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哲学的社会分析框架:动力、平衡、调整的机制
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动力、平衡和调整三种根本机制就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动力、平衡、调整是存在于任何事物中的三种根本机制
一切运动着的事物,都具有动力、平衡和调整三个根本要素。自行车要跑起来,首先要有动力,没有动力,它寸步难行;它在运行过程中必须保持平衡,否则会倒下去;既要让自行车跑得快又保持平衡运行状态,骑自行车的人必须具有高超的调整技能。
任何社会都具有动力、平衡和调整三种根本机制。其一,“三种机制”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三种最根本、最普遍的机制。动力机制,释放着社会发展的能量;平衡机制,保持着社会发展各部分之间的协调;调整机制,使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达到优化、协调和配合。其二,现代化从根本上要解决好改革发展稳定问题及动力、平衡和调整三种机制问题。现代化首先要解决“发展”及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当发展起来以后即进入现代化发展的第二阶段,民众表达诉求日趋增强,而社会不能为满足这种诉求提供足够资源且资源配置不合理,那就会发生利益矛盾甚至冲突。亨廷顿指出,现代化会伴随风险、引起不稳定。因而现代化还要解决好“稳定”及平衡机制问题。发展和稳定及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问题,都要通过“改革”来解决,改革本质上就是通过调整,使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之间达到优化、协调、配合。其三,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要注重把握并发挥好社会发展的“三种机制”。应围绕社会基本矛盾来理解改革的本质,即改革是一种调整机制,是通过调整来解决我国社会基本矛盾中的不适合部分,其目的是既为社会发展注入动力,发挥好动力机制的作用,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好平衡机制的作用。改革从根本上是解决发展与稳定及发展的“三种机制”问题的。社会基本矛盾适合或不适合,主要看社会基本矛盾是否使社会发展充满动力与平衡,看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之间是否协调、配合;如果社会发展缺乏动力且不够平衡,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不够协调、配合,这说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适合状况,须通过改革进行调整。
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和调整机制的内涵与功能
动力机制。是指由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所构成的动力系统及其作用机理。动力机制的基本体现是活力。经济领域,具体表现为生产效率;政治领域,具体表现为政府效能;文化领域,具体表现为创新精神;社会领域,具体表现为社会发展。
动力机制的基本要素是:人的需要及利益;人的能力尤其创新能力;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科学技术;市场机制;发展活力。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以人的需要及利益为动力源,以人的能力尤其创新能力为动力能,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动力流,以科学技术和市场机制为动力手段,以充满发展活力为动力目的。动力机制的功能,是解决社会赖以发展的动力,既让一切创造财富和创新能力的源泉涌流,又使每个人各显其能。
衡量动力机制的标准主要是速度、效率和活力。考察一个社会的动力机制状况,就要考察它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创新能力;能否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否使社会各要素、各领域和各方面充满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
平衡机制。指社会各基本要素和部分之间保持协调、和谐,且稳定有序运行的机理。平衡机制的最高体现是和谐。经济领域,主要表现为公平分配利益;政治领域,主要表现为公平正义;文化领域,主要表现为和谐思维;社会领域,主要表现为人们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
平衡机制的基本要素是: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公正和谐;稳定有序。它既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又注重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人的身心之间的和谐。平衡机制的功能,是通过平衡利益分配和整合价值取向,使速度与稳定、效率与公平达到均衡,形成一种稳定有序、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发展状态。
衡量平衡机制的标准主要是和谐。考察一个社会的平衡机制状况,就要考察它能否使全体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和谐相处,能否使社会各要素、各领域、各方面的关系处于协调状态。
调整机制。是以一定理想目标为尺度,矫正社会的动力和平衡方面存在的弊端,使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达到优化、协调、配合,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相适合,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种体制不断完善。
调整机制的理念是促进公平正义;调整的目的是实现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之间的优化、协调、配合;调整的内容是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适合的部分;调整的方式主要是革命和改革,完全不适合,需要革命,部分不适合,需要改革。
衡量调整机制的标准,主要看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是否得到优化、协调和配合。
动力、平衡和调整三种机制都通过一定的制度规范、体制运作和政策措施体现出来,一切制度规范、体制运作和政策措施的背后,都有这三种机制在发挥作用,设计和制定一个社会的制度规范、体制运作和政策措施,从根本上应围绕这三种机制进行。检验一个社会的成熟程度,关键看这三种机制的优化、协调、配合程度。
“三种机制”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框架
“三种机制”可以用来分析、解释人们经常关注的一些重大问题。
把握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动力机制上关于生产力的观点,它注重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认为这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平衡机制上关于人的全面、平等、和谐发展观点,它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认为理想社会的最高价值目标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调整机制上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观点,它强调无产阶级要通过革命消灭私有制,解放无产阶级,进而解放全人类,认为这是推翻资本主义社会进而走向理想社会的根本途径。
把握当代西方社会新变化。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发生了新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在动力、平衡和调整三种机制上发生变化。
