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老秘 发表于 2009-2-20 11:26:26

日本企业管理的三招绝活

<table bordercolor="#669900" width="77%" border="1">
<tbody>
<tr>
<td valign="bottom" width="100%" bgcolor="#ccffcc" height="36">
<p align="center"><font color="#669900" size="4"><b><span style="LETTER-SPACING: 4px">日本企业管理的三招绝活</span></b></font></p></td></tr>
<tr>
<td bordercolor="#ffffff" bordercolorlight="#ffffff" width="100%" bordercolordark="#ffffff">
<center></center>
<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胡云生</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 150%">管理科学是美国人整理出来的,他们曾经是世界最大的"管理"输出国。但是,在管理上做得最成功的却要算日本人,因为日本人除了具有管理科学之外,还十分重视管理理念。放眼世界,在人才频繁流动的今天,在人才"争夺战"弥漫的硝烟里,我们却很难发现日本在为自己人才的流失或者断层而忧虑。他们有自己的管理秘诀和绝活。<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一招:天地之性人为贵<br/>&nbsp;&nbsp;&nbsp;&nbsp;日本企业家很早就提出了“人力资本”的观念,把人作为管理的某础、在他们看来,在现代社会,人就是财产,是最重要的资源。因而,素有“日本经营之神”之称的松下幸之助很早就系统地提出“经营别教育”,丰田公司也特别提出“既要造车,又要造人”。日本企业家对于人力因素的审视,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到关心人、培养人、造就人的具体行动上。如“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就说明了这一点、推行这一计划的日本企业,把员工的职业生涯分为四个阶段,予以终生的培养和使用。第一阶段是从进入企业到28岁左右,由于刚刚进入社会,有求知的欲望;第二阶段是3O岁左右,能积极应用学得的技术;第三阶段是从35岁到40岁上下,已经进入成熟时期,能充分发挥所积累的经验,领导属下人员一起工作;第四阶段是45岁以上的职工,已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活跃在企业的各个部门。对于这四个阶段的不同对象,日本企业分别采用不同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内容,使之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再如,丰田公司制订了一项员工的“终身”计划:要求员工从进入公司起就开始在流水线上作业,每天的生活轨迹就是流水线——宿舍两点一线。两年后,工段长建议员工购买小型的丰田车,购车款由公司预付。5年后,还可搬进一套单元房,并且换一辆中型汽车,等等。日本企业更多是重视了人的性格差异性,重视人的需求本能。企业会根据每个员工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来安排工作,确定不同的物质待遇,创造条件尽量满足每个员工的正常合理需求。在分配员工工作时,企业不仅考虑了每个员工所受教育的程度、身体状况,甚至还考虑到每个员工的性格特征以及家庭背景等因素,保证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每一个岗位都拥有合适的员工,每一个员工都找到合适的岗位。势均力敌的竞争伙伴往往同时得到提升或其他合适安排,最终都找到了更能体现自己价值的岗位,而不足以一方的失败为结局。下级职员才能突出即使与直接上级关系不睦,也能够保持正常工作甚至可以得到越级提拔重用,超过原来的上级。因而,日本企业内部的竞争尽管非伟激烈,但往往能够成为增强企业内部活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它迫使每个员工都会依靠自己勤奋工作来争取晋升,而不是借助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进步。当公司遇到危机时,美国公司的第一个措施往往是裁员,而日本公司却是大家风雨同舟。<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二招:抱一为天下式<br/>&nbsp;&nbsp;&nbsp;&nbsp;日本企业十分强调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亲密性、和谐性,“和谐高于一切”。松下市之助曾说:“事业的成功之首在人和”,“一群人在一起做事情最重要的是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公司上下能不能团结一致,往目标努力,是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日裔美籍管理学家威廉大内提出的代表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Z”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现代企业管理应该建立一种充满“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感”的企业人际关系。日本企业把亲密的人际关系看作“美妙的婚姻”而公开提倡,特别推崇“和能生财”这一经营哲学,并认为这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诸如“柯尼卡是富有人情味的企业”、“新日铁公司就是我们的家”、“日上亲如一家”等等这些企业口号,就是注重以和为贵精神的体现。