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发表于 2014-4-23 22:29:08

加快我老秘网县城镇化进程、推进“三化”统筹发展

加快我老秘网县城镇化进程、推进“三化”统筹发展 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006年以来,沈丘县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以建设、经营城市为重点,以特色文化为内涵,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农业现代化加速城镇化,逐步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实现统筹城乡综合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我老秘网县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成效(一)绘制蓝图,统筹建设,城市整体规模迅速膨胀。  2009年以来,我老秘网县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现代气息、江淮情调、水韵绿城、个性沈丘”的县城建设目标,紧紧围绕“发展城乡经济、构建和谐沈丘、扩大城镇规模、提升城市品位”这一中心,努力实现整体风貌现代化,建筑风格特色化,城市环境园林化,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全力以赴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一是高起点规划。我老秘网县聘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省市有关专家,历时两年半,科学严谨地制订并完善了县城区3年跨越式发展规划和2015年总体规划修编方案,规划区域人口30万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为城区建设提供了宏伟的发展蓝图。  二是高水平设计。针对各地城市千城一面、缺乏个性特色的状况,跳出一味模仿、照抄照搬的圈子,刻意求新,把突出城市特色与塑造城市形象作为规划设计的切入点,努力在创特色、抓精品、上档次上下工夫。近年来,该县按照一路一特色、一街一景致的要求,精心设计了以兆丰大道等10多条城市道路和50多项重点建筑物立体造型方案,充分显示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对外开放气息。 三是高质量建设。该县本着兴办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的思路,从解决城区群众行路难、吃水难、入厕难、休闲难入手,2008年以来,全县累计筹措城建资金3.6亿元,开发新城区2平方公里,改造旧城区3.8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4.3平方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1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17.85%提高到2010年的32.4%。城区人口达到18.57万人。全县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以人为本、科学规划  中心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心所在,中心城市的发展状况关系着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如何实现中心城市在建设中的科学规划,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沈丘县委、县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  ——坚持以人为本,快速发展。该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基础薄弱,财力有限,城市建设历史欠账多,曾一度,作为城市建设考量指标的城镇化率增长缓慢。可以说是城市建设无规划,整体建筑无特色,重要节点无高层,市民居住无社区,县城道路无环线,文体活动无场馆。2009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在城市建设工作中,坚持突出“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立足改厕、修路、建场、治水等城建重点,力促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同时狠抓城市公交、出租和城市拆迁工作。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划,无法保证城市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尤其是在该县拉大城市框架,立足老城区,建设新城区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集思广益,切合实际,制订了城市总体详细规划;组建了县规划委员会,建立健全了城乡建设管理机构;出台相关文件,建立问责机制,严格执行县城建设规划,维护城建规划的严肃性、科学性和连续性。  ——坚持市场运作,滚动发展。该县逐步建立起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导,集体、个人、外资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城镇投融资体制,使城市建设步入了自我建设、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开辟城市建设资金源:一是出让项目经营权,实行招商建设。二是以地生财,增加城建自有资金来源。政府在严格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土地二级市场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县城土地资源的资产功能,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统一征地,通过公开招标、拍卖土地使用权,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益。三是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建设。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思路,动员城镇群众支持、参与城市建设。  ——坚持规范操作,稳步发展。该县继续实施“依河东进,南扩北伸”的发展战略,集中建设新城区,逐步改造老城区,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城市功能,对县城内沙颍河两岸11公里交通道路和滨河游园区进行全面建设。天然气入户工程建设、污水管网建设、城区自来水沙南供水厂建设等基础设施相继完工。同时,该县以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为载体,对小街小巷进行了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的“四化”工程。建立健全了县城管理长效机制,城市品位明显提升。  ——坚持建管并重,协调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三分建,七分管”,该县清楚地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在规划之初就充分考虑了管理办法,对城区内的电话亭、报刊亭、洗车点、露天夜市摊点及灯箱广告牌都进行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对不符合规划的建设行为进行了严厉惩治。 三、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如果仅仅靠农业来发展农业,将永远是脆弱的农业,将永远是贫困农区,将永远是财政穷县。就如沈丘县来说,“全县农民种一年,赶不上一个金丝猴集团”,并且投入与效益悬殊很大。只有加快工业发展,才能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达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和质的飞跃。而产业界集聚区是工业企业的摇篮,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载体,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引擎。按照省委、省政府“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战略部署,以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市转移为总体要求,我们把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最关键的环节来抓,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发展平台进一步夯实,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老秘网县产业集聚区分为“一区两园”,北园为聚酯网特色产业园,南园为综合加工产业园。规划总面积10.3平方公里,已建成4.5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已入驻企业80家,其中73家建成投产,7家正在建设。预计2010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8亿元,完成利税10亿元,安排就业1.2万人。河南省华丰网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乾丰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郑州产权交易市场成功上市。一是坚持科学规划。聘请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学编制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产业规划和功能规划,同时作出详细规划,做到城市基础设施与产业集聚区共享衔接,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相互支持,使产城融合首先在规划上融合,在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上首先一体。二是突出产业特色。确定食品加工、网业生产、机械制造为产业集聚区三大主导产业。其中,聚酯网特色产业园,已入驻同类企业25家,形成了产品研发、拉丝、织网、检测、销售等产业链条和配套服务,市场份额占全国的4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河南省唯一的聚酯网生产、销售和研发基地,并出口美国、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中国造纸网科技研发中心、河南省造纸网行业协会、河南省造纸网产品检测中心先后落户园区,并与天津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平台,与中国科学院签订了科技战略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三是功能逐步完善。我们采取政府主导、社会投资、市场运作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总投资5600万元的16层河南网业研发中心大厦,主体已完成;总投资8000万元的园区综合服务中心,一栋12层大楼主体已完成,另外两栋16层已动工;总投资1.4亿元的食品轻工创业园双层标准化厂房,已建成26栋,入驻企业9家;总投资8500万元的园区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同时,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建设了园区综合服务中心,融政务服务、金融服务、培训服务、餐住服务等为一体,大大提升了产业集聚区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四、着力破解“三农”工作难题,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是农业产业化成型成熟的关键环节,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的创新.