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红尘 发表于 2014-6-22 16:49:52

关于**县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从近几年我老秘网县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企业集中、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效应,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是实施工业经济三年提升行动的关键环节,也是承接大规模产业转移的迫切需要。为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为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县委党校课题组,对我老秘网县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目前,我老秘网县工业园区共有三处。县经济开发区始建于2002年12月,系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省级开发区,是**省50家创业基地之一;**工业园区设立于2003年,是经省发改委批准建立;七星工业园区是2000年11月经县委、县政府批准成立的,是适应优化投资环境,实施“富民强县”战略的重要举措。纵观我老秘网县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有如下几个特点:
1、区位优势明显。开发区位于县城西北部,辖4个行政村,206国道和六舒三省道穿境而过,距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36公里,距安庆港132公里,距合九铁路**站20公里,距沪蓉高速公路**入口处22公里;**工业园区坐落**县**镇,距合肥仅20分钟车程,合九铁路、沪蓉高速贯穿南北,六舒三省道横穿东西,拥有年吞吐量10万吨水运码头,可进巢湖、入长江;七星工业园区地处城关镇,紧邻206国道和六舒三省道,交通便捷,位置独特。
2、规划布局科学。县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建成区达5.6平方公里;**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工业区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已达6平方公里,按照“一轴四区”布局,即以六舒三省道为纵轴,规划核心工业区、西部小工业区、舒三民营工业聚集区和仓储物流区;七星工业园的建设将原城关工业集中区和孔集工业集中区连成一体,总区域面积达2.2平方公里,已实施一、二期工程,建成区面积1.1平方公里。
为承接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提高园区承载力,县委、县政府对园区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县经济开发区向北拓展至丰乐河,规划扩至核心区面积30平方公里,控制面积7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面积扩至20 平方公里,控制面积30平方公里左右;七星工业园拓展新区位于206国道新线、旅游快速通道和六舒三省道交汇处,总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1平方公里,将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
3、总体发展框架基本确立。县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汽车零配件、童车童床、新型建材和印刷包装为重点的主导产业雏形;**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以轻纺制衣、新材料工业、农产品深加工三大产业群体;七星工业园区以羽绒产业为特色,目前以成为全省最大的羽绒交易市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4、园区经济成果显著。县经济开发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5亿元,入区企业达80家,已投产企业60家,其中规模企业47家,超亿元产值企业6家,5000万元产值8家,2009年度实现工业总产值23.8亿元;**工业园区截止今年6月份已入园企业60家,其中建成投产企业4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超亿元产值企业3家,5000万元产值6家,2009年度实现工业产值13亿元,综合经济实力排名全市第四位;七星工业园区共引进企业48家,建成29家,17家全面开工建设,投资总额8亿元,迄今园区发展羽绒及制品加工企业33家,拥有固定资产3亿元,大型加工设备150台(套),年销售总额12亿元。
5、园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为了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建设,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优惠、收费调节、财政奖励等政策,各种优惠政策逐步配套。工业园区的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也逐步到位,工业园区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各种管理和服务机制逐步走向正轨,服务意识得到强化,各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管理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二、我老秘网县工业园区在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若干制约因素
    我老秘网县工业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势头强劲,为全县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为了今后更好更快的发展,还要规避和解决前期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园区产业定位不够明确。在我老秘网县三个工业园区中,七星工业园发展目标较为明确,园区以羽绒产业为特色,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县经济开发区虽初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汽车零配件、童车童床、新型建材和印刷包装为重点的主导产业雏形,但没能确定一个主导发展方向,已引进的项目所属行业较为分散,产业关联度不大,缺少有牵动作用的龙头企业,难以形成产业链,企业不能集群发展,园区总的发展定位不明朗。**工业园区虽提出“一轴四区”的产业布局,但在引进项目上存在一定难度,园区入驻企业较少,且分布零散。
