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的现状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紧密相关,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城乡一体化,值得思考。通过新一轮经济高速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但总体发展仍然落后,与城市发展的差距依然较大。为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发展是必然选择,“城乡一体化”模式也随之应运而生。 一、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城乡一体化即通过城乡之间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统筹规划建设,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由农村向城市集中,工业由分散向园区集中,耕地由一家一户的传统经营模式向规模集中经营模式转变,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不断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使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推行城乡一体化,可以充分将城市和农村的一切可用资源合理化配置,产生合理优化的产业结构,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城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城乡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二、城乡一体化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着以下主要障碍:一是群众观念落后。这是农村长久以来存在的,农民对于城乡一体化认识不够,普遍认为成为城市居民后,失去了原有土地资源,就等于失去了生活依靠,对城乡一体化产生抵触情绪。此外,农村产业集中在第一产业上,第二、三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二是政策环境不优。农民进城的门槛在大多数城市依然较高。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管理过于严格,农民“进城难”。 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不健全,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脱节,造成“城乡有别”。三是建设投资短缺。投资渠道窄,建设投入少,特别是“乡财县管”的社会模式,导致乡镇无力调剂资金,县级财政由于僧多粥少也力不从心。 推行城乡一体化着力点在于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要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平等交换和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的城乡良性交流与互动、达到共融发展的新局面。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但尚未真正融入城市,实现这些人口的市民化,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城镇化质量。二要建立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机制,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加快建立土地、资金和人才资源城乡平等交换机制和补偿机制,提高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要加快城市与农村科技文化等多方面交流,提高以城带乡的发展能力。四要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大政府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实施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标准,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并轨。 三、我老秘网市城乡一体化实施成效及展望 铜陵历来有先行先试的光荣传统,早在2008年就被确定为安徽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形成了“铜陵模式”,在全省、全国形成影响。 一是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明确了“一带两翼、两核三城、城乡一体”的空间架构,以“城乡空间有机统筹、城乡经济互动发展、城乡生活公平等值”为总体目标,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集中、城乡协调的居住生活区、产业集中区、生态保护区。 二是城乡产业一体化布局。加快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建设“1+4+3”产业发展园区,初步形成既保持相互联系,又错位发展的产业分工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城乡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融合城乡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三是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以高速公路为依托,六纵六横的干线为骨架,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无缝换乘,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城乡供水“同网同价”。城市管道燃气逐步向中心村延伸。在全省率先将电信覆盖到自然村。形成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网络,全面拉开城市框架。 四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强化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率先实施高中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制度和学前教育标准化建设,出台中小学教师交流管理办法。强化城乡卫生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基本药品零加价制度全覆盖,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标扩面,实现城乡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 五是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推进。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大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大美好乡村建设力度,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防治,加快国家首批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建设。 六是城乡综合改革一体化配套。制定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包括土地、住房、社会保障、就业、教育、卫生、民政等相关配套政策,推进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公共福利制度。在全省首次全面建立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推进“同城同等待遇”。全面开展综合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区直管社区体制。□张 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