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之友 发表于 2014-7-17 13:00:00

领导干部怎样树立良好形象


由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主持撰写的《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列举了村干部、基层官员、高层官员、执法官员以及准官员五个高危官员群体,将其面临的五大形象危机描述为:不雅事件成贪官标签;露巨富触犯公众;“被牵连”事件有增无减;“误伤”“恶意中伤”增多;“被危机”成为新焦点。官员形象危机处于高危状态,危机事件高发、易发,社会负面影响增多。
  有这样一些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或误把“面子”当形象;或攀比封建官吏的“排场”;或异化了现代政治文明规范;或扭曲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形象。还有一些党员干部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也受党教育多年,本应具有儒雅之气、和悦之气、一身正气,可是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俗气、流气、痞气、匪气、霸气、官气…… 一些官员获得了足够的“面子”,可是对党和政府、党员干部的形象造成了致命的伤害,不仅造成了不良的社会观感,也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反感、愤怒与质疑,党员干部的公仆形象被这些“讲面子”的行为给伤害、涂抹和贬低了。
  这些党员干部的不良形象与作风的形成,不是一时而成,而是在长期执政下慢慢积累起来的。长期以来,一些党员干部患上了“执政积习症”——习惯于高高在上、养尊处优、颐指气使、专横跋扈,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30多年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一些党员干部得了“富贵病”——太平无忧、坐享其成、贪图享受、挥金如土,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流行;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与发展,使一些党员干部传染上了“市场负面”流行病——求利性、竞争性、等价交换、经营自主原则侵入肌体,投机钻营、金钱至上、投机取巧、特权意识、唯利是图,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抬头。一些党员干部甚至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带进党内政治生活中,把权力、地位当成了利益交换的筹码。持续30多年的开放环境,使一些党员干部感染上了“精神缺钙与色盲症”——受到西方腐朽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言必西方、不辨中西、及时行乐、自甘堕落、妄加自贬、不分良莠……一些党员干部已经不清楚或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依靠谁、为了谁。
  党员干部的形象直接关系到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评价,进而影响到全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古人云,“上有所为,下有所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干部树立良好形象的核心,是要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这不仅关乎自身,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指向。树立良好形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良好人品树形象。习近平同志曾指出,“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古人说:‘百行以德为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道德问题上,党员、干部无疑应该比普通群众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立德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之基;有德是领导干部立身为官之本;修德是领导干部洁身自好之源;守德是领导干部建功立业之方。“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做好人不一定能做好官,但做好官必须先做好人。作为党员干部,只有把品行作为立身之本,把官德作为从政之要,才能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权力观,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革命斗志,权重不谋私、功高不自傲,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时,要有容纳百川的胸襟、光明磊落的品质和顾全大局的风范,用高尚的人品和良好的形象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党员、干部与群众。
  增进党性树形象。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讲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焦裕禄、沈浩等先锋模范能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就是因为他们对党无限忠诚,心中有党性支撑。要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和沈浩精神,见贤思齐,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始终与党同心同德、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
  多读书籍树形象。自觉加强学习,防止无知而无德。2009年11月12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只有把学习搞好了,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才能提高理论素养、掌握正确方法,才能培养起健康的生活情趣,真正提升精神境界,不断改造主观世界。”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要辨识黑白良莠,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理论上的清醒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的纯洁;善于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世界上一切先进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陶冶高尚情操;自觉学习党章、制度、法律法规,始终绷紧“先进性”这根弦,不做违背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事情。
  严格自律树形象。为官要保持“四个距离”:对待名利保持远距离;对待人民保持近距离;对待领导保持等距离;对待工作保持零距离。群众评价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品行端不端、形象好不好,一般是看他对自身要求是否严格、个人行为是否端正。面对各种诱惑,依靠组织管、同志帮是树好形象的一种途径,但更重要的是严格自律。要勇于“自视”、内省,善于解剖自己,经常给大脑洗尘,清除思想污垢,净化内心世界,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常修为官之德,常思贪欲之害,不断提高思想境界。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做到知荣辱、明是非、辨美丑、慎行止,切实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要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制度纪律的严肃性、权威性,凡是明令禁止的事,坚决不做;凡是要求党员干部做好的,自己首先做好,始终保持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接受监督树形象。自觉接受组织、群众、制度和媒体监督,及时校正道德修养上的偏差。要强化组织观念,自觉接受全方位监督。不仅在八小时以内,八小时以外也要自觉接受组织、群众监督,特别是在用钱、用权、用人等敏感问题上,自觉接受严格的督导;要经常向组织汇报自己工作圈、生活圈、社会圈和家庭圈情况;要自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决摈弃各种有悖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污垢,真正做到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止之于启萌,绝之于未形”,始终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和高尚。作者:郑伟明

竹梅老翁 发表于 2014-7-27 11:06:2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摸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笔者认为,敬畏是做官为人的应有品格,是党性修养的具体体现。敬畏,做官为人都需牢记于心。
    敬畏群众是前提。密切联系群众是作风建设的核心。一方面,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敏感问题;另一方面,切实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解难事,真正做到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领导干部履职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敬畏组织是根本。组织为干部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平台,没有了组织,个人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毫无用武之地;敬畏组织,就是要增强对组织的归属感,将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单位事业发展之中,自觉抵制歪风与邪气,以优秀的品格和一流的业绩,赢得组织上的认可。
    敬畏责任是关键。领导干部掌握着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权力。权力意味着责任、意味着使命、意味着服务。敬畏责任、牢记使命,是一个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一种态度、一种作风、一种价值观。在履职时,既要对上负责,也要对下负责;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既要对今天负责,也要对明天负责。
    敬畏法纪是保证。法纪既是对个人的约束,又是对个人的保护。在法治社会,任何法纪都是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触碰不得。对法纪存有敬畏感,就会多一些自律、少一些盲目;多一些自省、少一些放纵;多一些心安理得、少一些心慌意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领导干部怎样树立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