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大秘书 发表于 2009-2-16 16:17:18

建好“四城”谋先行 努力推进新跨越

<table bordercolor="#669900" width="77%" border="1">
<tbody>
<tr>
<td valign="bottom" width="100%" bgcolor="#ccffcc" height="36">
<p align="center"><font color="#669900" size="4"><b><span style="LETTER-SPACING: 4px">建好“四城”谋先行 努力推进新跨越</span></b></font></p></td></tr>
<tr>
<td bordercolor="#ffffff" bordercolorlight="#ffffff" width="100%" bordercolordark="#ffffff">
<center></center>
<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盛福江</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 150%"><br/>  今年省委作出了“科学发展、四求先行”的重要部署,市委提出了“强化主轴、壮大两翼、块状推进、连片发展”的区域发展布局和“突出工业、提升工业,加强农业、做特农业,培育三产、搞活三产”的产业发展思路。面对省、市委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我县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持续实施“四城”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拓展思路、明确目标,进一步积极运作、主动作为,发挥自身优势,着力先行先试,发展主业凸显、产业集聚的特色经济,在推进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中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服务三明加快崛起作出新贡献。<br/>  1、明确目标,强化先行意识。按照市委提出的“构筑生态优越、特色鲜明的西北一翼”区域发展要求,进一步发挥建宁在海西前锋区域中的前锋地位和作用,在全市西北一翼中积极争创一流,力争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高于西北一翼六县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000元,年均增长16%;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8000万元,年均增长2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0:35:35,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努力建成全市西北一翼中生态优越、特色鲜明、活力迸发的重要支撑板块。<br/>  2、着眼先行,努力建设“五区”。依托资源和即将形成的区位优势,挖掘发展潜力,在可以领先的领域勇于先行,在具备条件的领域大胆先试,努力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求先行。一是努力建设海西现代农业示范区。做大、提升建宁在农业发展方面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壮大七大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发展黄花菜、茶叶、红豆杉、能源林、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推进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县、省级土地整理示范县等农业试点、示范及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中介组织,在主动融入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试验区和现代农业合作试验区中持续扩大对台农业合作交流,不断提升农业基地化、标准化、机械化、科技化、产业化水平,建成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二是努力建设海西新型工业新兴区。加快构筑翔飞工业集中区、富强石材加工区等工业发展平台,严格执行企业准入制度,大力引进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高新技术、生物制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开发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要求,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力争用3-5年时间,使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建成闽西北突出工业、提升工业、发展新型工业的新兴区。三是努力建设海西特色旅游精品区。深度开发建宁丰富的旅游资源,突出红色之旅、生态之旅、田园观光之旅三大主题,彰显古之韵、绿之幽、红之魂、花之娇四张名片,积极争创一批3A级景区,打响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旅游品牌。同时,坚持把城市作为景区来规划和建设,做靓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味。力争2010年实现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亿元以上,建成海西特色旅游的精品区。四是努力建设海西闽赣交流合作区。加快建设具有省际优势的闽赣省际物流园区、翔飞综合物流基地和公路物流中心、城乡物流配送中心,新建和改造一批省际边贸专业市场,力争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实现1.1亿元。以发展闽赣省际物流为载体,加强与江西等中西部地区的交流合作,从产业转移、资源开发、劳务输出、文化交流等多方面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建成闽赣边界最活跃的海西与内陆交流合作平台之一。五是努力建设海西生态文明先行区。进一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深化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巩固和提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果,加快中央苏区县水土保持、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农村沼气工程等生态项目建设,努力使生态环境保持全国一流水平,生态经济发展进入一流行列,建成海西生态文明的先行区。<br/>  3、发挥优势,着力打造“四地”。围绕海西前锋区域的产业分工和布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壮大产业实力、加快基地建设中求先行。一是打造海西特种薄型纸生产基地。做大扶强特种薄型纸生产的核心企业铙纸集团,重点推进占地200亩、产能10-15万吨的新厂区建设,使铙纸集团产能达20-25万吨;引导企业抓住负责薄型纸国家标准制定契机,加快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积极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巩固薄型纸产销量和出口量全国领军企业的地位;推进和兴铙山物流、惠天铙山木业等配套项目建设,延伸产品包装、物流配送等上下游衍生产业,壮大产业集群,建成全球最大的高档薄型纸生产基地。二是打造海西非金属矿建材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石材产业,引导均口富强石材加工区加快向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现代石材加工业,力争2010年富强石材加工区面积达400亩,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规模达到闽西北最大。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积极鼓励和扶持紫色页岩烧结砖等新型建材产业发展,建成闽西北最大的页岩烧结砖聚集地。大力发展陶瓷建材产业,充分利用我县瓷矿储量充足,陶瓷建材生产所需配套矿产丰富的优势,以陶瓷建材的基料生产为切入点,在建成闽西北最具规模的基料生产地的基础上,引进发展陶瓷建材加工企业,做大产业集群,建设配套原料自供齐全、产品高档高质的新兴陶瓷建材生产基地。三是打造海西生物能源生产基地。大力宣传、推广、支持无患子能源林建设,引导林农主动改善林业种植结构,抓住冰灾后更新造林和国有林业资源整合契机,引进相关生物质能源生产企业,以公司化的模式建设无患子能源林基地,力争2012年全县无患子能源林基地达30万亩以上,建成生物质炼油企业1家,形成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7万吨皂肽、20万吨有机肥的规模,成为海西生物能源生产基地。四是打造海西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加快锄家井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做大扶强闽江源绿田、文鑫莲业、孟宗笋业、兴辉食品、应德农产品等一批重点食品加工企业,加快引进国内外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延伸带动原料基地建设和仓储、贸易、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力争到2010年全县绿色食品加工业产值达13亿元,建成海西绿色食品生产、出口基地。<br/><br/> (作者为中共建宁县委书记)<br/></p></td></tr></tbody></tabl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建好“四城”谋先行 努力推进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