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红尘 发表于 2014-7-2 15:32:09

浅谈基层派出所如何加强群众工作能力建设

在今年的全市公安局长政委会议中,市局强调要切实加强五个方面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公安机关驾驭复杂局势的水平。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坚持民本导向,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能力建设。而加强群众工作能力建设,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作为直接面向广大群众的基层派出所,就必须坚持民本导向,加强群众工作能力建设,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力提升公安机关的治安驾驭能力。

  一   当前群众工作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社会矛盾突出,群众支持派出所工作意识不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治安形势日益复杂,诸如征地拆建、房产争议、宅基地权属、家庭矛盾、劳资债权、医疗纠纷等到引发的各类纠纷日益突出。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人际关系的改变导致个人主义思想滋长,社会正义感、责任感淡化,给基层派出所开展经常性的群众工作带来难题。群众主动支持派出所工作的意识淡化,民警上门走访碰到群众面难见、门难进的现象时有存在。基层民警在群众工作中稍有闪失,也会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

  (二)少数民警的个体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基层警力不足,民警招录时对象不仅仅局限于警校生,首先表现在少数民警对待业务不熟悉,在如何与群众打交道、做群众工作等方面的方式方法欠缺,在实际工作中不知道如何开展群众工作,不了解群众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不懂得怎样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怎样与群众打成一片。其次是工作作风不深入。与群众接触少,入户调查不深入,走访中存在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再者是存在畏难现象,一碰上难以处理的事情就向后缩,影响了执法的公信力,有损公安在群众中的执法威信和自身形象。最后,极少数民警特权思想严重,常以管人者自居,办人情案、关系案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对群众缺乏感情,漠视群众利益,工作中还存在“冷、硬、横、推”等伤害群众感情、侵犯群众利益等问题,造成了与人民群众的疏远。损害了民警在群众中的声誉和良好形象。

  二、加强群众工作能力建设的几点建议

  伴随着社会转型过程的推进和社会稳定工作阶段性特征的变化,我国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的矛盾问题更多,群众对构建和谐社会标准要求更高。而基层派出所面临着任务繁重、警力不足的局面,这就要求基层派出所必须加强群众工作能力建设,依靠广大群众,发挥群众的力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一)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宗旨观念。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建设的思想基础就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甘为群众的孺子牛。增强群众意识,端正执法思想和执法态度,转变执法观念,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真正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去工作。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决摒弃以管人者自居的错误思想,时刻牢记警察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缔造者,是历史的主人。国以民为本,失去了群众的支持,公安机关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抓好六个能力建设全力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1、强化接处警能力建设。一要做到无条件出警、及时出警,接到群众求助时,派出所民警要尽快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针对案件的性质开展针对性的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依法认真,职责范围外的向当事人提供咨询,告知当事人合理诉求,及时向有关部门联系、移交。二要规范言行,在接处警过程中,要做到“有礼、有法、有节。三要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行工作流程,规范着装,携带装备器材,接处警登记簿,注重现场证据收集。四要培养民警的自我控制能力,在遇到当事人和群众发泄不满情绪,故意刺激民警,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推搡、辱骂、攻击民警的行为时,民警要坚持依法、冷静、克制,避免与群众硬碰硬,避免扩大事态。五要坚持汇报现场情况,对正在发生的事件,处警民警不足以制止或者控制局面时,要坚持汇报,争取警力支援。

  2、加强基层民警执法能力建设。一是牢固树立基层民警宗旨意识,以理性执法为主导思维,是提高民警规范化执法能力。解决好民警“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思想。二是强化执法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狠抓民警执法办案质量的提高。坚决杜绝基层民警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形发生。首先全力提高民警执法素质。提高执法质量,切实建立执法培训常态化机制,全面推行法律知识考试和执法技能培训,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定期对执法民警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及执法技能培训。其次是全面加强执法制度建设。完善执法制度、严格执法流程、规范执法标准,明确操作规范,确保民警在执法活动中、各个执法环节上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再者是全方位加强执法监督。从源头上严把案件质量关。依托警综平台形成完整的网上执法流程,最大限度的减少执法随意性。

