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拼搏进取乘势而上为实现呼伦贝尔在科学发展中崛起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呼伦贝尔市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6年10月28日)曹 征 海 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共呼伦贝尔市第一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一、过去五年的回顾市第一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不畏困难,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圆满完成了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摆脱困局,走上了整体蓄势、重点突破的良性发展轨道,谱写了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发展蓄势突破的五年。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分别突破300亿元和35亿元,实现翻番增长,后两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33.6:20.2:46.2调整为28:28.6:43.4。资源转化规模扩张,一批煤、电、油、有色金属开发项目建成投产,一批农牧林产业化项目落地兴起。畜牧业由牧区为主向农区为主转变,今年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突破1500万头只,其中农区达960万头只。林区经济转型顺利推进,特色种养业来势看好,成为群众收入的新增长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开发进入创品牌阶段。旅游业持续升温,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呼伦贝尔正在成为世人瞩目的旅游热点地区。过去的五年,是地区活力日益增强的五年。改革进一步深化,雀巢、神华、鲁能、中集、玖龙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对市域企业并购重组,煤炭、农垦、铁路、地方林业等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牧区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全部免除农牧业税,撤并乡镇(苏木)顺利完成。对俄蒙开放转型升级,2005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6亿美元、口岸过货量超过1700万吨。进口木材加工和境外资源利用开始破题,相继获得了俄罗斯别列佐夫铁矿、蒙古国乌兰铅锌矿和塔木察格油田等开采权。融入东北区域合作,正式列入国家振兴东北规划,引进东北三省资金占全市引资额的一半。投资环境有较大改善,累计引进市外(国内)资金265亿元,是“九五”时期的9.8倍。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过去的五年,是在打基础中前进的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56亿元,超过前九个五年计划的总和。交通建设成效显著,公路投资完成76亿元,是“九五”时期的6倍,修建及改建公路里程近3000公里,实现了旗市区全部通油路,开工建设伊敏—伊尔施铁路和滨洲铁路海拉尔—满洲里段复线,实施了海拉尔机场改扩建工程,开通了满洲里机场。水利建设累计争取国家投资近60亿元,建成尼尔基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城镇面貌变化巨大,累计投入资金近50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4倍,启动了一批给排水、垃圾处理、供热供气、街区改造和中心城新区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改善了人居环境,拓展了发展空间。基本实现市域范围内电网统一,推进了信息化共享工程。口岸站场改造、界河桥修建和通口岸油路相继完工,大幅提升了通关能力。生态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实施了草原保护与建设、防沙治沙、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保护等重点工程,大兴安岭林区活立木总蓄积量比天保工程实施前净增8000多万立方米,位居全国四大国有林区之首,呼伦贝尔草原被评为“中国最美的草原”,我老秘网市被正式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守护好这块“绿色净土”,为子孙后代留下这片蓝天绿地、碧水青山,永远是呼伦贝尔人的责任和骄傲。过去的五年,是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纯收入分别达到8228元和3202元,比2000年增长75.8%和46.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28.9亿元,比2000年增长7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8亿元,比2000年增长近1倍。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居民用于教育、卫生、文化消费的支出大幅增长。城镇累计新就业16.8万人,“十五”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以内。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累计解决了6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进一步改善。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五年。科教兴市战略深入实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程加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突出成绩,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呼伦贝尔学院晋升本科院校,民族教育“两主一公”办学模式基本实现,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基本建立了重大疫情等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低生育水平得以稳定。民族文化大市建设蓬勃开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事业繁荣活跃,推出了一批既有地方特点又具时代特色的精品佳作,打造了“成吉思汗草原文化节”等节庆品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彩,连续三年举办了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涌现了一批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和文明社区,城乡居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有了新的提高。军政军民关系密切,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过去的五年,是民主政治更加进步的五年。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得到充分保证,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开展了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挥积极作用,民族、宗教政策有效落实,对台、侨务工作扎实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积极性有效调动。依法治市工作全面推开,行政执法、公正司法水平逐步提高。安全稳定呼伦贝尔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得到落实,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日益增强。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逐步化解。过去的五年,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五年。