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深圳质量”这篇大文章
今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三个转变”的重要论断,立足国家全局,着眼世界大势,首次将“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有机统一起来,指明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非常切合中国当前发展实际,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深圳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先行一步的城市,曾经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也可以说是“中国制造”的标志性城市。因此,深圳对“三个转变”有着更加切身的体会和理解,而且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在“三个转变”上也见到了初步成效。
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变,是在新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过去30多年,深圳在昔日一个边陲农业县的基础上,迅速建成一座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年均GDP增速达到25.8%,创造了全国闻名的“三天一层楼,三十年一座城”的“深圳速度”,也唱响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深圳观念”。
当前,深圳的发展正处新的“拐点”上。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过去那种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发展模式本身已经难以为继,确实需要一种更有效益、更高质量的发展。同时还要看到,长期高速发展也带来新的问题,比如环境问题、空间资源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等,同样需要我们创新思路去加以解决。再加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不再简单地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普遍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此外,打造“深圳质量”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路径。深圳作为一座经济发达城市,在成本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则更需要通过提升创业环境、就业环境、生活环境的整体质量,全力把深圳打造成综合环境最优的城市,以此增创新的竞争优势。
为此,我们顺应形势变化,在2010年就制定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在过去创造“深圳速度”的基础上,鲜明提出了建设质量强市、打造“深圳质量”这样一些新的目标,首次提出要实现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的跨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城市的发展成果与社会的进步、民生的改善更加吻合。
把“质量”作为“第一性”的追求
“深圳质量”不是对“深圳速度”简单的否定,应把“深圳质量”与“深圳速度”联系起来看。因为没有一定的速度,发展就无从谈起;没有质量作为保障,发展也将不可持续。因此,我们新时期追求发展速度,着重考虑实现速度的方式和路径,绝不能刻意地“为速度而速度”。相反,我们追求的速度一定是“健康、协调、可持续的”。进一步说,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我们就是要在速度与质量之间,旗帜鲜明地把质量作为“第一性”的追求。如果说,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曾经创造了“深圳速度”,引领和带动了全国的改革开放,那么今天,深圳更要带头倡导和践行“质量引领”的理念,率先打造“深圳质量”,继续为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特区应有的贡献。
努力实现管理和技术“双轮驱动”,为新时期质量建设提供保障
打造“深圳质量”,就应在管理和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实现“双轮驱动”。过去我们的经济社会管理往往大而化之,社会的法治化程度、诚信水平也比较差;在新时期,更加需要通过制度的建设、管理的加强,来为整个城市发展质量的提升提供保证。深圳现在提出建设“一流法治城市”,就是为“质量强市”建设奠定制度基础。
同样,质量的提升也要靠科技创新来保障和支撑。国外一些产品质量更高,其实就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在这方面,深圳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过去30多年创造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奇迹,也创造了科技自主创新的奇迹。近期,国家正式批复支持深圳建设“自主创新国家示范区”。这是党的十八大后国家批准建设的首个示范区,也是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示范区,为我们打造“深圳质量”提供了保证。
深圳率先尝到了“三个转变”带来的甜头
几年来,深圳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质量提升行动和自主品牌培育计划,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初步走出一条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子,可以说率先尝到了“三个转变”的甜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经济发展方面,质量型增长特征更加明显。深圳现在是单位面积经济产出最高的城市。深圳在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面积上,经济总量去年达到了145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了4700亿元。2013年人均GDP达到2.2万美元,超过曾为“亚洲四小龙”的我国台湾地区。每平方公里产出GDP超过1亿美元、产出全口径财政收入超过2.4亿人民币,均居国内大中城市首位。
科技创新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尤其是科技和产业创新能力和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逐步缩小。2013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突破4%,接近韩国水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过1万件,占全国的近一半,连续十年居全国城市第一。以新能源、互联网、生物、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50%,已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涌现出中兴、华为、腾讯、比亚迪等为代表的“深圳创造”产业群。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深圳率先实施了低碳发展的十年规划,率先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迈出了用市场机制促进低碳发展的“第一步”。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7700多辆,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最多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在中国大城市中保持在最佳水平。2013年万元GDP能耗、水耗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5和1/8,均处于全国最低水平;PM2.5处于内地副省级以上城市最低水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提前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7平方米,均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自主品牌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深圳的世界名牌产品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中国名牌产品80多个,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过去内地做加工贸易,没有自己的品牌,但现在不同,我们不仅有了自主品牌,还走向了国际化。
此外,深圳的人民生活改善、城市功能、服务管理、人文环境、公共文明程度等方面也进一步提升,正朝着更加完善、更具质量的方向发展。这些都标志着深圳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也让深圳对于实现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转变”更具信心、更有底气。
以建设“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契机,在践行“三个转变”中发挥经济特区的引领示范作用
深圳这些年来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也得到国家层面的充分肯定。去年8月,深圳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严格审核验收,成为全国首个被授予“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市”的城市。
为抓好“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市”建设,深圳结合当前的全面深化改革,整合相关政府部门力量,成立了全国首个“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探索构建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监督有力的“大市场、大质量”监管格局,更多强调事中事后的监管,同时推动市场和企业自律,来确保整个质量目标的实现。我们寄望于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来推动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各尽其责、各就其位”,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
新的发展时期,深圳作为首个获得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授牌的城市,在实现“三个转变“的道路上肩负着先行先试、示范引领的崇高使命。我们将以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为建设“质量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特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中共深圳市委书记王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