  3、强化打防控手段 提升社会驾驭能力建设。一是严格依法办事、依法办案,解决好民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问题,严查严打“黄赌毒”违法犯罪,让丑恶现象无处藏身,深挖犯罪,严厉打击。切实提高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二是加大社会治安防控力度。对辖区重点地段加强巡逻防控,变静态警务为动态警务,努力做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三是加强治安管理,重点做好重点人员管控、行业场所管控,流动人口管控、娱乐场所管理。突破“治安管事、户政管人”的传统工作理念,从提高管理效能的根本出发,真正落实对人的控制,实现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

  4、强化基层民警服务群众能力建设,深入推进民生警务。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是公安机关践行执法为民宗旨的重要体现,基层派出所民警要强化服务为民意识,杜绝“四难”现象和对待群众“冷、硬、横、推”的问题,推出各项实用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提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开展“网络警务”,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深入推进“流动警务”服务机制, 以“大走访”爱民行动为载体,主动融入群众、深入群众,亲身体验群众生活,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使群众真正的得到实惠,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及时予以解决;向群众反馈工作情况,能给群众办到的和暂时办不到的,都要及时向上级汇报,及时答复群众,提高工作诚信度。。进一步拓宽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加强公安工作的深度宣传,让社会各界近距离感受公安工作,理解公安工作。

  5、加强基层民警调处纠纷能力建设,特别是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基层派出所民警接触最多的各类纠纷事端。处置纠纷看似不大,鸡毛蒜皮,无关大局,但却是许多重大恶性案件、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因此,对事端、纠纷绝不可掉以轻心,听而不闻,要早发现、早解决、早处置、早化解,在坚持依法办事原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风俗习惯、道德伦理、典故实例等群众容易接受的道理说服感化双方,使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真正做到“琐事不出户、纠纷不出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安定、群众满意”的目标。在应对群体性事件时,应把握及时上报,坚持原则,灵活应对的方法,化解矛盾,以赢得群众理解支持,促进事件解决。防止事态扩散蔓延;对个别制造谣言事端、煽风点火的人员严厉打击,依法处置。

  6、加强基层民警调研能力建设。警力下沉,深入基层,才能切实把握基层脉搏,汇集民情,剖析各类社会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开展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专项治理方案。

  (三)完善相应机制,为群众工作能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是建立基层民警专业培训机制,着力解决基层民警“不会干”的问题。不断增强基层民警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使基层民警在群众工作中达到“打的过,跑的过,说的过”的目标。二建立健全一套科学、严格、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合理调整民警绩效考核统计办法和考核机制,将群众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作为衡量基层民警的重要指标,不断增强广大基层民警做好群众工作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并自觉转化为做好群众工作的动力,推动民警把群众工作做细、做实。

  (四)鞭策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方法。 要从管理型的角色进入服务型的角色。作为基层民警,特别是责任区民警,就是要以社区警务为核心,尽量方便群众,多和辖区的干部群众协商沟通。一要学会群众语言。与群众打交道,学会用粗浅易懂、喜闻乐见的群众语言做群众工作,会使群众感到亲切、朴实,具有一定的宽容亲和力,容易被群众接受,容易引起情感共鸣,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工作才好开展。二是在传统的警民恳谈会的基础上,要拓宽社会参与层面,可以通过网络推出了警民沟通新平台,因此要利用互联网QQ群聊天平台、微博等多种方式,成立“虚拟警务室”,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正面引导社会舆论,树立警察良好形象。

凌小峰 发表于 2018-11-13 14:51:22

要从管理型的角色进入服务型的角色。作为基层民警,特别是责任区民警,就是要以社区警务为核心,尽量方便群众,多和辖区的干部群众协商沟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基层派出所如何加强群众工作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