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了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领导。通过中心组读书会等多种形式推动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学习、宣传,党中央的执政方略日益深入人心。先进性教育活动密切联系实际,取得实效,成为群众的满意工程。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显现,陈玉珍、乔玉芳、姜绪秋、涂尚国等先进人物成为全市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典型代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有新的提升,一批德才兼备、干事创业、有冲击力的年轻干部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载体、丰富内容,提高了凝聚力和战斗力。老干部工作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fubai斗争深入开展,“忠诚卫士”、“基层纪检组织建设年”活动富有成效,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同志们,五年当中,我们顶住了经济转型、体制转轨带来的巨大压力,经受住了非典疫情、禽流感和重大干旱、火灾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出了坚实而重要的步伐,赢得了好的发展来势。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靠的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驻呼部队、武警官兵和所有关心呼伦贝尔发展的各界人士的热情支持,靠的是历届班子继往开来的扎实工作。在此,我代表中共呼伦贝尔市第一届委员会,向所有关心热爱呼伦贝尔以及为呼伦贝尔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回顾市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发展历程,加深了我们对撤盟设市后组织和领导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长期坚持。一是适应变化的形势,不断完善发展思路。五年来,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综合机遇期,审时度势,调整完善发展思路,总体战略由“乳肉草”为核心转向能源重化工业为主导,对俄蒙开放由贸易为重点转向开发利用境外资源为重点,生态保护由事后治理转向事前保护,由人工建设为主转向自然恢复与建设相结合,由此逐步形成了能源重化工业、畜牧业、旅游业拉动三次产业的增长格局,联通俄蒙、融入东北、大范围配置资源的开放格局,产业基地、宜居城镇、生态功能区有机结合的空间格局。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五年来,我们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确立了美丽与发展双赢的理念。在实践中,坚持有进有退,把建设集约型能源和重化工基地、生态型绿色食品和旅游基地、开放型贸易合作和进出口产品加工基地作为全市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向、转变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和创新发展模式的基本依托,实施了退耕、退牧、退伐和退低水平工业企业等举措。牧区实施的人口集聚战略和家庭生态示范牧场模式,伊敏煤电公司等企业建立的环境友好型工业模式,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三是突出抓主要矛盾,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五年来,我们坚持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三化”互动,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主攻新型工业化上来,引进大企业,落实大项目,在工作和发展上赢得了一定的主动和先机。我们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支持旗市区发展,靠前指挥,分类指导。旗市区打优势牌,走特色路,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突破。四是全力构建和谐社会,不断体现人本理念。五年来,我们坚持执政为民,关注民生,造福百姓,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信任和拥护。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注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的可承受程度有机结合起来,保证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市民。五是围绕加强班子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各大班子协调配合,团结共事,形成合力。领导班子更加坚强有力,干部队伍更加奋发有为,这种政通人和、干事创业的局面,是我们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回避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工业化程度低,中心城市吸引力辐射力不强,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不够灵活,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高,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很大,部分群众生活还很困难,一些因素仍然影响着社会的稳定。特别是主观上、工作上存在的差距更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思想不够解放。视野狭窄,观念落后,工作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这是我们延误、错失一些发展时机的重要因素。二是环境不够优化。在一定范围内,部门、地区、个人利益至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影响了全市发展的大局。三是作风不够扎实。抓机遇、抓工作、抓项目缺乏一抓到底的韧劲,迎难而上的氛围不是很浓。四是党的自身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党员干部政治业务素质仍需提高,党风廉政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下决心解决。二、在科学发展中崛起的奋斗目标和重大任务《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已经描绘了我老秘网市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和愿景,即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15000元和5000元。新一届市委任期的五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实现呼伦贝尔在科学发展中崛起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有三个重要的标志性特征:一是经济总量将实现大的跨越。到新一届市委任期结束时,全市生产总值将接近1000亿元,在2005年基础上增加两倍,相当于用五年的时间再造两个呼伦贝尔,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二是经济结构将实现质的转变。目前,我老秘网市仍然是以农牧业为主的经济,农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8%,而工业增加值仅占20%左右。到“十一五”末期,这个格局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工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40%以上,农牧业所占比重降为20%左右,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将超过农牧业,形成以工业为主导、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由以农牧业为主导到以工业为主导,不仅是一个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个质的提升,是新型工业和现代农牧业在优质高效发展基础上实现的结构性变化,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三是社会建设将实现新的和谐。