2、入园企业结构层次和水平偏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带动能力不强。从规模上看,园区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仅有9家。从结构上看,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缺乏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企业技术水平不高,创新思想不强,产品档次偏低,资源产品、初级产品及工艺落后的产品仍占主导地位。企业资源利用水平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我老秘网县是农业大县,其农业资源储量在全省有一席之地,由于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强,部分企业资源浪费严重,再加上工业污染,可持续发展压力增大。园区规模企业仍以小型企业和分散状态为特色,行业不集中,既缺乏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也缺少具有广泛影响的知名品牌。
3、引进项目建设进度较慢,存在浪费土地资源现象。近年来,我老秘网县工业园区引进项目总数不少,但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较少,且资金到位率偏低,建设进度有待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工业园区缺乏工业项目,很多引进项目,企业技术含量低,对地方财政税收、社会就业贡献小。工业园区建设初期为了吸纳项目只追求量的增加,没有对厂区建筑容积率进行强制性要求,造成园区内部分企业还存在“圈地”现象,有的 “圈”而不建,有的“圈”而少建,工业园区建筑面积不足,平均容积率偏低,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
4、建设用地面临紧缺矛盾。当前,工业园区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土地问题。园区内原有为数不多的国有建设用地已经基本用完,由于国家对土地政策的控制措施严格,园区规划用地很多都是农保区,有地不能用,无法用的状况,导致建设用地的储备无从开展或时间慢长,更说不上满足项目的用地需要,土地紧张的局面十分突出。另外,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民对土地的过分依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特别是国家冻结土地审批以后,园区征地难度增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目前正在洽谈的入园项目多达50个,部分企业正是因为土地问题未能解决迟迟不能入园。
5、多数入园企业存在融资难题。在宏观经济调控的形势下,园内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普遍存在融资难,仅靠有限的自有资金,企业的发展无法进入快车道。我老秘网县园区企业没有一家是上市公司,企业发展主要还是依靠自我积累和银行贷款等传统的融资手段。县委、县政府虽千方百计地通过召开银企对接会等形式帮助企业和金融部门沟通、争取,但收效甚微,融资难制约着园内企业的快速发展。
6、园区内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老秘网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园区形象有所提升,但与周边县工业园区相比形势不容乐观。肥西、庐江等县工业园区无论是土地平整,还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明显好于我老秘网县,对我老秘网县工业园区发展形成强大的压力。全县工业园区及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配套较好的目前只有开发区,但在道路、企业污水排放等方面,还显得薄弱,仍需进一步完善;**、七星园区框架结构刚刚形成,园区主干道绿化带的管理还较粗放,没有起到美化作用,且尚有一部分绿化带和人行道工程未完工,基础设施亟需加强。企业厂区绿化是提升企业文化品位,凝聚企业合力,树立企业形象的有效载体,是降低噪音,净化空气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园区内大部分企业只是进行了简单绿化,甚至空地上杂草丛生,没有进行有效管理。
7、园区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工业部门职能有所弱化,或各自为阵, 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尤其是工业园区管委会职能不够科学,工作人员较紧张。因此,导致统计数据不足,全面分析缺乏,信息传递不快不全,整体服务乏力的现象时有发生。项目入园的评估体系还不够健全,审批专业性、技术性评估力量不足,目前绝大部分入园项目的筛选工作仅凭工作人员的经验,容易导致入园项目质量不高。
8、园区软环境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园区征地过程中,企业与被征地群众之间矛盾的解决难度大,时间跨度长,影响了企业的施工进度;二是一些部门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没有明显增强,办事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三是还有一些部门没有认真执行到企业检查实行报告审批制度的规定,到企业检查的次数偏多,较多地牵扯了企业负责人的精力;四是少数部门执行国家政策法规缺乏应有的灵活性,仍然习惯于按条条框框办事,执行政策法规过左,挫伤了企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五是农村综合治理基础工作薄弱,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识不到位,加之企业对安全的防范意识差,造成园区内时有盗窃案件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三、加快我老秘网县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发展工业园区是区域实现城市化、现代化的前提,是我老秘网县打造成生态园区、特色园区、经济发展主动力园区的必由之路。针对当前我老秘网县工业园区在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
(一)加强领导,科学决策,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园区规划。
