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急敲门 干部当先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城市转型,是科学发展、文明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不容犹豫、观望和懈怠。铜陵“在全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中走在前列”,是广大干部勇立潮头、冲锋在前的鲜艳旗帜和精神动力。 城市转型,似凤凰涅槃,如浴火重生,任重而道远。越是困难多矛盾大,越需要干部率先垂范。城市转型事业,呼唤敢于担当、矢志前行的英雄模范,要求广大干部在“头号工程”中勇立潮头,争当引领者、领头羊和排头兵。 当好“三器”在先。美国休斯敦、德国鲁尔区、日本北九州等经验表明,城市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为什么转、往哪里转、如何实现转”,是城市转型的三个核心问题。城市转型主体是政府和企业,但在初期,政府热、企业冷和领导热、群众冷的现象在所难免,因为企业和群众没看到方向、没摸到路径、没尝到甜头。因此,广大干部要当“为什么转”的“播放器”,“往哪里转”的“传感器”,“如何实现转”的“加速器”,推动“一班人”,带动“一层人”,影响“一群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解放思想在先。思想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实践充分证明,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工作力度和发展速度。干部能不能解放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事关一个单位、一个行业和一个区域,事关大局、事关长远。解放思想最终成果要看“工作目标是否实现、重大问题是否破解、群众满意度是否提高”,把思想解放成果体现在推动实际工作中,转化为城市转型的持久实践。城市转型没有“本本”可资照搬,有待破解的矛盾和问题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因此,干部要做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和组织者,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宗旨意识,不为过去成绩自满,不为既有经验束缚,不为传统模式局限,破除线性增长思维等思维定势,咬定转型不放松,让服务转型成为自觉行动,让转型发展成为广泛共识,为城市转型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把城市转型的新思路贯彻好,把城市转型的新措施落实好。 提高本领在先。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干部知识结构转型升级,城市转型才能发生化学反应。在知识结构停滞的情况下,对城市转型的认知必然模棱两可,结果是新瓶装旧酒,做事还是老办法,自己不甚了了,只能拖延城市转型步伐。因此,做一名有功底、有能力的好干部,要把提高转型发展能力作为能力建设的第一能力,自觉肃清上班病、走读风、玩乐风,把城市转型的学习、思考、研究与交流当成一种习惯和责任,学用相长,真心实意学现代产业知识,带着问题学发展新方式,汲取精华成果开展实际工作,绝不当“拍额头决策、拍胸脯表决心、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 找准杠杆在先。城市转型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如何抓住城市转型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建设“双示范市”、解决“六不协调”的撬杆在哪里?实现“特一优二兴三”、优化招商引资方式的抓手有哪些?找准先行的抓手,找准转型的撬杆,城市转型之路会更顺利平坦。由于干部处在不同的岗位,具有不同的现实条件、不同的工作内容,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但有条件、有理由在本单位、本领域、本区域成为“行家里手”,在产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在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特色集聚区、突破关乎转型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如招商引资和电子商务)等关键环节,先摸石头过河,找对抓手,找准撬杆,当好“排头兵”。城市转型关键是项目,不论是产业转型、城乡统筹,还是民生改善、社会建设,都离不开项目载体支撑,都必须落在具体项目上。项目工作好字当头,意味着干部要在项目谋划上超前一步,在项目推进上快进一步,在项目成效上提升一步。 敢于担当在先。“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能不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关键看各级领导干部有没有担当、有多大担当,领导干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他还说,要使党员干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同样,有没有一大批敢闯敢试敢担当、善闯会干能担当的干部,决定铜陵城市转型的速度和水平。在城市转型主战场上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要坚决摒弃结构封顶论、多做多错论、等价交换论,坚决消除庸官、懒官、太平官等“慢性病”的损伤。干部敢于担当,就是鼓励干部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不等、不靠、不推、不拖、不怕,不怕矛盾复杂,不怕任务艰巨,不怕硬碰硬,有冲天的豪气、坚强的毅力和强大的承受力,既有再建新功的强烈愿望,也能坦然承担不确定的失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落后找理由,严守八项规定,牢记“两个务必”,践行“三严三实”,守住政治生命线和道德法纪底线,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用实际行动树立效仿和追随的榜样,身先士卒掀起城市转型发展热潮。文/洪建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