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之尾 发表于 2014-8-15 19:19:43

河西区加快下山搬迁积极推进山区库区农户异地致富

河西区加快下山搬迁积极推进山区库区农户异地致富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该区按照人口集聚、居住集中、服务集约的要求,以推进玉溪江库区第二期脱贫致富下山搬迁为重点,抢抓机遇,精心谋划,着力加快山区库区群众下山脱贫展。2008年以来,全区共落实下山异地搬迁群众2609户8675人,其中玉溪江库区1058户3185人,高山远山1367户4844人,地质灾害点184户646人。一、主要做法1、坚持规划引领,确保搬迁方向明。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摸清情况,结合“十二五”统筹城乡建设规划,编制了《河西区下山搬迁五年规划(2008—2012年)》,明确2008—2012年下山搬迁规划目标。计划五年内搬迁安置2930户10000人,其中异地搬迁玉溪江库区群众1080户3000人,山区库区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群众1720户6500人,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30户500人。规划集中安置1200户3800人,续建、新建下山脱贫安置小区6个、安置点4个。规划分散安置1730户6200人,其中自然村向行政中心村、乡镇所在地集聚1444户5370人,向山外库外(衢州市区等)购房搬迁安置286户830人。2011年,紧抓实施欠发达重点县特扶项目的契机,将760户2217人非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下山搬迁列入2011—2013年搬迁计划,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宅基地整理规划及地质灾害点搬迁规划,扎实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统筹推进下山搬迁、农房改造、中心村建设、宅基地整理。2、强化政策扶持,确保群众搬得下。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山区群众异地脱贫分散安置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玉溪江库区群众异地脱贫分散安置的实施意见》,对全家外迁或到乡镇所在地、行政中心村购(建)房产分散安置的农户,在与乡镇签订下山异地脱贫分散安置协议、拆除原住宅后,给予5600元/人的下山异地安置补助,对自然村整体搬迁农户拆除原住宅后再给予2500元/人补助。根据不同安置模式,有针对性地出台了《关于玉溪江库区第二期脱贫致富工程公寓式安置的实施意见》、《关于黄坛口摇篮脱贫小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玉溪江库区第二期脱贫致富工程廿里四期(后山小区)建设和安置的实施意见》,在5600元/人建房补助和自然村整体搬迁2500元/人补助的基础上,对公寓式安置农户再给予20000元/户或5000元/人购房补助。同时,按低于成本价提供住房,在购房基准价基础上,给予人均不超过30平方米、每平方米150元的购房优惠;原住宅拆除及附着物按有关规定补偿。2011年出台的《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加快推进农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对自愿放弃农村宅基地到衢江新区或其它城镇购买商品房的农户按复垦面积给予2—6万元/户的奖励。2008年以来,争取省、市财政下山搬迁项目补助资金6533.44万元、区财政安排资金1976.5万元,用于缴纳玉溪江库区群众安置小区报批规费、小区建设和整体搬迁农户补助。3、科学合理布局,确保群众稳得住。结合块状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按照“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要求,采取“梯度转移和整体搬迁相结合,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相结合”的办法,选择交通比较方便、经济比较发达、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区域,在中心镇、中心村规划建设“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下山搬迁安置小区(点),小区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并配套建设来料加工等村级物业用房。先后规划建设(在建)廿里后山小区、黄坛口乡摇篮小区、上方立模新村、大洲东岳小区和峡川镇乌石坂脱贫点等设计合理、设施完善、立面统一、品位较高的下山脱贫安置小区及农民住房改造建设示范小区。对搬迁农户的子女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给予享受安置地居民同等待遇,如廿里中心小学扩建项目建设3700平方教学楼,重点解决玉溪江库区下山安置群众子女入学问题。