化,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通过企业参股及职工和经营者入股,推动企业重组,在此基础上,积极吸纳社会资本,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次,除利用资产搞好经营外,要通过自己的服务网络和手段,大力开拓新的业务,为农民提供多种服务,促进农村商品生产向专业化、区域化和社会化发展。<br/> 二、要主动融入县域经济建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br/> 我市县域的特点是山多地多,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农村劳动力充裕,发展畜禽、笋竹、水果、茶叶、食用菌等产业优势明显,因此要通过发展优势产业建立稳定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创办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要根据区域特点,走集团化经营的路子。一是要立足市场需求把优势资源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二是要利用供销社现有的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改革、改组、改造,组建不同类型的龙头企业。三是要通过联合和合作,组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的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大型龙头企业。要通过联合,在一些优势行业如烟花爆竹、果蔬、茶叶、食用菌等行业中形成一批较大的产业化集团,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四是要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关键是要建立利益调节机制。要大力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鼓励和提倡农民以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入股,把利益和风险捆在一起,兴衰与共,成果共享,按股分红,风险共担。要大力推广和完善产销合同制,实行契约化管理,通过经济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规范各方的行为,稳定购销关系,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合作,发展多元产业化组织。五是从“别具一格”着眼,实施特色战略。首先要瞄准一个“特”字,就是要盯住个性化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选择能提供与众不同的特色产品,积极推动,大力发展,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如品牌形象、技术特点、外观特点、客户服务、特殊原料、传统秘方、历史文化、自然特点、经销网络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使之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获得超常的经济收益。<br/> 三、立足传统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引导农民参与城镇化建设<br/>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农副产品“卖难”、市场信息不灵、交通闭塞。作为长期与农民有密切关系的供销社要立足传统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引导农民参与城镇化建设。<br/> 搞活农产品流通。根据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坚持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在大宗重要农产品的主产地或集散地培育和发展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要重视培育流通主体,大力发展包括农民个体运销户、经纪人、各类农产品协会和中介组织等农产品营销队伍。要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种形式展销会、贸易洽谈会等农产品投资贸易活动。要充分利用驻外“窗口”的作用,宣传本地的特色优势产品,搞活农产品流通。<br/> 运用现代手段,加强农副产品信息服务网络的延伸。一要抓好现有基层信息服务站的完善提高,全市“五个100”工程要完成,基层信息服务站必须真正发挥作用。二要继续抓好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建设基层信息服务站工作,重点在我市的大宗农产品主产区的县市、区选择建设基层信息服务站。同时,要扩大与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建立较为稳定的联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与中小型企业、专业大户的计算机连接,把网络触角直接伸到农业生产、流通的前沿。力争使基层信息服务站基本覆盖全市重点农产品产区和重点乡镇。三要做好信息发布延伸工作。充分利用当地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及电话、信息简报、村级综合服务站购销站和农资经营网点的宣传栏、黑板报等覆盖面广,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网上丰富的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提高信息网服务功能。<br/> 引导农民参与城镇化建设。我市有很多的农民居住在非常边远、零星的自然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灵。针对这种情况,供销社要积极配合政府动员边远的农民搬迁到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的大村镇,甚至鼓励其参与城镇建设,使他们从山民变成村民,乃至居民。一般情况下,这些山民思想比较保守,经济状况较差,乡镇政府对这些群体要从资金、土地等各项政策上予以扶持并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调动他们积极性,从而整合村镇网络,促进全体农民共同奔小康。<br/> (作者为三明市供销社主任)<br/></p></td></tr></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