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之友 发表于 2014-11-9 19:10:32

“人们想的是一,可实际是二”——毛泽东通俗哲学系列谈之一

毛泽东多次说过:“人们想的是一,可实际是二。”他还批评一些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一次,毛泽东与孟锦云谈话。小孟说:“您是大主席,想办什么事就办什么事,什么事都能办到。”  毛泽东笑了,小孟忙问:“我说得对不对呀?”“你说得也对也不对。”毛泽东认真地回答。毛泽东说:“说它对,是因为我说话确实算数,说话不算数,还叫什么主席?人称‘最高指示’嘛,衡量一个人有权无权,就看他说话算数不算数,说话算数,当然事情就好办,所以,有些事办起来,要比一般人容易,可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只看到这一面,本人可真是神气得很哪。但是问题还有另一面嘛。”“另外一面是什么,您有什么事办不到?”“比如,你下了班,可以和家里人、和朋友到大街上转转,我可就没有这个自由喽,我要是走到街上,大家都认得我,说毛主席来了,一下子都围上来,越围越多,围着你喊万岁,搞不好会影响交通呢,你说是不是?”“那倒也是,谁让您是大主席呢?”“你们可以随便聊天,但和我谈话的人,大都是有顾虑的,这点,我看得出来,人都是好人,但话未必是真话,难得口吐真言哪。”听到这里,小孟问了一句:“主席,那您说话也有过顾虑吗?”“那看对谁啦,人说话总要负责嘛,不但要对内容负责,还要对后果负责嘛。我和同志探讨点问题,发表点见解,甚至一句玩笑话,传出去,就成了‘最高指示’,有人还以此大做文章,闹得你哭笑不得。”  毛泽东一贯的作风,就是说实话,讲真话;一贯的思想,就是辩证地分析问题。确实,他如果到大街上散步,或到商店买东西,那身边肯定是围满了人,走不动了。平常人私下聊天,聊完了也就完了,传出去也没有人去分析或计较;而毛泽东说的话,就算是聊天,或者是玩笑话,传出去了,人们也会分析其中的深意,并将其当成最高指示。毛泽东的高明,就在于他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人们在认识上常犯的毛病,就是能够认识一面,不能认识另一面。而这另一面,有时是一个侧面,有时则是反面。  毛泽东曾对在延安考察的外国观察团说过这样一段话:“你们在大街上碰到谁都可以谈,愿意谈什么就谈什么。不过,如果只说好的一面,你们就不要相信。事情都是有两面,不是一面。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如此,一万年也是如此。”  人们总是喜欢真善美,喜欢友爱和谐,希望一切都一帆风顺,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假恶丑、矛盾、对立面等总是客观存在的。用毛泽东自己的话说,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其实,有对立面并不是坏事。应当看到,有了对立面,我们才会谨慎,才不敢懈怠,才会有进步。所以,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生一些事,尽管感情上不愿意接受,理智上又觉得是应有之义。看看中外的历史,凡是有大成绩、干出大事业的人,大都是在与对手的竞争中锻炼出来的,在对立面的批评中成长起来的。毛泽东本人就是这样,他也一贯这样主张。正如他自己所说:“温室里的花苗经不起风吹日晒。”而田间的野草则生命力极强,旱涝都不怕,人们把它锄掉,一次降雨,它又活过来了。正因为野草的生存环境比温室的花苗差得多,而且一直在与对立面斗争,所以它才活得极为顽强。  有见地的人们,不仅不讨厌对立面,还有意地设置或引进对立面。军事演习就是人为地假设一个对立面,即敌人的军队,然后再想方设法“消灭”它;种疫苗,也是人为地引进一个对立面,以增强免疫力,抵抗疾病的侵袭。在有权有钱的家庭里无忧无虑地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经不起挫折,做不成大事。所以毛泽东又说,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人的一生中,有帮手,也会有对手,这就是两面。帮手从正面帮助自己,对手从反面帮助自己。但是,人们看到的多是从正面帮助自己的人,很少看到从反面帮助自己的人,甚至把这类人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必欲除之而后快,这就不是辩证法,而是形而上学了。  对手有两种,一是战争中的敌人,二是和平时期的竞争者。毛泽东在接受斯诺采访时谈到了战争中对手的作用。他说,首先,是日本侵略者帮了中共的忙,他们的烧杀抢掠政策唤醒了中国人,纷纷加入八路军抗日,大大扩充了抗日队伍;其次,是美国政府帮了中共的忙,他们给国民党军队提供了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间接地送给了解放军;第三,是蒋委员长帮了中共的忙,他教会了我们如何打仗。  至于竞争对手的作用,就更加明显。我曾看过一个资料,讲的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件事:海湾战争后,美国一个名叫巴顿的人制造了当时最坚固的MIA2坦克。他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这要感谢他的对手舒马茨。舒马茨是破坏力专家,巴顿每制造出一次坦克钢板,就被舒马茨破坏一次,于是巴顿只好再改进一次。经过反复实验,巴顿终于制造出当时任何力量都不能破坏的坦克钢板。为此,二人双双获得了美国紫星奖章,而且巴顿还拿出巨资奖励了舒马茨。这位坦克钢板制造商是明智的,他看到了对手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尊重对手,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这是明智的表现,也是每个人应有的人生观。对手始终默默地向你学习着,执着地和你竞争着。从一定意义上说,你的进步与成功正是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实现的。没有狼,羚羊就不会跑得那么快,也不会那么健康地繁衍;没有锋利的矛,就不会有坚硬的盾,反过来,也是一样。这是一个重要的规律。  不要蔑视、怨恨对手,更不要企图消灭对手。对手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既要珍惜对手,又要利用对手;既要有与对手竞争的勇气,又要有向对手学习的智慧,还要有与对手共赢的胸怀。  法国哲学家康吉兰说:“正是变态(不规范的)引起人们对常态(合规范的)的理论兴趣。规范只是通过这种偏离才得以确认。功能只是因被破坏才得以揭示。生命只是通过不适应、受挫和痛苦才升华到关于自由的意识和科学。”那些有胆识有魄力的人,大都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对立面之间的关系,甚至主动寻找对立面,并在与对立面不断地竞争之中提高自身。  因此,要承认对立面,面对对立面。譬如,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就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     作者:中共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李瑞昌