其关键就是龙头企业。千家万户的农民和千变万化的市场要连接起来,只有靠龙头企业及有实力的公司作中介才能实现。经过不断努力,至2008年底,我老秘网县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7家,其中省级2家,分别是河南裕达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金源种业有限公司,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河南三闸纺织品有限公司、沈丘县振东纺织品有限公司、河南维利达面粉厂、等25家,其中河南秋迪糖业有限公司、沈丘县金丝猴饲料有限公司为去年刚认定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中,建立了相应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分别与农户签订了种植与养殖、收购与销售合同,做到了风险同担、利益均沾,实现了农户、企业双赢。按照拉长产业链条,建立产、加、销一体化体系,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利润最大化,进一步增强产品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民增收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施粮、棉、油、林、果、牧、加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已形成3个较为紧密的农业产业化链条。一是以金丝猴集团为龙头的奶牛养殖加工产业化链条。金丝猴集团是一个以生产糖果、巧克力为主的股份制企业。全县奶牛养殖户发展到近千户,奶牛饲养量达到9000多头,一头奶牛年产鲜奶纯收入可达6000多元,为农民年增加收入5000多万元。二是以中央储备粮沈丘直属库为龙头的“订单小麦”产业化链条。中央储备粮沈丘直属库占地400余亩,仓容量达4.5亿公斤左右,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发展“订单小麦”,自2002年以来,已走过了6个年头,由最初的20多万亩,至2008年发展到70万亩。“订单小麦”产量高于非“订单小麦”产量10%—20%,加上优质优价的价格差别,定单小麦平均每亩增收70多元,2009年仅此一项为农民增收4800多万元。三是以瑞博生物制药公司为依托的中药材种植链条。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000多亩,每亩中药材可为农民年增收4000元。沈丘县的工业企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尤其是近两年来上马的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开始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对就业的拉动日渐明显。2006年至2008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2336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117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7920人。去年,全县从事民营经济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65%,农民来自工业企业的收入占年纯收入的1/3。重点打造了“沈丘建筑、集装货运、内河航运”劳务品牌,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到25余万人,年创效益17亿元以上。2008年,作为全市“双十五”工程重点工业项目的金丝猴豆制品项目投产后,直接安排就业800多人,很多农民工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今年2月份,为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沈丘县委、县政府邀请金丝猴集团、华丰网业、凯旺电子等135家县内外企业,举办“百企万岗用工招聘会”。这次招聘会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9600个。春节前,沈丘农民工返乡约6.5万人,到2月底,大多数人都找到了新的就业岗位。现在沈丘一些企业还在不停地招工。县域经济的发展推动和支撑着县域范围内的城镇化和工业化。通过引导农民进镇、工业进园、住宅进区、商品进场等,加强县城和中心建制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繁荣城镇经济。活跃县域经济。带动农业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的大发展。四、加快我老秘网县”三化”建设的工作方向当前,正处于国家扩大内需,东资西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全省正处于“大招商、招大商”的良好发展氛围中,我老秘网县应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工业化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一是完善城市发展规划。规划是城镇化的指导蓝图,是建设龙头。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城镇化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我老秘网县要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坚持高起点、突特色,科学实用理念,明确区域的功能,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协作,强化其优势功能互补,扩充城镇规模,增大容量,力争在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2、打造城市建设“人文”核心,塑造城市凝聚力,实现区域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城镇建设必须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坚持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核心内容,正确处理好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城镇化建设强力带动一、二、三产业发展,以特色产业支撑和促进城镇化建设,把城镇化建设同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从而推动和促进城市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同步发展和共同进步,实现“三化”建设的协调可持续发展。3、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政府主导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城建市场化的道路,在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城市的自我滚动、自我积累、自我增值。4、严格管理,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城市的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强化城市管理。加大工作力度,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制,以规范建设、交通秩序、市场管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强市场规划管理。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健全城市卫生保洁体系。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居民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城市文化与经济建设的同步发展和共同进步。5、坚持“五个结合”做大做强城市支撑产业。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互促互动,要以城镇化强力带动一、二、三产业发展,又要以特色产业支撑和促进城镇化建设。一是把城镇化同工业化结合起来。要立足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立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二是把城镇化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要以城镇为依托,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三是把城镇化同劳务输出结合起来。在不断提高劳务输出水平的同时,积极利用多年来劳务输出成果,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带着积累的资金、技术和项目回乡创业,丰富家乡经济产业,壮大城镇经济实力。四是把城镇化同发展民营企业结合起来。我老秘网县民营企业在城镇经济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对城镇建设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发展民营企业,加快“全民创业”的改革步伐,掀起二次创业高潮,激发民营企业活力。五是把城镇化同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要积极扩大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兴办城镇各类市场,通过繁荣城镇,达到辐射农村、活跃农村、带动农村的目的。要提升餐饮、住宿和批零商业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交通、通讯、科技、文化、金融、保险和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让城乡居民同享现代文明成果,在提高城镇经济水平的同时,逐步提升城镇文化品位。 总之,工业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城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工业化是县域内调整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高经济素质的战略措施工业化与城市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市化。而没有城市化,就没有真正的工业化。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业人口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和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转化。工业化是农民城镇化和第三产业顺势快速发展的必要依托,加快工业化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的必要条件。围绕三化统筹发展这个主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加快我老秘网县城镇化进程、推进“三化”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