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要突出活动重点,突出解决各级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联系基层群众的所思所盼,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最要紧的就是,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重点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真正让群众受益。着力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窗口单位是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查摆和解决作风问题的重点部位,要在活动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从服务内容、办事流程、跟踪反馈、结果评价等方面不断改进,使服务更加精细、规范、高效。应该看到,经过这些年持之以恒的教育和监督,基层群众普遍感受到窗口单位“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事难办”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有的地方,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应该办的事,也让群众来回折腾好几趟。解决办事难要把群众当亲人,能一次办结的决不让群众跑二趟路,能网上办理或送上门的就不让群众跑路。解决办事难还要强化问题导向,盯住作风问题不放,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着力解决群众养老难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是惠及几亿老年人的德政工程。这些年,企业职工养老金实现了“十连增”,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却一直只有每月55元,由于物价上涨,保障作用越来越弱,满足不了老年人基本的温饱需求。群众期盼尽快上调基础养老金标准到100元以上,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真正让老年人基本生活无忧。
着力解决群众安居难的问题。衣食住行是群众的基本需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多数群众实现了丰衣足食,住房成为群众最关切的利益。关键是建立健全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人群需求,不同城市情况,分类施策,分城施策,让市场在房地产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买得起房的群众能买到价格公道的房,真正实现安居乐业。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着力建设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公租房等保障房建设,并且实行公平分配,有效解决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体、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
着力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大中城市之间普遍建立了航空、高铁、高速公路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但在广袤的农村,过河难、行路难还比较普遍地存在。这就需要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农村安排更多基础建设工程;更需要县乡干部弘扬焦裕禄精神,带领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修建乡村道路,帮助群众解决过河难、行路难等身边的难题,让群众得到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惠。
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2013年,我国总体实现基本医保的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到人均280元。在28个省份开展了大病医疗保险试点,医改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看病难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农民群众期盼村村都建有卫生室,生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生大病国家能够托个底;农民工期盼能够与城市居民一样有医保卡,医疗费用能跨地域及时报销;富裕群体则期盼开放社会资本投资医疗产业,能享受到优质医疗保健服务。民之所望就是施政所向。所有这些,都需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逐步解决。
群众面临的难题多种多样。解决难题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现有的问题解决了,还会出现新的更难的问题。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只要坚持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切实让群众得到实惠,教育实践活动就一定能够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作者:熊若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