今后五年,我老秘网市人均生产总值将从1000美元达到4000美元,这个阶段是国际上公认的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空前的社会变革,既给发展进步带来巨大的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随着全市经济实力的成倍增长,我们调处各种矛盾、破解各种难题的能力会大大增强,特别是认真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我们完全有条件在今后五年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使社会关系更为和谐。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以富民强市兴边为目标,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党的建设为保障,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贸活市、科教兴市、文化名市发展战略,把呼伦贝尔建设成为自治区、东北乃至国家重要的战略能源高地、绿色食品基地、休闲旅游胜地、北疆开放龙头、自然生态屏障、平安和谐家园,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文化更加繁荣、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良好、人民更加富裕,努力向自治区第一方阵靠近,成为东部盟市发展的排头兵,在优势特色领域确立领先地位,持续推进呼伦贝尔又快又好和谐发展。根据上述要求,新一届市委要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抢抓机遇、跨越发展,有进有退、科学发展,突出主体、共谋发展,关注民生、和谐发展,实现呼伦贝尔在科学发展中崛起。(一)抢抓机遇、跨越发展今后五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要把科学崛起的目标和愿景变成美好的现实,关键在于我们抢抓机遇的能力、开拓创新的魄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抓住了机遇,才能实现跨越发展。一是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我老秘网市冬季寒冷漫长,生产建设成本偏高;地处边远,远离国内中心市场;属东北经济区,长期受“东北现象”影响;特别是能源重化工项目还处在落地期,现在又面临新的宏观经济形势,发展的难度加大。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我们要坚决执行,认真落实,辩证分析,区别对待。我老秘网市资源禀赋好、组合条件优、空间容量大、建设起点高,国家有关部门和国有大型企业从国家利益和全局需要出发,把我老秘网市列为国家能源重化工产业基地,规划了一系列大型项目。国家发改委把我老秘网市列为煤电、煤化工基地,一次性批复360万千瓦外输电力和8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并考虑尽快实施电力二期工程;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到2020年,呼伦贝尔电力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形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坑口电站群;神华集团规划了一系列煤电、煤化工、煤制油项目,总投资700多亿元;中石油计划今后五年在我老秘网市投资150亿元,争取探明石油储量达到5亿吨,扩大石油开采规模,考虑建设冶炼加工项目。我们决不能辜负国家的厚望,要认真做好规划,在程序合规的情况下取得重大项目的突破,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现在,我们正面临一个难得的综合机遇期。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东北振兴加快推进、北疆开放战略升级、东部盟市加快发展、民族地区倍受重视,天时、地利、人和都已具备,拼搏五年,跨越崛起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二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跨越发展,首要的是努力清除制约发展的观念性、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全力打破束缚发展的封闭格局,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为跨越发展注入活力、增添动力。要敢于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在充分审视市情、认真研究国策的基础上,确定积极的发展目标。敢于采取超常规、突破性的举措,推进工作落实,赢得加快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敢于面对发展中的争议,经得住发展中的挫折、风险和考验。衡量思想解放的程度,关键要看推进改革、开放、创新的力度。要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不断加快森工、煤炭、农垦、地方林业等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全面启动农村牧区综合改革,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文化体制、科技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为跨越发展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要以扩大开放带动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进对内对外开放,促进对俄蒙开放战略升级,加强与东北三省对接融合,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尽快构筑起大范围配置资源的开放格局。要以全面创新驱动发展,切实把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科技示范市建设,增加科技投入,强化技术支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坚韧不拔、埋头苦干。实现跨越发展,推进重大项目由核准到落地,迫切需要一种只争朝夕、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抓实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土地利用、环境评价等各项前期工作,主动与国家有关部委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对接,积极争取项目核准。实施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责任制,对重大项目进行即时跟踪服务,解决制约项目启动的土地、矿权、资源配置等关键性问题,提供项目建设的配套条件,努力提高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和投资到位率,大力度推动重大项目尽快落地。要强化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招商网络,整合现有招商机构,发挥驻外招商工作处的作用,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推进择商选资。要加快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室韦—莫尔道嘎、黑山头—海拉尔、满洲里—伊敏、扎兰屯—讷河等铁路和博克图—甘南高速公路,完善通乡、通村和林区路网,启动毕拉河、红花尔基和扎罗木得等大型水利项目,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努力建设效能、法治和服务型政府,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二)有进有退,科学发展呼伦贝尔面临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的双重任务,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坚持有进有退、科学发展,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有进有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是生态市建设的内在要求。