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 发表于 2014-7-9 18:23:42

对EE县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对EE县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4月上旬,我抽出3天时间,先后走访太昌、和盛、焦村、瓦斜、湘乐、盘克等7个乡镇,下田间、到地头、入农户、进果园,就全县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与乡村干部群众,特别是与果专业户、经营大户面对面的谈心交流、请教学习,我对当前全县果产业发展状况有了一个更清醒、更透彻的认识,也引发我对发展果产业一些更深入的思考。

  一、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有偏差。在几天的调研中,我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思想认识问题仍然是我老秘网县果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所在。认识不到位,理解不透彻,抓工作的措施就会产生偏差,产业发展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成效。一方面,一些乡镇和部门在工作指导上有偏差。前多年,一味地强调当年完成新栽多少面积,贪图栽植上的大面积、规模化,实际成效怎么样很少持续关心;一味地强求连片栽植,抓大点、栽大片,本想通过规模效应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农户栽果务果,但乡村投资栽植之后,没有落实好责任主体,管护责任全在政府,成了“政府园”、“乡村园”;同时,在连片栽植过程中,乡村干部没有充分考虑到群众一家一户人口、土地、地形等差异。我在太昌乡就了解到有的户两三口人,2、3亩地,所分地块窄而狭长,栽两行担心和邻居产生地界纠纷,栽一行,既浪费耕地,又影响耕作,在收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树苗造成损伤,两三年下来,树苗就寥寥无几了。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群众在发展果产业上思想转变慢。部分群众仍然认为果树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费劳力,不如打工或者做小生意来钱快,思想上不大接受果产业;一些群众所在村组搞建设,征去了部分土地,剩余的口粮田面积不大,担心栽植果树后,自己不会管护,难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不如种粮心里踏实;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现在有些年轻人对果产业没有感情,自己不愿意在家从事生产劳动,外出打工后,又极力地反对上了年纪的父母在家栽植果树,即使乡村栽下了,私自毁坏、砍伐的现象也不少。

  二是干部作风不实。干部有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效果。在抓果产业上,一些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在示范点的规划建设上不尊重群众意愿,不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摸实情,一味地强求在公路两旁集中连片建,在这些区块投入了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一些发展愿望强烈、零散地块或偏远地块群众的支持力度不大,规划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在落实面积上搞一刀切,我在焦村镇部分沿路村组了解到,前几年一直强调,凡是示范区规划之内的,都要统一栽成果树,群众的思想工作做不通时,就动用行政命令,有时甚至激化了干群矛盾,经常出现政府前面组织栽,群众后面人为毁,处处栽树不见树,年年栽果不成园的窘境;在苗木选购上责任心不强,调运苗木时把关不严,以致苗木品种不纯、质量不高,三五年后,结出的果子没达到当初承诺的品质,群众没有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比如,太昌乡有干部就提到,在个别点上,林业部门给群众说栽下的是“红富士苗”,但结出的是“秦冠果”,群众找上门来,让乡村干部无法解释。

  三是全方位服务不到位。果产业工序繁杂,涉及到育苗、栽植、施肥、修剪、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服务跟不上,就会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乡镇和相关部门在服务上还有脱节的现象。在落实责任主体上不明确,许多乡镇对流转回来的地块,不能及时将经营管护的责任靠实到具体责任主体,也没有及时督查检查村组落实管护措施,放任自流。部分农户管护不力,甚至任果树自生自灭,五六年后,不见开花结果,就被砍掉烧柴;有的农户为了获取政府的补偿金,随意种植高杆作物,生产过程中农用器具对幼苗擦擦挂挂,破坏严重;还有一部分农户,家中缺乏劳动力,无法落实各项管护措施,或是管护方法不当,幼苗不断损毁,难以成园。在解决发展瓶颈上不用心,乡村、部门对土地流转、兑现补偿、经营管理等具体问题不能及时跟进解决。例如一些栽植地块过于分散,企业和大户感觉管理成本高,不愿承包;一些群众有发展愿望,但是不懂栽植管理技术,乡村服务没有跟进,果园长期处于粗放管理状态,效益不高;一些乡村对农户的栽植补偿没有长效机制,常常不能及时兑现,致使群众对工作不支持,甚至人为破坏。在科技培训指导上不精准,县乡技术人员跟踪指导不到位,大多数果农栽培技术不规范,管理方法不科学,对一些技术要领掌握不准,果园经营管理不善,效益上不去。有些老果园因病害严重,缺乏有效防治措施而挖掉,在群众中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在产品销售上不经心,许多果农市场化经营理念弱,政府和乡村干部又没有及时引导和帮助,没有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在市场化运作中的优势。群众没有同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体,担心农产品市场风险大,担心果价格不稳定,害怕果贱伤农。