动力机制的变化。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在于其扭曲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依赖过度消费,消费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由此,美国开始调整经济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第一,整合金融业,颁布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改革金融监管体系,推进金融创新,从而增强经济活力。第二,转换经济增长模式,由消费驱动型增长转向出口驱动型增长。美国成立了出口促进内阁,放松对某些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制定5年内将出口翻一番的目标。这有利于提高生产率。第三,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发展”备受重视。从历史经验看,重大危机往往会激发新一轮技术革命。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措施,美国等发达国家更加重视新技术研发与新产业发展。2009年、2011年,美国两度发布《创新战略》,以求继续引领全球技术创新的方向。第四,反思危机前过度追求经济虚拟化的教训,推出“再制造业化”战略,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美国制定了包括基础设施更新、人力资源提升等一揽子措施,制造业显露复苏迹象。第五,把“低碳经济”和“绿色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主题。美国将重点放在新能源和环保产业上,把绿色、低碳技术及其产业化作为突破口,以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第六,新能源成为驱动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平衡机制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首先,调整不平衡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在美国,虚拟经济过大,实体经济相对较小。这不仅导致经济泡沫化,而且也难以支撑虚拟经济发展。由是,美国加大发展实体经济的力度。其次,平衡政府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调整国际金融体系对美元的过度依赖。既加强政府对金融的监管,又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再次,平衡储蓄与消费的关系。零储蓄举债消费会带来虚假繁荣,当储蓄与消费间的关系彻底失衡、负债率开始上升时,带来的则是风险。于是美国开始限制举债消费。最后,重新布局中美关系。核心就是美国用尽一切办法来包围、瓦解中国。如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等。
调整机制的变化。美国汲取1929—1933年大萧条的教训,相对减少市场调节,加强政府调整干预力度,积极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连续不断地干预市场进行救市。其政策措施频率之高、政策操作范围之广、政策实施力度之强,实为罕见。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其思想精髓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动力机制上,强调首要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二是在平衡机制上,把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为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并注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是在调整机制上,注重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既为发展注入动力和创新活力,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思想。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主要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发展起来以后,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发展失衡问题突显出来,导致社会矛盾增多。由是,我们致力于解决社会和谐稳定问题。今天,我国发展动力不足、创新活力不够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仍存在不和谐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发展动力不足与和谐因素不够问题,在深层次上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既是我国改革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所遵循的一个基本方法;要把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进社会活力。这里,“发展”与动力机制有关,“稳定”与平衡机制有关,“改革”本质上是一种调整机制;不仅如此,“三个解放”实质上是解决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实质上是解决发展的平衡机制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实质上是通过调整解决好发展动力与发展平衡之间的优化、协调、配合问题。这从根本上涉及发展的动力、平衡和调整三种机制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根本上就是解决三种机制上存在的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解决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解决社会公正和谐稳定;全面科学统筹谋划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好发展动力与发展平衡问题。
把握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根本思路。即以“三种机制”的优化、协调、配合为切入点、基本线索。在习近平总书记心目中,治国理政主要解决三个根本问题:改革、发展、稳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所解决的总问题,就是正确把握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本质上是调整,发展依靠动力,稳定关乎平衡。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方针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主线与核心,就是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解决发展动力、活力与社会稳定和谐问题。强调全面科学统筹谋划改革,解决好调整问题。作为改革总目标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本质要义之一,就是使我们党和国家成为强有力的调整主体和中心,并综合运用共治、法治、自治等手段,以保证社会有序运行,既使发展充满动力和活力,也使社会达到平衡与和谐,并使动力与平衡之间达到优化、协调、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要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这六个“进一步”,本质上蕴含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平衡和调整三种机制。
此外,还可运用“三种机制”来理解马克思心目中的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发展史。
(执笔人:韩庆祥 王海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