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形式主义恶性循环
打破形式主义恶性循环形式主义是“四风”之首。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各地都强调要力戒形式主义,但在实际进程中,有的单位过于重形式而不重内容、过于重口号而不重效果,在反对形式主义时,又难免陷入新的形式主义之中。
“形式主义害死人”。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地方组织学习,过分追求开了多少会、抄了多少笔记,乍一看费了不少力气,问上几句,能记住的内容却寥寥无几。有的地方搞组织建设,口号、标语贴满墙,各类名目的台账装满柜,看上去工作周到细致、活动丰富多彩,当事人却连“三会一课”都说不清。有的地方征求意见,表格千篇一律、冗长复杂,群众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对此,一些基层干部也表达了厌倦,但又十分无奈,似乎没有这些形式、套路,就没法体现活动进展与成果。
写心得体会、做活动台账、发意见表格,都是推进活动的有效方式,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求形式、做样子,过于追求修饰其形、美化其表,把方式方法当活动成果来展示,就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恶性循环中。究其原因,或是名利思想在作怪,学习不入脑入心,只为让领导看见,让领导满意;或是存在畏难情绪,面对矛盾真刀真枪搞起来,弄不好会引火烧身,不如以形式来应付更省心;或是“本领恐慌”,不善于结合实际,只能走一些“程式化”“套路化”“机械化”路子。
当“形式主义”屡屡在反对形式主义中获得重生,改进作风的举措时常在口头上“落实”、实践中“落空”,形式主义就会成为横在党和群众之间的一堵无形之“墙”。老百姓看干部就看实在不实在,老百姓就怕空洞无物、不干实事。因此,看一个地方活动搞得扎实不扎实,不能光看声势大不大、氛围浓不浓、台账做得漂不漂亮,而要让群众来监督,请群众来评判。只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功夫用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就一定能铲除形式主义生根接枝的“土壤”,打破形式主义恶性循环。(摘自《大众日报》)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级都在开座谈会,都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都在写心得体会材料。心得体会材料怎样写深刻,我赞成张新民的意见,勿以长短论深刻。长就深刻,非也。当年彭德怀写了8万字的检讨书,毛泽东说他是翻案书。短就不深刻,也非也。1974年,“四人帮”借批林批孔批周公,周总理也违心地作过检讨,1975年四届人大组阁时,毛泽东却坚定地说:总理还是我们的总理。
现在不少地方开座谈会,高频率出现的词汇是:政绩观偏差、脾气太大、特权思想、为官不作为、老好人、远离基层、秘书提包、明哲保身……这些问题泛泛而谈,再长也不深刻。就像前几年一样:存在问题——好喝酒;问题原因——酒好喝;整改措施——酒喝好;今后打算——喝好酒。这样只能流传一些笑话。
开座谈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心得体会,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对照,是对症下药。是政治问题就检讨政治问题,是经济问题就检讨经济问题,是作风问题就检讨作风问题,是人品问题就检讨人品问题,不能都是千篇一律的农副产品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