  四是典型带动不充分。各级对EE果的宣传推介力度还不够大,品牌效应还不明显。比如,山东、陕西有些地方果论个卖,一个甚至能卖到8-10块钱,而我们这里每斤最高不超过4块钱。对一些发展好的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栽植大户,还没有强有力的扶持、激励政策,没有达到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人的目的。例如,太昌申明村的杨立家,2010年以前是开家具店的,现在改行发展果产业。在开店效益最好的年份,一家人平均收入3.2万元左右,还要赔上几个人的劳力。现在,他和老伴经营5亩果园,轻轻松松年收入5万多到6万元,比过去多了近一倍,还可以在家照顾孙子,儿子、媳妇两人还可外出打工,收入6万多,全家年收入相比做家具增长3倍多。他给我算账,一亩果园每年至少能净赚7000元到8000元,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按照1块钱1斤小麦计算,能买8000斤小麦,而每亩地每年产800斤小麦这是好年景的水平,可见差距之悬殊。肖家村肖吉祥经营10亩果园,2013年纯收入17.8万元,这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实实在在的成功案例,问题是,对我们身边的这些成功例子宣传推广不够,许多群众不知道,即使一部分群众羡慕在心里,也没有落实到自己栽果致富的具体行动上。

  二、对发展果产业的几点思考

  经过走村入户调研,我认为,果产业作为我老秘网县的三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培育,已经初步形成规模,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和促进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对于发展中宣传引导、技术服务、质量效益、工作方法、考核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充分尊重群众的发展意愿和自主权、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实现由粗放经营向科学栽管,由行政推动向市场引导,由追求数量规模向注重效益品牌的转变。

  一要注重政策引导。目前,无论是从国际国内市场形势看,还是从我老秘网县立地条件来看,我们将果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都是非常正确的。但要将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增强政策的持续性,坚定干部群众发展果产业的信心和决心。首先,要引导干部改变过去重栽轻管、重规模轻质量的做法,完善全县果产业发展规划,尊重群众发展意愿,一个点一个点的发展,不强行连片栽植,不刻意将果园向公路沿线集中。例如,从2011年开始,我们调整了相关政策,对栽植面积和区域再没有作硬性的规定,由乡村根据实际,动员群众自选地块,自愿发展,干部群众都很认可,积极性也很高。其次,要加大对有栽植能力、有管护技术的群众、专业大户和企业集团的政策支持、倾斜力度,鼓励引导他们积极发展经济合作组织,借用社会力量,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联合起来,实行规模化生产,增强群众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比如,焦村镇引进了陕西海升集团、同益公司等企业参与果产业发展,引入专业管理团队,实行工业化生产,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钱,群众很乐意这种发展模式。再次,要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进村入户算账对比、培育典型示范引导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引导,逐步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调动积极性,坚定发展信心。近期,我们组织乡村果农赴陕西西安、宝鸡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让当地种植大户现身说法,与我们的果农面对面切磋栽植技艺。通过“算经济效益账、算家庭团圆账、算子女成才账”等方式,引导群众经营果产业,走上致富道路。