丰田纺织公司创始人丰田位吉的座右铭——“天地人”,就取自《孟子》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语。日本企业之所以称为“株式会社”,其涵义在于企业正如一个大家庭,为了避免家庭内部产生对抗,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持家庭内部和谐、团结。<br/>&nbsp;&nbsp;&nbsp;&nbsp;日本企业的领导层也十分注重提高自己讲话的艺术性,总是“热情”而有礼貌。例如,有的企业领导上班总是早早站在厂门口“迎候”员工,主动地向每位上班的员工招呼问候。另一方面领导还尽量寻找更多的机会接近员工,让员工感到自己的“仁慈”。譬如,东芝公司董事长就经常深入员工之中,与他们谈心、聊天,有时甚至与员工举杯畅饮,故被称为“最充满人情味”的先生。这种情感上的交流,使员工都乐意为公司效劳,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日本的工厂里,厂长穿着普通的工作服,下到现场,部长在普通的办公室里与一般职员并着桌子工作,这种情况十分常见。<br/>&nbsp;&nbsp;&nbsp;&nbsp;现代日本企业管理者还非常重视对“忠诚”观念的培养。不少企业在“企规”中公开宣布:新员工一律先到禅寺去进行打坐、抄写佛经,使他们像敬佛一样尊敬集体,将“忠心”、“忠孝”、“守信”等思想转变为对企业尽“忠诚”上来。对企业的“忠诚”体现在日本人把自己所属的企业,看成是自己的“家”,作为自己一生的依靠,看作是利益攸关、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日本人常常以“我家”来称谓自己的工作单位或所属的组织,而以“你家”来称谓对方的工作单位或组织。他们向别人自我介绍时,总是先说自己是哪个公司的,然后才说自己干什么工作,或者只说自己是哪个公司的。当企业兴盛时,员工感到高兴、自豪;当企业面临危机时,员工则齐心协力,纷纷献计献策。有的企业员工则在额头上缠上印有“前进!”“胜利!”之类战斗口号的带子,以示赤胆忠心。日本人也把“忠”体现在自己的劳动观中。日本杰出的评论家山本七平认为,对日本人来说,劳动不仅是经济成就的问题,而且是一种信仰与锻炼。做一件工作,帮助自己公司成长、繁荣,就是我们生活的意义——使生命值得活下去的东西。<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三招:集合众智,无往不利<br/>&nbsp;&nbsp;&nbsp;&nbsp;“集合众智,无往不利”是松下幸之助先生竭七十余年功力而悟出的至理名言。从一开始松下就确信,一个公司就整体而言,管理工作就像木桶上的箍一样,没有箍,桶就会成为一堆木板,无法盛水。箍的固定作用,能使公司各独立的部门结合在一起,实现预期的目标。<br/>&nbsp;&nbsp;&nbsp;&nbsp;日本企业都非常重视集体的力量,各企业都努力在企业组织内部建立一种“伙伴”型的工作关系,塑造“团队协作精神”。松下公司是日本第一家拥有厂歌和行为准则的公司,这在当时的西方人看来似乎是愚蠢的,如今,日本绝大部分企业都有“社歌”、“社训”和行为准则,并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自己的员工。朝会、晚训、社歌等可谓日本管理方法上的一大特色。在公司每天上下班前的20分钟里,所有员工都必须集中一起高唱征歌,背诵社训或检查自己的过失。他们深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所有员工心灵的一致。更加令人惊奇的是,他们真的做到让每个员工就同一个问题作出完全相同的回答,而且这是他们所达成的“共识”。据说无论你问松下公司的任何一位员工,他们公司生产什么,他们都会一致回答说:“我们公司是培养人才兼生产电器的公司。”可见他们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公司经营哲学的执着追求。为使员工能更好地接受企业的经营哲学,成为企业集团的~份于,而且在思想上和企业融为一体,日本大多数企业从员工一进入公司就开始各种培训,包括精神上和技能上的培训。这种培训绝不是“涂在蛋糕表面上的奶油”,而是精心筹划,周密安排,并坚持数年不懈。这就是所谓的“咨询制”。<br/>&nbsp;&nbsp;&nbsp;&nbsp;松下幸之助在总结自己的“集合众智,无往不利”管理绝活时说:当你有1OO个雇员时,你可以身先士卒甚至为他们摇旗呐喊,雇员们服从于你;如果这个集体增加到1000人,你就不要冲锋在前,而应居当中;如果增加到1O000人,你应身居其后,并使人们对你敬畏。松下懂得,一个经理的言行对第一线的雇员影响极大。影响企业团队精神的矛盾和分歧是常有的事,特别是各分公司之间经常出现激烈的竞争和潜在的冲突。但日本企业总会使冲突处在一种良性状态。<br/>&nbsp;&nbsp;&nbsp;&nbsp;一位经理这样解释说:“我们就像美满婚姻中的夫妻之间出现意见分歧一样,只是争论而没有冲突,我们的基本前提是不断调整自己,通过这种‘调整’,双方力求同心同德而不是分道扬镇。”<br/>&nbsp;&nbsp;&nbsp;&nbsp;日本企业成功的经验之一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里每个员工的智能。当有人问到索尼成功的秘诀时,该公司创始人之一、名誉董事长井深大直截了当地说:“独创,绝不模仿他人,是我的哲学。”他所说的“独创”,也包含独特的用人手法。索尼同其他公司一样,每年从日本主要大学招收大学毕业生。所不同的是,索尼木喜欢成绩优秀的书呆子,而更愿意录用乐观向上、胸襟开阔。兴趣广泛的大学生。索尼公司认为,乐观向上的人肯下工夭,易于取得成功,尖子生过于自信,反而容易丧失创造性。索尼还设立了“公司内招募制度”:有开发热情的技术人员,可以越级报名参加公司内的科研项目,一经用人部门批准,即可上任。索尼公司现已成为巨大的世界企业,但仍在拼命地进行技术开发,好像公司明天就会遭遇危机一样。<br/><br/>&nbsp;&nbsp;&nbsp;&nbsp;(摘自《管理科学》)<br/></p></td></tr></tbody></tabl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本企业管理的三招绝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