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年轻干部有“底气” 关于解决年轻干部无基层工作经历的问题研究
让年轻干部有“底气”关于解决年轻干部无基层工作经历的问题研究 党中央提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好此项活动,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做群众工作就是要用群众话语同群众交流,能够放下架子、甩开膀子、做出样子脚踏实地抓工作。但在党政年轻干部中普遍存在着无基层工作经历的问题,也就是“底气不足”,底气不足往往在做群众工作时显得力不从心、束手无策,如何解决干部“底气不足”的问题,是当前组织人事系统面临的一道难题。一、年轻干部“底气不足”的现状在现有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公职人员中,35岁以下公职人员已成为各单位行业的主要力量,但在35岁以下公职人员中无基层工作经历的占相当比例,年轻干部中普遍存在无基层工作经历的问题。没有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的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不足,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就不强,年轻干部经历单一,基层干部急于“跑调”已成为制约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突出问题。二、解决年轻干部“底气不足”的对策建议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在实践中锻炼、考验和提高干部,始终是培养年轻干部的一个基本途径。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解决年轻干部经历单一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把新参加工作的干部派到基层一线去锻炼。到基层工作,有利于了解社会、了解群众,有利于锤炼党性、锤炼作风,有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可以说对干部的成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干部经过基层磨炼,才能接地气、有底气,才能长后劲、成大材。建立干部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通过党委统领,组织人事系统重点管理,建立干部良性循环制度,制度应明确规定:新参加工作的年轻干部必须直接分配到基层一线(苏木镇)工作,并经过3-5年长时间锻炼,已经成长成熟的干部,根据旗委政府用人意见,选调到旗直单位部门工作,通过建章立制并有效执行,将有效解决干部无基层工作经历的普遍现实问题,并将有效解决干部无基层工作经历要挂职、靠成绩要职务和在基层工作多年的老干部还在为“跑调”工作而烦心的问题。通过建立相关制度措施,一般干部在基层工作3-5年,对工作实绩突出、民主测评得票较高的干部择优向旗直单位或部门选调提拔,形成干部、人才良性循环的选人用人机制,树立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让基层干部在基层抓工作时有动力、干好工作有希望、提拔调整有盼头,解决干部干工作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同时,通过将新参工的干部派到基层工作锻炼,将加强基层一线力量,促进基层工作更好的开展,使年轻干部获得基层工作经验,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改善机关干部队伍结构的长效机制,并将有效激发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提升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的选人用人公信度。建立基层选任干部的激励机制。重点在基层培养干部,新录用的公务员一律要先安排到基层工作,机关中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要分期分批安排到基层单位锻炼,机关优秀年轻科级干部特别是科级后备干部,要采取多种形式,安排到苏木镇领导岗位或其他基层岗位培养锻炼。加大面向基层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力度,每年拿出一定的领导岗位面向基层公开选拔。坚持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基层工作经验作为选拔任用重要岗位干部的重要资格;坚持优先选用基层一线干部,优先选用在急难险重岗位锻炼过的干部。同时结合基层实际,改进笔试、面试和民主测评等环节,让基层一线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在不断加大对优秀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力度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职级高配的激励作用,打破基层干部晋升的“天花板”现象,让基层干部想有盼头、干有奔头,这种“提拔不挪位”的做法,不仅有利于保持基层干部队伍的稳定,也有利于激发苏木镇干部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激情。建立多层面多岗位干部交流机制。长期在一个部门、一个岗位工作,容易使干部形成知识结构单一,视野相对狭窄,实际工作能力有限等缺陷。同时使一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充满激情的人渐渐变得精神不振、随波逐流,容易产生惰性,思想上不思进取,工作上消极应对。干部队伍长期固定不便,犹如一潭死水,容易僵化,不利于队伍建设,不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不利于干部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发挥,最终不利于干部的发展和进步。形成良性循环的干部交流轮岗机制,就是为了盘活干部人才资源,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培养一批复合型干部,适应发展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干部“一次分配定终身”、“一个单位到退休”的局面,破解因公务员“单位终身制”导致的干部配置不合理、工作经历简单、视野相对狭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有限等弊端,剔除不利于干部成长、发展、进步的因素。将机关干部必须到基层一线、发展一线接受锻炼,作为选拔任用的必备条件;明确在同一个单位、部门,同一个岗位工作满一定年限的干部必须交流。通过交流实现五大目的,即:培养复合型人才、盘活干部队伍资源、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建立干部轮岗交流长效机制、促进干部勤政廉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