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陆英 发表于 2014-10-26 21:14:59

我在太原理工大学的讲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p class="MsoNormal" style="text-indent:27.0pt;mso-char-indent-count:2.57"><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b><font size="3">2014年10月25日上午,我在太原理工大学与该校学生团体《儒行社》的青年学子交流,下面是我的讲座要点和几张照片,与网友们分享。</font></b><span></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font color="#ff0000" size="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span></span></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font color="#ff0000" size="4"><span>(</span><span>2014-10-25</span><span>)</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font color="#ff0000" size="4">贾陆英</font><span></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4px;"><font color="#ff0000"><br></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同学们好:<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 </span><span>有机会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与大家交流探讨,非常高兴。下面我谈三点意见:</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b>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b></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首先,请大家看一个小短片,它的片名是“人的一生”。这个小短片用简洁、明快而又浪漫、夸张、幽默的手法,描述了人的一生的过程,告诉我们一个朴素而又深刻的道理: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也是宝贵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人生,珍惜每一寸光阴,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是每一个即将踏上人生征途的青年都会追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们也一定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苏联时期有一部名著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有一段名言,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他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span><span>,</span><span>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名言曾经激励了包括我本人在内的一代又一代青年成长。</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span><font size="3"><br></font></span></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我们生活的当今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具有光辉灿烂前景的美好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span><span>170</span><span>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根据这一判断,习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问题,鼓励每一个中国人都争取有一个出彩的人生。他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时代为我们创造的条件。而具体到每一个人来说,能不能有一个出彩的人生,则要靠自己的努力。天上不会掉馅饼。机会永远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光阴荏苒,物换星移。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各位同学是否想过,怎样才能谋划好自己的人生?谋划人生必须解决好的第一个重要问题是什么?在这里,我想请大家认真听一听、仔细想一想习总书记的教诲,他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价值观对于人的一生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因为价值观关系到人的理想、信念、信仰。理想、信念和信仰都是价值观的典型表现形式。理想是人们对价值目标的追求;信念是人们对理想抱有深刻信任感的精神状态,也就是理想的坚定性;信仰是人们对理想的感情皈依,真诚信奉,是人的最高价值追求。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是人们基于生存和发展需要对各类事物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区分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好与坏、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行为的总体观念,是关于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价值判断。价值观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一个群体的价值观可以造就一种氛围,形成一种力量,成为这个群体的向心力和粘合剂。违背所在群体价值观的人,将会被边缘化。</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信仰,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好比眼前有了一盏指路明灯,他就有了主心骨,有了人生的目标,有了前进的方向,有了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的动力和勇气,有了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遵循,他的人生就会充满阳光,生命之树就会常青。</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一代伟人周恩来的一生,为什么那样不同凡响,那样波澜壮阔,那样光彩照人?看一看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就会得出结论。</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周恩来</span><span>12</span><span>岁那年,离开家乡,来到东北沈阳他的伯父身边。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外国租借地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span>&nbsp;<span>“为什么?”周恩来不解的问。伯父叹了口气说:“为什么</span><span>?</span><span>中华不振啊!”周恩来始终忘不了伯父对他说的话,经常想:“租借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他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一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借地,看到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正当他们左顾右盼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替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顿。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借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从租借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这个谜。</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那天修身课上,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span>&nbsp;<span>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校长注意到静静地坐在那里的周恩来,打手势让他回答。周恩来站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是少年周恩来确立的价值观,他那时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价值观是指引人生的一盏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而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着这个人眼前的那盏灯有多亮,能指引他走多远。周恩来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伟人,就是因为他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他眼前的那盏灯非常明亮,指引他从小确立了远大理想和目标,从而一步步走向了人生的巅峰。</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当代青年学生怎样才能有一个出彩的人生呢?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展现在学生们面前最明亮的灯,是指引青年走好漫长人生道路上每一步的指路明灯。</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b>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b></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span><span>24</span><span>个字,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span><font size="3"><br></font></span></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习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民族固有的根本。只有立足于这个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有牢固的根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中华民族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儒学是以伦理道德思想为特质的观念体系,是以礼乐文明为中心的文化系统,这是它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的显著特征。儒学的精华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一些基本要素,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价值观念,体现着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精神气质。</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一是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天人合一观念。与西方文化主张主客二分不同,儒学认为天与人之间是相应、相通的和谐关系,把天人关系视为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认为“天”带有某种神圣性,是不断创造生命的大自然。人对于“天”应该敬畏和感恩,应该像“天行健”那样,具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宋明理学在此基础上注入了生态意识,认为人与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体,人应该从亲亲,到爱人,再拓展为爱天地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二是个人与群体关系上的群己统一观念。与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至上不同,儒学认为个人是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的,人应该自觉地把自己看成是群体中的一分子。