“进”是发挥生态优势,发展新型特色产业,是为了更快发展;“退”是恢复自然生态,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是为了更好发展。我们要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取得生态市建设阶段性成果,基本达到生态市建设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0%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好转,资源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进”的方面:一是新型工业化发展。以优势资源转换为重点,发展集约型能源重化工业、生态型绿色食品工业和开放型进出口产品加工业。发展能源重化工业,要坚持点状布局、集约发展、规模开发,在伊敏、大雁、扎赉诺尔、宝日希勒等矿区,重点发展煤、电、煤化工、煤制油及PVC、多晶硅、化成箔等有机组合、相互关联的产业集群。加快石油、有色金属等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冶炼加工。发展绿色食品工业,要重点培育大型龙头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建立乳、肉、粮油、薯(蔬菜)、饲草饲料、木材、特色种养等产业带,建设高标准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形成包装、仓储、运输、销售一体的延伸产业,打造“呼伦贝尔绿色食品”驰名品牌。开发玉米、油菜等生物质能源。发展进出口产品加工业,要提升进口木材落地加工水平,积极发展适应俄蒙市场的家电、电子、信息等出口产品加工业。以矿山机械、运输机械为切入点,努力实现制造业破题。用高新技术改造牧业机械、生物制药、农药生产等传统产业,培育一批有潜力、有前景、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上下游相关联的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路子。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认真执行环境准入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二是新型农牧林区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农牧林业不断增效、农牧林区加快发展、农牧民和林区职工群众持续增收。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深入实施“种子工程”,建立减灾、抗灾、避灾体系,增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建设比较完善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产业体系,发展林区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加快林区经济转型。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和特色种养业,调优农牧业产业结构。紧密龙头企业、基地和农牧户的利益联结,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坚持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增强农村牧区集体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对农牧林业和农牧林区投入,搞好对农牧林区的金融服务。加快农牧林区水利、道路、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造就新型农牧民,努力改变农牧林区面貌。三是新型边境区域合作。推进中俄蒙边境区海拉尔、赤塔、乔巴山“大金三角”地缘经济战略,鼓励、支持、引导对外投资,扩大与俄蒙在能源、矿产、森林资源、农牧业、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开发利用境外资源的能力和水平。重点支持森工集团境外森林采伐和别列佐夫铁矿等矿业开发,实现境内外开采、冶炼、加工的合理布局。实施互利双赢的开放战略,争取开办境外开发园区。充分发挥满洲里在全市对俄蒙开放中的龙头作用,发挥相关旗市区在满洲里对俄蒙开放中的支撑作用,举全市之力做大做强满洲里,推进满洲里与相关旗市区和企业的双向互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创边境区域合作新局面。加快黑山头、室韦、阿日哈沙特、额布都格等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额布都格口岸和室韦口岸升级。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发挥口岸过货通关、商贸物流、加工制造枢纽功能,办好满洲里等进口木材加工区。沿滨洲铁路线、301国道和沿边旗市重点建设出口蔬菜基地,抓好农副食品、轻纺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扩大地方产品出口规模。发挥驻俄罗斯赤塔、蒙古国乔巴山商务代表处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扩大与俄蒙毗邻地区政府间的友好合作。到2010年,全市口岸过货能力达到6700万吨,进出口总额达到32亿美元。四是新型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带动餐饮、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和物流、会展、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目标,构建形成以草原风光、森林生态为背景,以民族文化为内涵,以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为主导产品的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商和旅游龙头企业,规划和建设旅游核心景区,打造海拉尔—满洲里—额尔古纳、柴河—阿尔山、“两湖一湿地”、“三少”民族风情、赴俄蒙旅游等精品线路。启动天堂草原大型文化旅游项目,积极开发冬季旅游项目,建设综合性的旅游产业体系。办好重点节庆活动和著名赛事,扩大对重点客源地宣传促销,提高“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坚持以市场体系建设为重点,用现代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餐饮、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滨洲沿线的中心城市及口岸城镇建立大型物流基地,推进现代物流业上规模上档次。争取建立城市商业银行,推动农村牧区信用社向农村牧区合作银行过渡。加快建设国际会议中心、会展中心,创建具有我老秘网市特色的名牌展览会。推进中介、咨询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建好电子政务和门户网站。“退”的方面:一是压缩旱作农业。严格落实保护耕地制度,在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同时,采取市场引导、政策扶持、法律保障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将靠天吃饭、广种薄收、不适合耕种的旱作耕地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特别是要加大河流源头地带、重点旅游景观区、林草结合部和草原腹地的退耕力度,恢复植被,还森林草原自然面貌。在2006年退耕100万亩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每年退耕100万亩。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实现农牧结合,农牧互补,确保退耕退得下,不反弹,能致富。二是控制草原畜牧业。按照草畜平衡的要求,全面实施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推行舍饲半舍饲养畜,发展生态集约型畜牧业,提高牧民持续增收能力。“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禁牧休牧各2500万亩,到2010年,退牧还草2650万亩,草原自然载畜量由600万头只减少到400万头只。建设有灌溉条件的高产人工草地,推行天然草场节水灌溉等技术,提高草原的单位产出能力,使天然草原得以休养生息。