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禁烧随感
秸秆禁烧随感 2014年午季秸秆禁烧工作已经进行一个月了,这是我作为大学生村官将近一年以来最扎扎实实地参与村级工作,也是最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基层工作的艰辛与不易的一个月。 镇村干部工作很辛苦。“家家户户去宣讲”,这一个月内,我每天跟着镇村干部不分白天黑夜地跑到田间地头去巡逻,跑到农户家里苦口婆心地向每一户宣传秸秆禁烧的必要性,耐心细致地向农户讲解上头关于“怎么补、怎么罚”的政策。“夜夜巡逻到天亮,吃住都在田边上”,这是对我们这一个月来生活的真实写照。每天镇村干部戴红袖章、戴红帽、住红帐篷,每天从早到晚蹲点在田间地头,严看死守。“这么热的天,天天顶着太阳、陪着月亮在外面跑,喂蚊喂虫的,你们真是不知道享受啊”,农户看到我们总是这样调侃我们。家人见到也总是笑问我们“是去非洲旅游回来的吗?”“这难民从哪逃难回来的?”我们这样辛苦也是为了做好禁烧工作,确保不出一个火点,不冒一处烟,可是即便如此,一不小心还是会“东边冒烟西边火”,禁烧工作真的很不易,镇村干部真的非常辛苦。 农民确实很无奈。农民常年与自然环境打交道,这些年环境恶化,农民比任何人都看得真、看得切,他们对秸秆焚烧的危害也心知肚明,然而“春争日,夏争时”,在抢收抢种时节,能早一个小时把种子播下去,赶上一场透雨,收获就多一分保障,农民最看重的还是沉甸甸的粮食。况且,农民还知道,秸秆焚烧以后,对农业生产还真有好处,草木灰有利于耕地疏松,增加了钾肥含量,烧死了虫卵和杂草籽种,减少了病虫草害,就这几项一亩地要减少成本开支二三十块钱。相比之下,倒是秸秆还田利用更费时、费力、成本更高,因此,在情与理之间,农民难免会存有侥幸心理,与禁烧巡逻员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一旦被逮到,不仅上面给的补助没有了,还得面临五百元的罚款,里外里算下来,一个午季的收入差不多就没了,农民面对秸秆禁烧也确实是很无奈。 治标还须先治本。秸秆禁烧工作光靠严看死守的“堵”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能禁得了一时,要想从根本上杜绝秸秆焚烧,还须从根本上进行疏导。当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收割的同时,将秸秆粉碎还田,既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又可以改良土壤生物性能,提高粮食产量,方便农民抢种下茬作物,这就需要政府下决心,拿出真金白银,在机械研发推广、实际操作环节发挥实实在在的主导作用。同时,对实行粉碎还田地区的农民,给予一定补贴,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总之,只有制定出台更加高效实用的政策,从源头上加强秸秆的综合利用,才能减轻镇村干部秸秆禁烧的重担,才能为两难境地的农户提供出路。能够站在群众角度看问题,不容易。不论机关工作如何,永远保持好最初的那份纯真。 我也经历了桔杆禁烧那段时间,只是我做为女生,去巡查的时间较少,跟你有一样的想法,不能光堵不梳,但这一切都需要成本,又由谁来承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