荀子说,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人能“群”而彼不能“群”,人之所以能“群”是因为人有“义”,由此才组织成为社会。在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的关系上,儒学并不否认个人利益,但更为看重群体利益,强调群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君子要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而使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上的价值取向。这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厚文化根基。</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三是人与人关系上的仁爱和谐观念。中华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又一个显著特征,是孔子的“人学”,它有两个基本概念,一个是“仁”,一个是“礼”。仁就是爱人,要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出发,推广到爱广大民众。礼就是社会生活中的礼仪、制度、规范,它的出发点是仁。仁是体,礼是用。“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礼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调节人与人的关系,以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四是人的身心关系上的行己有耻、严于律己观念。西方文化是靠外在于人类的上帝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而儒学则开辟了一条依靠人类自身的道德自觉,立足于个人修养,向内倡导慎独、内省、正己,向外要求人们见贤思齐、改过迁善的独特路径,以此建立起一种道德评价机制,延展到整个社会。中国人讲良心,讲羞耻心,崇尚操守,看重气节,把礼义廉耻视为国家的四个支撑点。孔子说“行己有耻”,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知耻,是一个人自尊心的重要体现,是人所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感。这种道德感体现着人性的尊严,是社会正义的心理基础。孟子把它视为人与禽兽相区别的标志之一。</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五是义与利关系上的义以为上、义利相济观念。传统文化中的“义”,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属于精神层面;传统文化中的“利”,指功利、利益,属于物质层面。义与利的关系,也就是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西方文化奉行“个人物质利益至上”</span>&nbsp;<span>的价值追求,而中华文化却反对一味追求物质享受,强调把精神生活放在第一位,追求精神上的不朽。孔子认为,“义”是人的价值之所在,是君子的行为尺度,利益和富贵是人们都希望得到的,但要“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取之有道。荀子则更加明确地指出,义与利是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在求利避害这一点上,君子和小人是相同的,但是在“所求之道”上却是不同的,君子是义字为先,小人是利字为先。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而言,“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六是对待苦难上的以苦为乐、历练人生观念。人的一生难免会遭受痛苦和灾难。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关注苦难和死亡等永恒的主题。基督教有“原罪”说,认为人天生是有罪的,人生就是为了赎罪,只有笃信上帝,才可能获得灵魂的拯救。佛教有“苦谛”说,把人生解析为种种“苦难”的聚合,并据以提出“出世”的主张。儒家则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苦难,把苦难当作人生成长、完善和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胘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故事,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故事,充分反映了孔颜师徒不怕吃苦,以苦为乐,在学习和追求道德理想中所获得的精神愉悦,告诉人们只有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才能建立起一种高尚的、自强不息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方式。孟子也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七是执事态度上的诚实守信、敬业乐群观念。</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一个人怎样才能行得通”?孔子的回答是:“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樊迟问仁,孔子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这些思想孕育了中国人以诚信为立身行事之基,敬于其业,忠于职守的优良品格。一个君子,要懂得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只有自己讲诚信,才能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只有“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span>&nbsp;<span>,才能“四海之内,皆兄弟也”,</span>&nbsp;<span>从而获得事业上的成功。</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上述这些基本要素,体现在了十八大报告所提炼的“</span><span>24</span><span>字核心价值观”之中。</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特性和长处,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十分必要。这种吸收和借鉴不是对民族性的否定,而是对民族性的丰富和发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并非西方文明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基本价值准则,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新境界、新气象。</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儒学还有一个显著优点,就是它所概括的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接地气,贴近生活,简洁凝练,易记易行。我国传统社会对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和提炼,主要有“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四维”,即礼、义、廉、耻;“八德”,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去掉这三种表述形式中重复的内容,有</span><span>10</span><span>个字堪称中华传统美德之精华,这就是: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和。按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要求,用反映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鲜活话语,对“</span><span>10</span><span>字美德”进行新的诠释,“仁”就是关爱他人,“义”就是公平正义,“礼”就是文明礼仪,“智”就是崇尚科学,“信”就是诚实守信,“忠”就是爱国敬业,“孝”就是孝老爱亲,“廉”就是清正廉洁,“耻”就是行己有耻,</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和”就是和谐友善。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span><span>10</span><span>字美德”与“</span><span>24</span><span>字核心价值观”之间,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表述形式上,都有着密切的文化渊源和传承创新关系。</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span><span>10</span><span>字美德”不但是社会精英阶层追求的人生境界,也是广大平民阶层普遍认同、接受并奉行的行为准则,直至今天,在广大群众中依然有着深刻的影响。这是为什么?因为它具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检验和实践淬炼,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和广泛的社会认同。二是准确反映了中国人立世、处世、行世的基本准则,具有中华民族的鲜明特色和印记。三是言简意赅,鲜活凝练,通俗易懂,具有易于传播和传承的品格。四是底蕴深厚,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广泛的亲和力和感召力。</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十八大报告概括的“</span><span>24</span><span>字核心价值观”,汲取了“</span><span>10</span><span>字美德”的精华,既尊重了历史,又立足于现实,汇通于世界,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我们学习和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把“</span><span>10</span><span>字美德</span><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作为重要的文化滋养。</span></font></div></p><p class="MsoNormal" style="text-indent:27.0pt;mso-char-indent-count:2.57"><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b><font size="3">三、当代大学生怎样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font></b></span></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十八大报告概括的“</span><span>24</span><span>字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全国人民、包括在座的每位学生应当终身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是一切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包括在座的每位学生应当自觉遵循的社会公德。这里,我着重谈谈在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span><span>8</span><span>个字,它是社会的底线伦理,是每个公民、包括在座的每位学生应当坚守的基本道德规范。</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span><font size="3"><br></font></span></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font size="3"><span>关于爱国:爱国主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就是“心怀天下”的博大胸怀,它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既是一种情感力量,又是一种道德力量,体现着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其基本内涵包括:(</span><span>1</span><span>)对祖国和人民深切的热爱和眷恋;(</span><span>2</span><span>)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期盼;(</span><span>3</span><span>)对祖国发展富强的坚定信念;(</span><span>4</span><span>)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span><span>5</span><span>)对卖国求荣者的无比鄙视和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span><span></span></font></div><div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span><font size="3"></font></span></div><font size="3">**** Hidden Message *****<br></p><p></p>