4、创新安置模式,确保土地要素活。坚持节约用地与节约成本有机统一,把下山脱贫与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自然村搬迁、农村住房改造相结合,创新机制,盘活空间,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效益的统一。探索公寓式安置模式。在廿里白马新村建成2幢公寓式安置房,库区农户购置一套90平方米公寓房,成本价不到7.5万元,而拆除原住宅实施宅基地整理得到的各项资金补助和原住宅拆除补偿累计达7万元左右,不仅使资金积累不多的低收入农户能够轻松“搬出”,还促进了退宅还耕还林,安置农户拆除原住宅整理宅基地56亩。探索“上坡进林”安置模式。按照“村在山中、房在林中、人在绿中”和谐生态农户建房上坡进林的理念,在荒山坡地建设黄坛口摇篮脱贫小区,实现农民建房既不占耕地、又能复垦原宅基地的生态化、节地型安置。探索统一代建安置模式。针对以往脱贫小区联建式安置占地多、农户自建进度参差不齐、外立面不统一、品位不高等问题,廿里后山脱贫小区以建设公寓式安置房为主,由政府统一招投标、建筑公司统一代建,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探索农户跨村建房模式。大洲镇破解土地和户口两大难题,由镇政府当业主,启动东岳小区建设,将下山异地搬迁农户户口迁入东岳村组建成新的村民小组,按农民建房申批,建设东岳小区,安置龙宫头村、外焦村等山区村农户,实现了农民跨村建房的突破。同时,利用土地综合整治、农房改造等综合手段,有效盘活用地空间,解决农户建房宅基地难题。5、强化后续服务,确保群众富得起。坚持机制创新、服务创新,切实提高下山安置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创业增收活力。加强技能培训。把技能培训作为促进下山群众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发动区内外企业面向下山安置农民招工,引导下山安置农民外出就业。积极发展来料加工,使每个下山安置新村都成为来料加工专业村,让安置地妇女、老人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事做、有钱挣,同时提供农业高效种植模式、养殖新技术、农村经济管理等实用技术培训,使下山农民尽快掌握脱贫致富的实用技术。发展村级物业经济。下山脱贫新村配套建设村级物业用房,租赁给经纪人从事来料加工,村集体收取租金,实现安置农户和村级集体经济“双增收”。结合特扶、移民项目建设,下山安置新村建设来料加工用房8345平方,发展来料加工经纪人49个,从业人员3052人,村均集体年租金收入3万元以上。有序推进住房“两证”办理。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下山脱贫群众就业创业、有利于下山脱贫工作推进的角度,全面摸清底子,落实优惠政策,强化协调配合,有序推进玉溪江库区下山安置农户土地证、房产证“两证“办理。区财政专项安排500万元资金为玉溪江库区农户安置小区缴纳用地报批规费。二、主要成效1、促进了人口集聚。坚持将下山搬迁作为推进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基础设施集约建设和社会事业共建共享的有效途径,异地脱贫小区都设置在交通方便、经济比较发达和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区域,有力推动了搬迁人口城镇化和劳动力非农化,加快了城镇化步伐。如廿里镇建设占地450亩安置新村3个,安置玉溪江库区群众7000多人,有力推动了集镇人口集聚。2、促进了产业转移。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因地制宜,着力培育发展工业、服务业和来料加工业,引导下山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白马新村、新安村、思源村等玉溪江库区一期工程下山安置新村实现农民转移就业2250人,占新村劳动力的91%。3、促进了生态保护。把生态优化、绿色发展作为山区库区发展的根本前提,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通过下山搬迁,减少山区库区人口,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山区、库区的生态环境日趋好转,水资源得到极大保护,促进了生态衢江建设。4、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从改变农户建房方式入手,积极引导搬迁农户多建联建式、公寓房,搬迁农户安置用地与原山区房屋宅基地相比面积大大减少,收到了“政府节约土地,小区提升品位,农民节约成本”的多赢效果。正在建设中的廿里镇后山小区(和美村)占地面积150亩,安置农户817户,其中公寓式安置占78%,亩均安置农户10户。通过整体搬迁自然村开展宅基地复耕,搬迁自然村119个,退宅还耕(林)1321.24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西区加快下山搬迁积极推进山区库区农户异地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