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布局 力求先行 勇当对接沿海的前锋
<table bordercolor="#669900" width="77%" border="1"><tbody>
<tr>
<td valign="bottom" width="100%" bgcolor="#ccffcc" height="36">
<p align="center"><font color="#669900" size="4"><b><span style="LETTER-SPACING: 4px">科学布局 力求先行 勇当对接沿海的前锋</span></b></font></p></td></tr>
<tr>
<td bordercolor="#ffffff" bordercolorlight="#ffffff" width="100%" bordercolordark="#ffffff">
<center></center>
<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赵荣生</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 150%"><br/> 近期,市委按照省委“两个先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强化主轴,壮大两翼,‘块状’推进,连片发展”的区域发展思路,大田县将坚决贯彻省、市委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县情特点,把握“泉三”高速公路即将通车、沿海产业加快转移的良好机遇,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在优化发展布局、拓宽发展途径、创新运作方法上求先行,勇当三明市对接沿海的前锋。<br/> 一、打造“五大功能区”,在优化发展布局上求先行<br/> 1、打造沿海产业转移承接集中区。把握“泉三”高速公路即将开通、沿海因产业升级加快向内陆梯度转移的机遇,按照“一区多园”的开发模式,持续推进总规划面积1.6万亩乡镇工业项目区建设和福塘轻纺工业园1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完善配套,整合打造沿海产业转移承接集中区,引进一批沿海优质产业,推进我县产业升级和规模工业总量的壮大。<br/> 2、打造矿产资源深度加工集中区。以上京、太华、广平、前坪等矿产资源乡镇为依托,持续拓展矿产资源深度加工产业链,改造提升水泥、煤炭、冶炼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建材水泥、机械配件制造、铅锌冶炼、橡塑填充剂、陶瓷以及能源转化等资源深加工产业链。<br/> 3、打造高山生态茶叶发展集中区。充分利用高山区独特的气候土壤优势、毗邻安溪茶都的区位优势,以屏山、吴山、济阳、武陵、谢洋等高海拔乡镇为主,以明台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猪-沼-茶”等生态模式开发建设10万亩高山生态茶园,不断提高茶叶加工水平,持续提升高山优质茶知名度。<br/> 4、打造大县城商贸集中区。实施县城“南进东拓活中心”发展战略,把石牌、华兴、郭村纳入城区规划范围,建设城区过境公路,进一步拉大城区框架,城区规划面积从11.55平方公里拓展到25.96平方公里,形成大县城发展格局。实施城区产业“退二进三”战略,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推进茶叶交易市场、汽车贸易市场、农资配送中心等专业物流市场建设。<br/> 5、打造沿海地区生态休闲旅游“后花园”。发挥山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以象山为先导,以七星湖为重点,同时开发大仙峰、大鼓山、温泉等休闲旅游项目,将零星分散的旅游景观景点整合在一起,在全省旅游格局中找准站位,打造沿海地区生态休闲旅游的“后花园”。<br/> 二、引导“三个集中”,在拓宽发展途径上求先行<br/> 1、坚持工业打头阵,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加快农村工业化。一是以存量带增量,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小水泥改造方面,按要求逐步淘汰立窑水泥产能,同时抓好红狮水泥、新岩水泥、鑫城水泥等旋窑生产线建设。小冶炼改造方面,以省矿山机械及冶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我县为契机,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向机械制造行业发展,提升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及产品的技术含量。小煤矿改造方面,进一步整合优化煤炭资源,积极争取与省煤业公司强强联合,开发大型煤田。注重延伸煤炭产业链,大力开发工业型煤、精细煤化工产品,研究煤化工系列开发项目,突出抓好太华空腔型煤、煤矸石、石墨深加工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的重点项目。二是以园区促集聚,培育产业集群。对各个项目区进行产业功能划分,制定更加优惠的工业企业入园政策和园区外企业更加严格的用地、环评等前置审批条件,推动工业企业入驻园区,促进工业产业有效集聚。三是以增量壮实力,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以沿海产业转移集中区建设为依托,发挥招商局、驻外办、泉州岩城经济促进会等组织职能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有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我县。<br/> 2、坚持农业创特色,引导土地向能手集中,加快农业产业化。一是培育特色农业。重点发展茶叶、木薯等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产业。茶叶产业方面,突出抓好第二轮5万亩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大田高山铁观音、金观音、金萱等品种的种植、生产、加工标准,引导茶农按标准组织生产;出台新的茶业扶持政策,侧重加工环节的优惠扶持,提高茶叶加工水平。木薯产业方面,进一步扩大木薯种植面积,支持聚祥生物和其它木薯加工企业做强做大,继续推广木薯杆(渣)栽培食用菌、木薯叶养兔、木薯园养鸡,延长木薯产业链。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来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发展规模生产;通过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三是稳步引导土地向能手集中。