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大繁荣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中亚四国,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这是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改革开放面临新机遇的时期,新一届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做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决策,将进一步密切我国与中亚各国关系,协调平衡东西部发展水平,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战略基础。打造枢纽港 建设新起点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陕西、西安积极响应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抢抓机遇、顺势突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实施方案》,结合实际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安排部署。其中,对加快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提升国际内陆港功能进行了具体安排。
陕西省委、西安市委主要领导明确要求增强西安综合保税区功能,进一步提升外贸通关效率,构建以西安为中心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和国际中转枢纽港,尽快将西安国际港务区融入国际港口体系。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响应向西开放战略打造内陆地区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的创新举措,是陕西、西安的开放型经济先导区。园区建设发展5年来,依托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3个支撑平台,形成完善的港口功能体系;通过与青岛港、天津港、连云港港、阿拉山口口岸、霍尔果斯口岸等9大战略合作伙伴的密切联系,探索和创造了“港口内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内陆港模式,初步发挥了内陆港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
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目标,为陕西、西安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将破解陕西、西安经济外向度低、开放型经济发展滞后的瓶颈,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发挥面向中亚、西亚、辐射西部的商贸、物流和金融中心作用,使西安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与世界融合,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向纵深发展。
西安国际港务区将紧紧围绕“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原则,立足自身定位,全力以赴、加快建设、完善功能,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大的国际内陆型中转枢纽港为己任,努力推动欧亚物流畅通、贸易繁荣,为陕西、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提供有力支撑。
贸易是核心 通道是基础
经济合作,商贸引领;贸易畅通,物流先行。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商旅路,它以物流为开端,促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汲取与融合发展,造就了古长安的辉煌。如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畅通物流通道、加强贸易往来依然是实现城市繁荣、文化交融,实现中国与中亚、欧洲各国互联互通的前提。
贸易合作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经济带要依托一定的交通运输干线,并以其为发展轴,以轴上经济发达的一个和几个大城市作为核心,发挥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联结带动周围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经济发展,由此形成点状密集、面状辐射、线状延伸的生产、贸易、流通一体化的带状经济区域。
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主要依托横贯亚欧的新亚欧大陆桥,联结带动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涵盖东亚、西亚,中东欧、西欧的经济贸易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不仅是我国地缘战略安全的需要,也是我国拓展经济发展战略空间、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需要。从经济的角度看,其核心是加快我国与中西亚及欧洲的经贸合作,为我国开辟更宽广的商品市场和能源资源供给地。因此,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加快经济带上的国际贸易更是首要任务。
物流通道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际经济贸易合作,其基础和前提是通畅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新欧亚大陆桥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脊梁和大动脉,只有打通这条物流通道,布点物流集散枢纽,建立起以铁路、公路、航运无缝对接的多式联运为依托,形成以信息化支撑和系统化服务为支撑的集疏运现代交通物流体系,才能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搭建强有力的经贸合作“生命线”。一是建立强有力的新欧亚大陆桥国际协调机制,为沿桥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之间相互沟通和协商提供交流平台,协调解决各种问题。二是在保障货物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升通关效率,实现“属地报关、一关到底”。三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铁路运力和口岸换装能力,尽快统一沿桥国家铁路主干线轨距标准,加快沿桥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在此基础上,优化物流枢纽布局,强化信息平台建设,规划和嫁接好贯穿欧亚的铁路和公路等物流主干线,完善运输干线与集散分拨、信息服务和区域配送相结合的物流网络,使其能够辐射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之,只有构筑贸易大平台,开辟物流大通道,实现丝路大合作,才有利于贸易往来、经济合作、区域融合,才能切实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航运促开放 实干谱新篇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深刻领会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构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敢闯善干,坚定不移推进向西开放战略,发挥好国际陆地中转枢纽港的作用,为把陕西省、西安市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具活力的金融商贸物流枢纽做出应有的贡献。
将“西安港”纳入国际港口航运体系。积极优化国际内陆港功能,推进内陆港规则制度建设,全力打造“西安国际中转枢纽港”,力争将“西安港”纳入国际港口航运体系,使之成为国际运输的“始发港/目的港”,发挥“西安港”承东启西、内引外联的作用,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陕西丝路新起点建设的有力支撑。
打造国际内陆型中转枢纽港的重要航线。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宣传力度,壮大平台公司,积极组织货源,提高通关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增加发行频次,降低物流成本,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物流起点,将“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打造成国际内陆型中转枢纽港的重要航线,为做大做强陕西与中亚的经济贸易奠定坚实基础,成为陕西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友谊使者和向西开放的新名片。
积极筹划申报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和正在申报的广东、天津等省市,都是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加上港口服务、临港产业区、贸易外汇结算等内容,作为申报自贸区的核心条件。从这个角度审视,西安国际港务区已经初步具备了自贸区的功能形态。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加强与空港及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联系与合作,按照省、市安排部署,共同努力申报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自由贸易试验区。
建立“中国—中亚经济合作园区”。依托中西部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西安华南城、延长石油、山林国际粮油进出口基地、西部穆斯林食品基地、新疆广汇等与中亚国家合作密切的企业群,建立“中国—中亚经济合作园区”,包括中国—中亚5国能源交易中心、国际内陆港航服务中心、国际内陆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和国际农产品分拨交易中心等“四个中心”,推动陕西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更加广泛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说:“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如今,隆隆汽笛取代声声驼铃,重铸丝路辉煌,丝路明天一定更加美丽。作者:韩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