加强对园区发展的领导,建立县主要领导联系园区重点企业制度,并建立合理的园区工作联系体系,充分调动发改委、经委、轻纺系统、环保、工业园区管委和企业对园区发展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形成合力,对园区内外环境调查研究,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园区发展状况,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扶持园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工业园区发展规划要与县城和乡镇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一致,按照产业分类集中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区域规划和工业集中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促进工业园区合理布局。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根据各自优势以及已有基础,进一步确定发展方向。当前,园区发展要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依托,重新审视原定的园区建设规划和园区发展方向,与示范区建设不相适应的,要尽快修编。开发区、**和七星工业园区规划均要体现各自的发展方向,各自的特色和优势,避免模式化,要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切实防止不加区分地引进项目及建设规划随意开工建设现象的发生。
(二)统筹资金,超前谋划,进一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只有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努力降低入园企业投资建设成本,努力改善投资硬环境,才能提高园区在招商市场中的竞争实力。园区建设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征用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尽可能超前安排,保证签约项目及时入园,及时开工建设。为解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一是可通过强化土地等资产运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产功能和资源效益,做到以地生财,积累资金;二是通过探索新型合作方式,多种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缓解建设资金不足这一突出问题,加快园区建设,推动园区建设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三是各园区要根据实际不足,迅速拉开道路和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园区内外美化、绿化、净化和亮化工程,进一步提高各园区硬件设施的标准和水平;四是坚持科学发展,充分考虑园区扩展和城镇发展的需求,留足生活文化区建设空间,注重配套生活服务、休闲娱乐设施,为投资者创造方便、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五是建议财政继续加大对园区的扶持力度,通过发展的实绩,努力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
(三)拓宽渠道,完善体系,进一步重视和解决园区征地难、融资难问题。
在征地难的大背景下,园区所在乡镇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对园区建设用地实行预留、预征,在园区建设总体规划范围内,冻结审批非园区建设用地。充分利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赋予的先行先试权,积极探索创新,对上加大省、市对我老秘网县重大项目建设用地计划的争取力度,对内实行建设用地置换指标有偿调剂,全县建设用地年度指标要优先考虑园区建设需要,合理确定入园企业占地规模,提高园区土地的使用效益。
针对融资难题,可进一步整合做大县域发展投融资平台,设立工业园区投资公司,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增强融资能力,创新融资方式,改善金融环境,构建银企项目对接,有效满足供求的长效机制。另外,还要引导企业走出“一个老板一家企业”的经营模式,推动企业相互参股、吸纳民间资本走股份制改造的道路。
(四)找准优势,扶强做大,进一步提高入园企业的科技水平。
我老秘网县应坚持在产业发展上做强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集群的新思路,出台针对性政策,强势支持、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以我老秘网县独特的天然优势唱响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扶强做大以农副产品加工、汽车零配件、轻纺制衣、新材料工业和羽绒产业为龙头的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园区主导产业产品科技含量,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学或担任顾问,或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项目,培养、造就优秀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提高研发水平,整合相关项目,充分发挥我老秘网县中小企业培训基地的作用,加大对园区企业职工培训力度,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素质。
找准优势,培育龙头,实现由低档向高档、小品牌到大品牌、小企业到大企业和小产业到大产业的转变。此外,在引入项目时,要改变过去无条件引进、全盘接收的招商方式,尝试进行有选择招商,以实现利税增收为目标,着重引进规模大、牵动性强、技术先进的工业类项目,将同类项目引入特定的范围,促使进区企业形成集群发展之势,为工业园区持续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强化服务,落实措施,进一步优化园区发展环境。
调查中发现,促进客商到园区投资创业的首要原因是对用地的需求,其次是希望更好的交通区位条件,良好的基础设施配套,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在当前各地基础设施和优惠政策普遍相当的情况下,服务的优劣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方工业园区招商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此,要下大力气创优服务。结合当前我老秘网县正在开展的机关效能建设、创先争优和创建全省文明县城活动,可要求各有关部门认真查找自身在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企业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督促整改。