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鼓励农户通过转让、转包、出租等方式,依法、自愿、有偿流转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使土地逐步向技术强、资本足、巧经营、善管理的能手集中,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br/> 3、坚持城镇扩规模,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加快农村城镇化。一是高起点规划。聘请一些理念新、层次高的高等院、校来规划设计;规划时除考虑建设规划,更注重统筹人口布局、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等,同时留有空间、留有余地以便后续开发。二是持续推进城区建设。不断完善城镇配套设施,加快岩城文化广场和仙亭山森林公园、赤岩路和玉山桥、满田春农贸市场改造、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城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实施城区产业“退二进三”、城区企业“退城入园”战略,在城区纸厂已搬迁的基础上,逐步搬迁石风水泥等污染企业和部分重工业,限制城区企业粉尘及噪声等各类污染,严禁沿河企业直排污水。三是逐步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大力发展城镇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就业管理制度、保障和教育制度,全面清理不利于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和法规,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为农民向城镇转移提供制度保障,逐步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城镇集中,实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br/> 三、强化“三项保障”,在创新运作方法上求先行<br/> 1、项目带动,强化支撑。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按照重点项目重点建设、重点支持、重点保障的要求,在保证质量、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推进省级、市级和县级重点项目建设,争取更多的项目建成投产。二是提高项目策划生成水平。立足我县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积极借助高校、科研机构等“外脑”,从政策变化调整中争取项目,从区域合作联动中促成项目,从规划深化实施中挖掘项目,从产业优化升级中策划项目,着力谋划一批产业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大项目,形成“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良性循环机制。三是推进项目落实。加强项目工作督查,制定配套跟踪落实与督查指导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项目工作汇报分析会,对全县项目工作开展情况到实地进行指导与督促,对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进行协调与解决。<br/> 2、破解难题,构筑平台。一是解决用地难题。继续围绕“一区多园”的模式,开拓思路,通过吸引外资、民资等方式多渠道投入,加快乡镇工业项目区建设。大力推广集约用地,强化考核约束,着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应用“倒逼机制”促进项目投资强度和单位土地投入产出率提高,尤其要加快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企业依法实施厂房加层、内部整理和余缺调剂,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二是解决融资难题。发挥鑫融贷款担保公司的作用,同时,借用这一运作模式,发展各类贷款担保协会,扩大信用贷款规模。充分利用民间资金雄厚这一优势,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到中小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充分发挥民间资金在社会融资中的积极作用。三是解决用电用工难题。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电源结构,完善供电网络,全力抓好220KV变电站和太华等3座110KV变电站建设。实施“阳光培训”工程,依托县职专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结合企业用工特点,有针对性举行各类培训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为用人单位培训个性化人才,解决用工需求。<br/> 3、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一是创新工作评价体系。对乡镇下达指标任务,尝试考虑对部分高山区或生态建设乡镇不下工业产值或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而下一些如特色农业种植、农业产出率、森林覆盖率等个性化指标,鼓励发展“飞地工业”或无污染轻工业。对低海拔、以矿产为主乡镇不硬性要求茶叶种植面积,考虑更加严格的工业产值、单位产值能耗、降低污染排放等指标。二是创新人员搭配方式。根据功能区的不同定位,科学选配乡镇班子,统筹调配专业对口干部。在鼓励发展农业的乡镇多配备懂农业技术、会农业推广、善做农民工作等相关人才,提高农业类干部的比重。在要求发展工业的乡镇多配备懂经济、会管理、善经营等相关人才,提高经济人才类干部的比重。三是创新财政分配制度。财政收入主要靠工业,不同功能区,必然造成各乡镇财力的不平衡,影响非工业乡镇的政府正常运作和社会事业建设推进。在财政转移支付方面,县里将根据乡镇不同情况,细化年度财政预算不同标准。同时,继续完善乡镇间对口帮扶制度,加大工业乡镇对非工业乡镇的扶持援助。<br/>(作者为中共大田县委书记)<br/></p></td></tr></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