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金子 发表于 2019-8-31 16:44:33

譬如内蒙古是姑娘举着金杯银杯在你面前锲而不舍地唱歌,你不喝她不走;譬如东北是“右手端杯朝左转,全封闭带甩干”;再譬如河南敬酒是先让你喝三杯,这看来不公平,究其根源却极有人情味儿。那时候穷,酒有限,当然先让着客人喝了。$ {# h( ?- L: v) A
  在京言京。京城的敬酒似乎斯文些,也公平些。第一杯酒当然是主人或者特邀主座上的贵宾先领,算是开席吧。然后就是依次给居于首位的领导敬酒,一般的是紧挨着领导左右的人先敬,可以不离座位,甚至可以不站起来。因为能与领导毗邻的也是有身份的人。主座左右敬完了,便不分座次了,多是末座者抢着来到领导身后,领导亦可起身,亦可不动屁股,看对方的身份和年齿。所谓敬酒,其实就是碰杯,这可是有大讲究的。你去敬酒,杯子一定往下碰,你的杯口大约碰在被敬者的杯腰处,然后一口干掉,算是恭而有礼。
  给领导敬完了酒不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顺势依次围着桌子转一圈儿,叫做打一个“通关”。关于这个规矩,我用两句话概而括之,一是“争先恐后”,二是“面面俱到”。4 ]* [+ S1 Q% R$ B8 `
  打“通关”不仅仅是敬酒了。要充分凸显“通关”二字的玄机,字面上讲,便是“疏通关系”,这多少引进了些许西洋酒会上的形式。敬酒时因为是相对独立,便可说点悄悄话亲热话,甚至也可以谈些拜托的大情小事。举着酒杯一下子把关系拉近了,什么事都好商量。" R6 U" |! k& A8 e* o/ QB% Y
  领导也要挨个敬酒,或者叫回敬,但不必站起来打“通关”。有两种办法,一是举着杯叫着你的名字“过电”,就是用酒杯在面前的桌边上磕一磕,你呢,可以同样的“过电”,尊重一点便站起身来,举起杯子向领导致以感激之情。有时候,领导限于酒量或者嫌麻烦,也可以将桌上的人分分类,统而垄之地敬几杯便可。1 H. i& D0 {5 W9 ?" m$ n+ `
  
本帖隐藏的内容
说到酒量一定会令人望而生畏。现在请客吃饭都讲究开大桌,一桌十几个人,你每个人要敬一杯吧,每个人还要敬你一杯吧,加起来就是二三十杯,谁有这么大的海量。所以我说京派喝酒相对斯文一些呢。这里面有两个“偷手”,一是倒酒时多用大杯,你可以端着大杯去敬酒或接受敬酒。大杯不必干,喝一口便可,口大口小自行掌控。讲究一点的是大杯倒酒小杯喝,这样你去打“通关”的时候,端着大杯还要举着小杯,用小杯敬酒。相互也劝,但不过分,甚至还嘱咐对方“少喝点儿”,或者说“我干了,您随意”。
  笔者的经验是,越是大的场面越不容易喝多。大场面肯定会有一些不大熟悉的人,客客气气亲亲热热,话到礼到,酒则点到为止。容易喝多的是同事朋友间聚会,又有规矩又不按规矩办,呼五喝六,轮番轰炸,割头换颈,义薄云天,从豪言壮语到胡言乱语到自言自语到低头不语。

mo8967 发表于 2021-4-10 09:44:13

机关只有做好工作,通过晋升级别,获得更高级别职务,才能赢得组织的肯定、他人的尊重和经济待遇上的提高。过去,我们比较关注领导干部、基层干部、年轻干部和女干部的培养,对机关中层干部的培育、选拔、交流、锻炼的重要性、必要性相对认识不足,关注不够。



突出表现在:一是上来时间长。过去,年轻人要轮上很久才当科长,然后把最宝贵的时间用在当科长上,错过了年轻干部最佳培养阶段。二是进领导班子难。近年来强调领导班子成员,必须三分之二以上有基层经历,对领导经历、多岗位经历等要求不断提高,竞争性不断加强,中层干部直接进入领导班子机会大大减少。三是一般也下不来、不常换。一个人窝在同一岗位一二十年,所有锐气、激情都已被时间抹平。四是同级流动难。就是在相近领域、单位内部也比较少流动。五是走出去更难。业务骨干领导不愿意放;待遇好不愿意被调整;组织部门考虑机关干部缺乏基层领导岗位历练,基层适应性相对较弱;长期在一个机关单位工作,真正的综合分析、统筹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等核心竞争力可能还不如基层部门的“一把手”。



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人人想变、人人喊变,但又很难转变的综合性“瓶颈”。同时领导班子成员经常定期轮换,基层普通科员不断更新,中层干部长期不动,很可能成为地方、行业关系网上的关键节点,成为权利寻租的重要进攻对象,一旦形成利益捆绑机制,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渐变,最后形成以消极fubai为主、不易被人所察觉的作风问题,既不利于年轻干部的培养,也不利于机关的管理和廉政建设。

wmr 发表于 2022-7-28 19:22:51

分析问题很透彻,很受启发

关先生 发表于 2023-3-13 09:43:29

寻租的重要进攻对象,一旦形成利益捆绑机制,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渐变,最后形成以消极fubai为主、不易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中层干部“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