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墙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
培育乡风文明是建设美好乡村“三美”总体目标之一(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我老秘网市在开展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以自然村环境整治为契机,紧紧围绕“用文化养人,以道德育人”的主题,结合资源与特色,将“文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搬上墙面,并逐步摸索出乡村文化建设新载体———“农村文化墙”。一、建设美好乡村孕育新生事物
2006年,铜陵县钟鸣镇牡东村垄上闻自然村,开始实施农村改水改厕和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工程。当时,一些房屋墙壁破旧不堪,有的标语陈旧,影响了美观。村民们动手把墙壁刷白,可是大家望着洁白的墙面,感觉空荡荡的,似乎少了什么。这时,有人想到过年家中白墙上贴年画,不如在外墙上也画上画,给人喜庆之感。这个想法一提出,便得到群众拥护与支持。于是特邀请钟鸣镇农民书画协会人员在白墙上写诗作画,第一幅画《喜鹊登梅》就这样在垄上闻自然村诞生了。如今的垄上闻,一进村口你便会发现,依坡而建、错落有致的房屋前后收拾得井井有条。最亮眼的是,一幅幅色彩鲜丽、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成为你心中一道赏心悦目的靓丽风景线。
二、新载体展现乡风文明新风尚
紧扣时代脉搏,力促和谐。把“文化墙”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阵地,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体化、大众化,用形象的图画、通俗的语言、身边的事例生动诠释价值理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发挥传播先进文化、涵养文明乡风、促进乡村和谐的独特作用,有力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协调推进。
紧盯农村现状,力求实用。文化墙重点设在村民活动广场、道路两旁等场地开阔、人员密集的场所,并与中心村建设规划相结合,既突出就近、便民,又使文化墙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成为美好乡村建设亮点。“文化墙”的内容既有格言警句、中华传统美德、也有民风民俗、科普知识,还有身边孝敬父母、邻里和谐的生动事例等,并根据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进行阶段性更新创作,把“文化墙”建成为“政策明白墙”、“文明礼仪墙”、“科技指导墙”、“美德教育墙”。
紧连农民喜好,力图生动。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喜爱方式和接受程度,在创作形式上注重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广泛采取国画、漫画、卡通画、书法、谚语、歌谣、顺口溜等多种艺术形式,力求通俗易懂、简洁明了,让农民群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不少村庄的“文化墙”,成了村民劳作之余休闲娱乐的聚集地,丰富了乡村精神文化生活。
紧贴乡土文化,力争原创。在谁来创绘“文化墙”的问题上,各村各显其能,力求彰显“本土”文化。创绘人员主要以当地村民、乡镇文化站职工、中小学校师生等为主,他们来自农村,生活在农民之间,他们有书画功底,热心宣传工作,乐为建设“文化墙”工作做奉献。
三、新载体促成乡风文明新实效
由画入心,向往美好。各村结合自身特点,基本做到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景。如上山缪、垄上闻等自然村绘制了展现优美风景的田园山水画,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作品;老观村的“文化墙”结合每户人家的实际情况制定。一户人家晚辈非常孝顺长辈,那么这家的“文化墙”内容以孝为主;一户人家的孩子考上名牌大学,那么这家的“文化墙”内容与学习有关。犁桥村属圩区,这里“文化墙”建设结合了农村改水改厕、村庄整治以及乡村文化建设,整体效果非常明显。
由意为行,振作提神。矗立在农民身边的“文化墙”,不仅扮靓了美好乡村,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农村文化美誉度,为当地居民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感化农民,让村民形成“文明从我做起”的意识。一些村民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能看懂“墙”上的道理,如“劝学”漫画,是教育孩子们学而不思则罔,多学知识;田园山水画则是让大家珍惜如今的美好环境,自觉维护村容村貌。
由脏变美,怡然自乐。“文化墙”让农村变美了,村民维护“家门口”环境意识更浓了,环境改善也让农民变得富有。把“文化墙”建设与当地的村庄整治、危房改造等美好乡村建设内容相结合,与推动各村融合发展,使之既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又产生了一定经济效益。水龙、金凤和牡东等村,把“文化墙”建设与发展旅游、休闲农业相结合,吸引众多本市和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带动了当地农家乐产业的发展。
四、新载体推动乡风文明的四点启示
突出农民主体。“文化墙”建设和受益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在活动中必须积极组织引导、鼓励发动当地农民、农村文化人、乡镇文化站及其他民间组织参与“文化墙”建设,并就“文化墙”绘制的内容、形式,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注重实际效果。“文化墙”建设要因地制宜,合理建设,不能搞千篇一律、强求一律,也不能搞形式主义。绘制的内容和形式要彰显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内涵。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注意不要铺张浪费,不要强迫命令,不要增加农民负担。
坚守文化特色。“文化墙”建设要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在呈现先进文化、文明新风的共性基础上体现个性,做到“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景”。让农民群众觉得亲切自然、好看可学、入目易行。
完善多项机制。一是推进机制。构建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文明办,市住房城建和文化、文联等部门分头负责,市、县、乡镇、村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组织和引导村企结对、“四百”工程联建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墙”建设新模式。二是管护机制。建立由相关部门和乡村、群众三方共同参与的长效管护机制。组织志愿者开展巡查,不定期进行砌垒修补、立面粉刷、内容更新等。三是奖扶机制。设立“文化墙”建设项目资金。部署县(区)开展观摩、评比、表彰等活动,对先进乡镇、村实行以奖代补。□江 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