石子云 发表于 2014-10-27 00:04:27

认真拜读,受益不浅,贾老师虽然是学生讲的,但是对于工作后的我来说也很有帮助,“儒行”是一生坚守。

行来思往 发表于 2014-10-27 08:46:14

感谢贾老传道授业解惑,让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再次感悟到了文化的力量,及其所承载的价值内核,值得我等一生坚守与追求。

余之舰 发表于 2014-10-27 09:14:43

向贾老师学习、致意!

SHARK 发表于 2014-10-27 09:54:20

贾老师这个讲座让我学会了古为今用,理论联系实际,大赞!

贝壳里的海滩 发表于 2014-10-27 13:47:20

人生没有彩排,只有现场直播。文章语言生动、举例鲜活很是激励人心!贾老言传身教,受益良多。感谢贾老!

柚子茶 发表于 2014-10-28 15:51:10

爱国:爱国主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就是“心怀天下”的博大胸怀,它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既是一种情感力量,又是一种道德力量,体现着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其基本内涵包括:(

柚子茶 发表于 2014-10-28 16:04:55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宏亮 发表于 2014-10-28 23:33:47

讲得太好了,太受启发了

莹目怡心 发表于 2014-10-29 08:48:04

看了这篇讲稿,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有很多地方学习和借鉴。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我在太原理工大学的讲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