围封治理呼伦贝尔沙地,对生存条件恶劣、产业发展空间不足的生态脆弱区坚决实施移民工程。三是减少森林采伐量。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通过采取划区保护、禁伐、限伐等措施,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护。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和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森林蓄积量,有效发挥森林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今后五年,森林采伐量要维持在每年200万立方米左右,活立木蓄积量每年净增1000万立方米以上。四是关停低水平工业企业。严格依据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对高消耗、高污染的小煤炭、小冶炼、小水泥、小乳品等企业进行清理整顿,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资源利用水平。(三)突出主体,共谋发展实现在科学发展中崛起,是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需要充分发挥各地区、各企业、各单位的主动性、积极性,凝聚各方面的力量,使全社会各个主体,特别是旗市区、大企业、民营企业、工业园区基地真正成为推动和支撑呼伦贝尔经济跨越发展的生力军。要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良好氛围,培养造就更多的有知识、有胆识,有悟性、有韧性,不满足、不停步的创业人才。第一主体是各旗市区。旗市区经济是全市经济的基础,是建设新农牧林区的重要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地方与大企业发展的结合点。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旗市区要把发展经济、关注民生、保护生态作为发展的三大重要任务。在发展经济方面,要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林产业化、城镇化“三化”进程,尽快提高财政收入,增强公共财政支出能力,奠定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全市2/3条件较好、增长点较多的旗市区财政收入增加一倍,其余旗市区财政收入增长50%以上。在关注民生方面,要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林区和农垦职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农民、牧民、林区和农垦职工家庭收入增长50%以上。在保护生态方面,今后五年一半以上的旗市区要达到全国生态县创建标准,其余旗市也要达到80%以上的创建指标。二要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各旗市区要找准自己的优势,构筑特色经济发展格局。做大做强海拉尔,加快呼伦贝尔中心城新区建设,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城区规模,把呼伦贝尔中心城建设成为适宜人居、适宜创业的现代草原首府城市,打造成全市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和经济发展核心区。满洲里要建成国际性综合口岸名城,牙克石要建成森林工业之都和冰雪旅游城市,扎兰屯建成绿色食品基地和生态旅游城市。岭西旗市要依托能源、矿产资源和口岸优势,构筑煤、电、化工及石油、有色金属开采加工产业格局;岭东旗市要依托农畜产品和石灰石、硅石等矿产资源,构筑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化工、建材及盐碱化工产业格局;岭上旗市要依托林业资源及“冷”资源,构筑林产加工、特色养殖加工及矿产资源适度开发产业格局。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城镇体系,完善城镇功能,形成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符合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城市风格。三要积极引进和培育立旗立市立区项目。各旗市区都要按照各自的发展定位和产业选择,着力培育立旗(市、区)的大项目。建立科学的引导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切实做到重大项目合理布局,形成旗市区间资源共享、联动招商、财税分成、合作发展的格局,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发展。林业、农垦、供电等各大企业和市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按照旗市区经济发展规划,积极支持配合旗市区发展,帮助旗市区破解发展难题,协力壮大县域经济。第二主体是大企业。我老秘网市现有180多个规模以上企业,在上缴税金、安置就业、提高收入、维护稳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全市今后发展最重要的支撑点。未来五年,我们尤其要重点培育和支持森工集团、华能伊敏、大庆油田、神宝公司、鲁能大雁、扎煤公司、海农集团、大农集团、安泰公司和蒙西集团等十大企业集团以及新进入呼伦贝尔的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让大企业成为支撑呼伦贝尔经济发展的脊梁。五年后,十大企业集团的销售总收入达到600亿元,其中工业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力争把神宝公司打造成百亿元工业销售收入的企业,把华能伊敏打造成80亿元的企业,大庆油田、鲁能大雁分别超过60亿元,扎煤公司、森工集团分别超过30亿元,海农集团达到15亿元,大农集团、安泰公司和蒙西集团分别达到10亿元。森工、农垦企业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发挥对农牧林区的龙头示范作用。加快金新公司、川化集团、深能集团已规划项目的落地开工,推进金予公司、新大洲集团、中敖集团、洛娃集团、百业成公司、骏天公司等企业项目竣工投产达效。在大企业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各旗市区、市直各部门、各园区开发区都要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确立大企业兴呼伦贝尔兴的思想,与企业共同谋划发展大计,同呼吸、共命运、一体化、一条心,做到全天候、全方位、全身心、全过程为企业服务,支持企业的发展壮大。第三主体是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始终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安置就业、增强经济活力、优化所有制结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民营经济约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4,到2010年,民营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和民营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均达到50%以上,成为旗市区经济的主体。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快速成长,放宽市场准入范围,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进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科技型、工业型和外向型经济,支持、引导和规范民营经济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金融保险、教育、科研、卫生、文化和体育等社会服务领域。用五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亿元、5亿元,乃至超10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为呼伦贝尔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第四主体是工业园区和基地。