领导之友 发表于 2015-1-21 22:01:10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自由是有领导的自由”“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在这个制度下,人民享受着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时又必须用社会主义的纪律约束自己。”“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民主是一面,集中又是一面;自由是一面,纪律又是一面。如何看待民主与自由,这是对人民群众这一方说的;如何看待集中和纪律,这是就领导干部这一方说的。这就是两点,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民主属于上层建筑,属于政治这个范畴。这就是说,归根结底,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自由也是这样,民主自由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都是在历史上发生和发展的。”
  毛泽东对于民主与自由的论述,在当前政治生活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一些群众,往往片面要求民主和自由,不知道或忘记了集中和纪律,包括法制;一些领导干部,又往往过于强调集中和纪律,甚至事实上在搞专制。常听到一些领导干部对自己的下属说,“我是一家之主,我说了就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让群众敢怒不敢言。《领导之友》2014年第四期《卷首语》,是刘忠昌同志写的《“一把手”与“一霸手”》。文中有这样的话:“‘一霸手’不管官职大小,其主要特征有三:一是‘一言堂’。‘一言堂’本是旧时商店挂的牌匾上写的三个字,表示不二价的意思。当今的‘一霸手’们,骨子里不认同自己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是平等的关系,认为当‘班长’就是当‘家长’,决策时唯我独尊,一意孤行,一锤定音。二是‘一把抓’。担任行政‘一把手’时强调行政工作负责制,甩开党委的领导;担任党委‘一把手’时又强调党委领导一切,将党政工作都揽在手里,一切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财政花钱‘一支笔’,选人用人‘一句话’。三是‘一手遮天’。认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老子天下第一’,什么约法三章,什么制度规定,都是给别人定的,自己则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把自己打造成‘老板’‘土皇帝’,以显示绝对权威。”这段话讲得形象逼真,深刻到位。
  毛泽东在批评一些领导干部的霸王作风时说过:“你们看过《霸王别姬》吗?总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实际上,一个地方或部门、单位的“一把手”如果真正聪明,就应当看到,越是给自己的下属更多的民主和自由,下属的积极性就越高。一方面,更能干好工作;另一方面,能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确保决策的正确,至少重大决策不失误,一般决策少失误。这对领导工作肯定是有好处的。再说,群众的民主和自由,并不是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对群众的赐予,而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和尊严。怕就怕领导干部认不清这一点。
  对于群众,在强调民主与自由的时候,要想到集中与纪律方面;对于领导干部,在强调集中与纪律的时候,要想到民主与自由方面,这就有利于解决好领导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应当看到,在这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领导干部。即使群众方面存在某些问题,也多与领导干部说服、教育不够有关。因此,作为领导干部,更要注意发扬民主,给群众留出更多自由和民主的空间。