  二要强化技术服务。技术保障是做大基地、壮大产业、提升效益的关键。果农的技术水平是促进果产业提质增效的基础。必须稳步扩大对外科技合作交流,与省内外农业技术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借助农业院校的专家和技术优势,对我老秘网县的专业技术人员、土专家进行培训提高。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从相邻地区聘请一些经验丰富、较为知名的果树专家,作为县上的技术顾问,长期进行培训指导,引入高新企业帮助农户育苗,加大矮化密植技术推广力度,提高果园成园率,做好老果园的改造,更新品种,提升品质,增加群众收益。县上每年要有计划地从大专院校选录一批专业对口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县林业局技术力量。进一步发挥乡镇果树服务队的作用,把示范户中的“土专家”吸收或招聘进服务队,分赴乡村和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服务和指导培训。加强乡镇农民技术服务中心建设,推行“143”技术到户机制,使农民技术培训工作经常化、现场化,逐步形成县有技术中心、乡有培训中心、村有科技示范户、户有科技明白人的技术服务网络。

  三要提高整体效益。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这就是效益。果产业整体效益的提升,不只体现在销售环节,而要栽、管、产、销并重,寻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今后在发展果产业上,栽要优质化,管要高水平,产要有龙头,销要有组织,厘清各方的责、权、利,实现产业化生产。积极推广矮化密植园和生态有机园,缩短成园周期,提高经济效益。重点推行规模推进、联户发展、能人领办、大户承包和分户经营等“五种”发展模式,培育果栽植专业村、专业户。在运销上,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对外开拓市场,建立窗口,树立品牌意识,充分挖掘“宁州”牌果的优势,加强质量管理,增强无公害果品的生产、认证,扩大市场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树立EE品牌,建立EE信誉。在加工增值上,鼓励已有资本积累的大户建库贮藏,调节市场,淡收旺销。对全县已经建成的以庆新果业公司、通达果汁厂为龙头的果贮藏、加工、运销等19家企业,在现有生产加工能力的基础上,加大扶持力度,促其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产能,服务果农,造福群众。同时,还要采用招商引资、启动民资、鼓励现有企业滚动发展等办法,培养一批果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进行连片规模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加工增值,群众增收。

  四要改进工作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典型引路,滚动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基础较好的村组先行先试,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优质高效示范户和示范园,使每个乡镇都有几个示范村组,每个村组都有一批示范农户,辐射带动周围群众增强信心,加快发展。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解决发展果产业用地不足,形不成规模的问题;一些群众有发展果产业愿望,却无资金、缺劳力的问题;部分群众无技术、不经心,粗放经营的问题,引导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推动果产业规模化发展。多采用群众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宣传引导,严禁简单粗暴、违背群众意愿强制栽植。以增加群众收入为原则,坚持愿意栽则栽,不愿栽的引导到合作社或企业务工获取报酬。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对有积极性的群众给予重点扶持,促使其精心管理,提升效益。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实行产业化经营,农民或参股分成,或入园务工,学习技术,增加收入。例如,湘乐镇樊湾村去年在市委夏书记亲自关心衔接下,与河北省泊头市王武庄镇金马驹村建立了果产业合作关系,实行订单种植,不但极大地提高了果的商品化率,而且大大增加了果农的收入。焦村镇引进海升集团承包1500亩地,进行规模化种植,群众在自家地里打工还赚钱,按照每天50-80元的工价计算,1个女劳力10天左右就可赚到1亩小麦的产值,群众既能得到土地分成,又能获得务工收入,还学会了技术,实现了“多赢”。

  五要完善考核体系。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出台全县果产业考核奖惩办法,从乡村发展实际出发,制定考核指标,避免一些干部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在发展导向上,不仅要看栽植面积、栽植质量,更要看群众接受程度、管护措施落实情况、保存率和成活率,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工作成绩突出者进行重奖,对工作作风粗暴,搞强迫命令的要从严问责。对管护不力、前面栽后面毁、迟迟成不了园的现象,要加大追究处罚力度,改变一些乡村重栽轻管的思想和行为。杜绝盲目跟风、急功近利、行政推动现象,多了解群众的发展意愿,站在群众的角度审视发展现状,增强群众发展的自主性,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让群众积极参与进来,行动起来,确保栽一亩、活一亩、成园一亩、群众受益一亩,真正让果树变成群众的“摇钱树”,果产业成为全县的“黄金产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EE县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