园区和基地是促进科学崛起的重要载体,是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今后五年,要大力度扩张园区基地的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园区基地的产业层次,充分发挥园区基地经济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五年后,园区、基地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要达到80%以上,1/3园区销售收入超百亿,1/3达到50亿,其余达到20亿元以上。要整合现有园区,尽快完善园区基地发展规划,理顺管理体制,明确产业定位,突出园区特色,不断加强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技术、环保门槛,促进产业集聚和资源循环利用。市政府相关部门和旗市区要在资金、政策、产业布局等方面切实支持园区基地做大做强。(四)关注民生,和谐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努力使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争取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有一份较高的收入,有一套舒适的住房,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个愉悦的心情,不断提高幸福指数,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区域关系、地企关系、民族关系、干群关系,增进社会团结和睦。一是改善民生状况。要积极扩大就业。促进下岗失业人员稳定就业和大龄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为“零就业”家庭提供就业岗位,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鼓励森工、煤炭等大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要努力增加收入。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分配体制和机制,鼓励企业在生产发展、效益提高的同时,不断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多方筹措资金,逐步提高城镇低保标准,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鼓励农村牧区和林区人口向城镇转移流动,规范用工行为,确保农民工工资;提高并认真落实最低工资标准,适当提高公务员工资水平,逐步提高离退休人员待遇。要改善人居环境。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加大旧城区平房、林区“板夹泥”房、达斡尔民居“草房”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要加强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尽快建立和规范工伤保险制度,积极推进生育保险制度改革,加大各项保险金收缴力度,确保各项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关心弱势群体,保证优抚对象、五保户和灾民的基本生活,实行开发式扶贫,切实做好对口帮扶工作。要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争取和落实国家“兴边富民行动”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政策,加快民族自治旗、民族乡和民族聚居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和社会事业,切实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二是发展社会事业。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落实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执行农村牧区学校“两免一补”和少数民族贫困学生生活补助政策,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强民族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优化职业教育,完善呼伦贝尔学院本科教育,全面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加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完善和推进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认真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落实文化产业政策,培育文化企业,建设文化产业项目,提高文化生产力。要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要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三是加强民主法治。要健全民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决定重大事项、人事任免等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开创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新局面。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重视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严格规范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规则和程序,健全重大决策科学论证和专家咨询制度。要扩大基层民主。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行政务、村务、厂务公开。要推进依法治市。支持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履行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司法为民,加强司法队伍建设,保证司法公正。四是建设和谐文化。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形成知荣明耻的社会风尚,平等宽容的人际关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政务、商务、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要建设民族文化大市。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草原文化和森林文化、游牧文化和狩猎文化、农垦文化和知青文化、地方文化和异域文化的内涵,收集、整理、保护民族风俗、体育、歌舞、服饰等艺术瑰宝,彰显大草原、大森林、大冰雪、大湿地的自然风采,把呼伦贝尔的原生态自然和原生态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全力打造“呼伦贝尔文化”品牌。要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积极创建“北疆文明大通道”,继续开展文明城、最佳旅游城、环保模范城、双拥模范城等争创活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五是完善社会管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推进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开展“安全稳定呼伦贝尔”创建活动,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畅通人民群众合理合法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支持国防、边防和军队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构筑祖国北疆安全屏障。三、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面对蓄势突破、千帆竞发的大好来势,面对在科学发展中崛起的繁重任务,面对新阶段新任务对各项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凝聚力量、促进科学崛起的坚强领导核心。(一)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政治敏锐性,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把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上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进一步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等制度,深入研究事关我老秘网市科学崛起的重大实践问题。