进一步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实施:一是要求各部门加强沟通,通力配合,不得干扰企业的正常经营,不乱分配任务,不乱摊派费用,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解决一些在建设园区和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对不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办事,影响园区建设及企业发展的部门及有关人员要严肃处理;二是加强园区服务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工业园区和项目集中区管理机构,配齐配强管理人员,以适应园区管理、服务和开发建设的需要,抽调相关人员,帮助投资者办理相关证照,提供审批“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搞好安全生产,杜绝各类安全隐患,并根据工作实际制定职责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三是在实施优惠政策之时,要注意把握政策导向,努力做到以政策引导项目,以热情的服务招引客商,今后各项工业发展优惠政策要优先支持园区内企业,如项目用地和贷款贴息、资金补贴、融资担保、能源供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全方位的对园区内企业予以支持;四是对新上工业项目和企业搬迁改造原则上全部向园区集中,对于该不该进工业集中区的项目,在审批过程中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调控,对过去布局尚存零星的工业点,按照“承认现状,控制规模、限制发展、逐步调整”的原则,加以引导调整。另外,采取经济指标按比分成的方式,积极探索“飞地工业”、“飞地园区”(即异地办企业,财税收入等仍属当地)等多种途径,调动乡镇发展园区工业的积极性;五是强化社会服务,组织引导企业发展物流配送、金融服务、信息咨询、人才技术开发等中介服务机构,积极推进有关工业生产资料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满足园区企业的招工、生产和发展的需求。
(六)体现特色,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招商引资是工业园区发展的生命线,是长期性、全局性的工作,任何时侯都是最重要的。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发扬“四种精神,一个理念”,进一步用活政策抓落实。要从过去的招商引资切实转变为招商选资、招商选项,依据我老秘网县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适度集中、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的要求,瞄准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出口加工型企业,瞄准国家乃至世界知名企业,有针对性地引进项目,并提高园区引资项目的准入门槛,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产业同构,把工业园区建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备、有机链接的特色园区,绿色园区。
    结合我老秘网县实际,建议从八个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一是加强围绕产业集群发展招商,尽快壮大产业规模,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创汇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二是在新区建设中,紧紧抓住一些大项目和外资项目不放松,特别是机械制造、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为主的项目,以质取胜,以优势项目为基础,着力引进生产型出口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三是实行招商、安商和富商并重,对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外资项目建立绿色通道服务快速反应机制,全程跟踪服务;四是政府考核各部门招商工作要把产业招商和非产业招商区别评分,还要加大对招商引资项目的效益考核,不能每年增加项目而不增加产值和税收;五是在重视引进县外资金的同时也要重视吸纳县内资金,凡外资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内资企业也应同等享受,以此激发县内资金特别是民间资金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六是严把入园企业的项目选择关,对入园项目、入园企业的投资总额、单位面积投资强度等作出硬性规定,提高入园企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使园区真正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重点区;七是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公司及其他知名企业的招商力度,注重引进具有先进水平的企业研发中心。重视推进以产业链或产业配套为重点的产业招商,加强区域间的横向联系和合作,把引进项目、资金、管理、人才和技术结合起来;八是做好招商引资的基础性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有特色的包装推介工业园区整体形象和特色产业,按照市场规律实行企业化运作,形成以政府为指导、专业队伍为骨干、中介组织为辅助、企业为主体的对外招商机制。
(七)科学发展,严格措施,切实做好园区环保工作。
    建议环保、发改委、经委、工业园区管委会等部门对入园企业严格把关,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严禁国家及省已列入“淘汰类”、“禁止类”的项目入园,控制“限制类”项目入园,重点引进“鼓励类”项目入园,对已入园的部分企业,政府要责令其淘汰、搬迁或限期改造不符合环保政策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工业项目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以及运营过程中应按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的“三同时”制度,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和综合利用实行污染物全过程控制。对园区内废气型污染、地表水环境污染、噪声、固体废物等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予以防治或处理,尤其是园区内污水废水不能直接排放,必须进行处理,在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前,要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自然降水等进行分管道排放。对于工业废水通过已建废水处理设备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方能排放,对于生活污水应经化粪池及隔油池预处理后进入一体化处理设施进行二级生化处理,达标后排放,以保证园区附近的水质考核各项指标合格。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要从收缴的排污费中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园区改造或新建环保设施。建立健全园区环保工作各项工作制度,切实做好园区环保工作,确保园区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有机统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县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