领导之友 发表于 2015-1-21 22:02:28

1948年1月15日,毛泽东在《在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说道:“对美帝国主义,对蒋介石,总的方面我们应该轻视他们,但对具体的敌人就不能轻视,如果轻视就会犯原则性的错误。原则性有两个,对总的敌人我们是轻视的,对具体的敌人不能轻视。我记得我在‘红大’讲过这个道理。当时有个同志说:‘你讲了这么多道理,这也是道理,那也是道理,老子打起仗来,没有那么多道理,就是一冲。我跟这个同志讲,你有你的道理,你的一‘冲’是对的,但是,你只有一‘冲’就不对了,要再加一‘冲’,变成两‘冲’。勇敢是一‘冲’,智谋又是一‘冲’,有勇无谋只是一‘冲’,智勇双全才是两‘冲’。现在再举例来说,消灭地主阶级是一‘冲’,给地主个人分地又是一‘冲’。打倒国民党是一‘冲’,对国民党的职员不能打倒又是一‘冲’。战略上我们必须轻视敌人,这是一‘冲’。什么帝国主义都不可怕,他们矛盾很多,问题很多。美国有危机,在外部苏联反对它,在内部人民反对它。蒋介石那里人心不齐,军心不齐。美国援助蒋介石我们不怕,胡宗南有二十万人我们不怕。但是在具体问题上我们不能轻敌,这又是一‘冲’。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在战斗中要一个阵地一个阵地地夺取。总之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不是一“冲”,是两“冲”;不是一点,是两点。一“冲”,只是一点,所以是片面的。我们强调两“冲”就是强调全面地看问题。
  1956年6月28日,毛泽东同罗马尼亚驻中国大使尼古拉·乔格友的谈话中说道:“你可以找我们政府各部、军队、党和群众团体的负责人谈谈。你希望同谁谈,你就可以找谁。如果同你谈的人只谈成绩,不谈错误和缺点,那么他们就没有反映现实的真实情况。经验多一些的人是不会相信这些的。我们不要迷信,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一切都是好的。事物都有两面:有好的一面,有坏的一面。在我们的社会里,一定有好的东西,也有坏的东西,有好人,也有坏人,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正因为是这样,我们才要进行改造,把坏的东西改造成为好的东西。我们必须准备着还有坏的东西,否则一个问题出来了,就会认为不得了了。过去认为苏联是没有错误的,现在斯大林问题出来了,许多人就惊讶不止。世界是美丽的,但也不是美丽的,世界上有斗争、有矛盾。希望一切都是好的,这是我们的主观,而现实是客观。世界上有好的东西,也有坏的东西,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一万年后也会是这样。正因为世界上有坏的东西,我们才要改造,才要做工作。但是我们不会把一切都做好,否则我们的后代就没有工作可做了。”
人们普遍认为,秦灭六国,是因为秦国的强大;而“秦二世而亡”,是因为陈胜、吴广以及后来的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军打败了秦朝。但是,杜牧有着自己的见解。他在总结秦兴、秦亡的教训时有一段极为深刻的话,他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他看到,六国内部不团结,各打各的算盘,不能形成合力,以致让秦朝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而秦国灭亡的原因,与统治者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大兴土木、残暴统治,导致民不聊生,有很大关系,对此不能忽视。杜牧的这段话,体现了毛泽东讲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一定的温度可以使鸡蛋变成小鸡,但不能让石头变成小鸡”。也就是说,无论是六国灭亡,还是秦朝灭亡,都有两点,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
  人生万事,世界万物,许多时候都是有得也有失,有失也有得。人之不幸,可能会带来有幸;人之有幸,也可能会带来不幸。“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祸相关,利害相邻。古人所说的“安危相易,祸福相生”,以及“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般情况下,人们的失败,大多败在自己的劣势上,但有时也会败在自己的优势上。“看似木讷似无才,不屑张扬本色在”的人,也未必就无福。巧诈不如拙诚,是因为巧诈者表面上用一种假象掩饰,当别人是傻瓜,视自己为能人,好像很聪明,但是时间一久,伎俩被识破,人们就看穿他在演戏了;相反,拙诚者,干脆以老实示人,终不吃亏。人与人的智商其实差别不大,而思想境界却能差上十万八千里。别忘了,有时候聪明绝顶的“邻居”就是糊涂到家。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现象,在毛泽东逝世后的一段时间内,社会上个别人千方百计诋毁他,大肆否定毛泽东思想。后来,由于党中央对毛泽东思想有了定论,他们不直接反对毛泽东思想了,但是,又采取了原则肯定、具体否定的办法予以诋毁。其实,中国人民,尤其是底层老百姓,对这种行为十分反感,怀念毛泽东的呼声不断。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出来说话,希望“还一个真实的毛泽东”!毛泽东的伟大功绩不容置疑,他的思想文化已经深入人心,他的人格魅力已为人民所认同。因为他晚年的错误是一点,但他的功绩又是一点,而且功绩才是主要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们想的是一,可实际是二”——毛泽东通俗哲学系列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