各级党委要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深一些,真正把各项工作放在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北疆开放的大背景下来考虑、研究和把握,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理清和完善工作思路、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协力促崛起的强大合力。(二)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党委班子既要配备熟悉党务、意识形态、纪检、政法等工作的干部,也要充实熟悉经济社会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干部,提高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大力培养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各级班子,优化班子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广泛深入开展“团结、廉政、高效、开拓”好班子争创活动,努力把各级党委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领导集体。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机制和社会评价制度,全面衡量干部的显绩和潜绩,能力和品行,政绩和政德,特别要重视在群众中的口碑和公论,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特别是能干成大事的优秀干部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鲜明的政绩导向。强化干部教育培训,采取党校培训、选送到高校学习、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到基层一线和复杂环境经受考验等多种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交流、回避等规定,切实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力度,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重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和女干部,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关心和落实老干部政治和生活待遇。(三)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要在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的基础上,着眼于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着眼于建立健全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探索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新举措。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党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新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林区这个主题,完善和推广“三级联创”、“双链双推双提”、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创建模式和活动,抓好农牧林区党组织建设;紧紧围绕建设和谐社区这个中心,完善和推广“综合示范区”、“结对帮扶、共驻共建”等创建模式和载体,抓好社区党建;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这个大局,抓好企业党建;紧紧围绕改进作风这个目标,不断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大力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建工作,不断拓宽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市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文件精神,努力推进先进性建设的经常化和制度化;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四)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落实上,把注意力用在解决问题上,把政绩建立在实干上,对确定下来的目标任务和向群众作出的承诺,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强化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加强跟踪督查,用制度约束和查处“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对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干部,特别是对不尽职尽责、玩忽职守的干部要严肃处理,以整肃作风形成强大威力,保证政令畅通,推动工作落实。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fubai斗争,加快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fubai体系。深入开展廉政教育和党纪法规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从用权、用钱、用人三个关键环节入手,建立健全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着力从源头上遏制和消除fubai,坚决防止各种违法违纪现象发生。强化党内监督,加强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健全审计监督、司法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大廉政监察、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力度,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以查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案件为重点,旗帜鲜明地查办大案要案,坚决惩处fubai分子。(五)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各级党委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要求,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探索党委换届后新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强化党代表大会和全委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决策职能。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常委会的集体领导作用,进一步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深入探索在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党代表作用的方式和途径。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规范决策程序和领导干部行为。同志们,我们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未来五年,我们的使命神圣而光荣,任务重大而艰巨,前景广阔而辉煌,让我们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拼搏进取,乘势而上,为实现呼伦贝尔在科学发展中崛起而努力奋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