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失地农民就业瓶颈
随着我老秘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桥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西湖新区、东部城区、南部城区的整体推进,公益事业的突飞猛进,大量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愈来愈多,失去土地后由农民转变为市民,无稳定的职业和一技之长,因此破解失地农民就业瓶颈是政府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工作之一。宏观指导与微观服务相结合。破解失地农民就业瓶颈首要之举,就是政府要及时向广大农民宣传党的农村方针、政策,让农民了解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家产业政策、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循循引导失地农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就业。同时要做好服务工作,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办理身份证、计生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等问题,为有创业愿望并有一技之长以及参加各类培训的人员,帮助落实一个经营场所,解决一笔小额担保贷款,推荐一个创业项目。在证照办理上要公布操作流程和办事指南,提供行政许可申请格式文本,牵涉到多家部门审批的项目要并联审批,实现一家牵头,一口受理,同级征询,同步审批,限期办结。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热情服务于农民就业、创业工作,不但要一路大开绿灯,而且要开辟绿色通道,进行跟踪服务。 对失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结合阳光工程、民生工程对失地农民进行专业对口培训,把对失地农民技能培训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加大培训力度,与园区企业联系,进行订单培训,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训什么样的人才。实行就地就业,因地制宜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做到培训有目的,学后有收获,年初有计划,半年有分析,一年有总结。采取电化教学与现场观摩相结合,聘请专家授课与以身说教相结合,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相结合,春节期间突击学与常年开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培训,使失地农民普遍掌握一两项技能。积极引导青年农民参加职业教育,为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开拓劳务市场,有序组织劳务输出。成立中介机构,开拓劳务市场,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和引导作用,及时把握市场需求,多渠道、多层次、多区域地组织劳务输出。开展人力资源市场和基层就业服务平台示范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失业登记、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及时收集汇总辖区内失地农民就业、失业情况,做好动态登记信息的整理汇总工作。组织有关人员到大中城市和相关企业联系,收集用工信息,同时加强与本地在外名人和成功人士联系,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有序组织劳务输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不定期地举办用工推介会,积极开展重点产业、行业、重大项目企业用人需求情况调查,及时发布岗位用工信息,实现就业信息市、县、乡镇、村四级互通互联。积极做好失地农民就业技能鉴定,加大劳务市场培育和管理力度,净化劳务市场环境,减低失地农民就业风险。 成立集团,促进就业。充分发挥能人效应和乡土人才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组织本地木工、瓦工、油漆工、装潢工、烹饪人员、家政服务、缝纫等能工巧匠,组建建筑装修、家政服务、服装加工、餐饮服务等各类集团或行业协会,承揽业务,此举不但能提高创收效益,而且还能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鼓励失地农民创业。制定失地农民创业激励政策,在土地征用、项目审批、证照办理、资金贷款、税收返还等方面要予以扶持,真正做到用地上优先落实,资金上优先保障,项目上优先安排,财税上给予更长的减免期,要切实解决失地农民创业项目选址难、用地难、落地难以及融资难问题,在技术咨询、信息咨询、法律咨询、创业辅导等方面予以指导,帮助失地农民撰写创业项目,做好创业项目论证、筛选、申报工作,鼓励失地农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用活土地补偿资金,实现自我积累,滚动发展。帮助失地农民创办的企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经营机制,完善治理结构,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减低企业运行成本,依靠自身力量做大做强企业。引导懂科技会经营的失地农民到异地承包土地、水面、山场,发展农业生产,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创办龙头企业。引导失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从事家政、饮食服务、经商、运输等二、三产业,逐步使失地农民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筑巢引凤,树立形象。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诚招天下客,广迎四海商,吸引众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我老秘网市安家落户,投资生产,谋求发展,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条件,确保失地农民有稳定的职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 □刘学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