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4-5-19 19:48:29

走好网络背景下的群众路线

      时移则势异,势异则情变,情变而法不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今年1月份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高达45.8%。践行群众路线工作必须围绕群众的新走向,围绕群众在网络中提出的新问题,开辟一条为群众服务的新路径。也就是要用好最具时代特征的新平台,走好网络背景下的群众路线。
  用正确的态度审视网络呼声。近日,李克强在内蒙古翁牛特旗调研时强调:“我们从群众中来,就不怕听群众的牢骚和意见,再不好听的话我们也要听!”无独有偶,王岐山也曾特别指出“网上的舆论,包括骂声我们都要听。”网络语言是原生态的群众语言,少去了修饰,多出来的是口语式的直白。有时有点刺耳,甚至有点呛人。但这是常态,在所难免。对党员干部而言,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听得进这样的网言网语,把互联网看成是一个社情民意表达的新渠道,一个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新渠道。在聆听“网言网语”的同时思考“网言网语”这面镜子背后的深意:这“网言网语”是否是群众利益诉求的“显微镜”?这“网言网语”是否是我们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放大镜”?这“网言网语”是否有执政方式突破的“望远镜”?带着“为人民服务”的基点来思考网络上的声音,可以让我们寻找到一个准确的审视视角。
  用务实的举措解决网民问题。如今,开设政务微博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建立专门的网络回帖员也成为了政府的必备,关注网络关注舆情的意识已然形成。但网络舆情的应对绝不能仅仅停留于网络之上,网络只是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虚拟的平台提供着现实的信息,解决现实问题才能切实回应网络的呼声。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迅速解决问题才是走好网络版群众路线的当务之急。为民必须务实,当年,还在上海任职市委书记的俞正声通过市政府新闻办微博“上海发布”,公开答复一位网民的公开信,促成一名普通群众的医疗救治,让其很有尊严地度过了生命最后几个小时,传出一段网络中亲民爱民的佳话。切实解决问题,少耍“嘴皮子”功夫,政声人去后,民意自会在网谈中。
  用勤勉的态度提升用网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走好网络背景下的群众路线,通过网络为群众服务,必然要提高党员干部的网络生存能力,炼就用网络为民服务的真本领、硬功夫。长期以来,更多的党员还是习惯于生活在相对封闭的传统媒体中,以“和风细雨”式的“舆论温室”来应对各种信息。现在时代不同了,“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当发言人”,新媒体变成了“暴风骤雨”式的“舆论广场”。“网络化生存能力”成为了党员干部必备一项基本技能,“官员网络恐惧症”早就应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党员干部就是要敢于做一名网络冲浪的达人,就是要勇于当一名用网络为群众服务的“大虾”。上网聊天知民意,认证微博去交流。知晓舆情应对策,网上蹲点不怕久。毛泽东在《讲堂录》中说:“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说的是要读好有字书,更要读一本无字书。那么,网络正是一本包罗万象,鲜活生动的无字之书。坐在家里就能“走基层、察民情、释民意”,实现网络舆情的大海里“洗洗澡”“治治病”,何乐而不为?
  用正面的信息引导网络乱象。长期以来,政府在网络舆情应对中似乎更多地扮演着一个被动应付的角色。如何掌握网络话语主动权、占领互联网新阵地,成为当前群众工作的一大难点。具体说,要从制度的执行入手,让每一名网民都能感受到互联网言论审核“三重制度”的严肃性,促使网民熟知并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从业人员“七条底线”和“两高”发布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要从正能量的熏陶入手,挖掘网民身边的真善美,将“感动中国”“中国好人”等各类评比的影响力引导至网络之上,在标题上更吸引人,在内容上更感动人,在时效上更贴近人,实现“惩恶”与“扬善”的并举;从政府网络形象的塑造入手,主动发布政府信息,便捷网上办事方式,畅通网络交流路径,用务实的举措代替形式主义,用亲和的态度代替官僚主义,用沟通和监督杜绝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实现塑造政府网络好形象的终极目标。诚如当年江泽民在哈佛大学演讲后,对记者表示,对付噪音的最好办法,就是继续演讲,用他的声音压倒它。
  (作者:江苏省海安县委党校朱栋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好网络背景下的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