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铁 发表于 2014-4-9 00:30:00

通江调查札记(四)

十年前,以日记形式撰写的《通江调查札记》原载《西部时报》,现分载本博与大家分享。
王思铁
4月2日   上午,在宾馆里总结几天来的调研情况。我把昨晚写的发言提纲,给市、县扶贫办的同志作了介绍,他们都赞同,还帮助提炼了一些观点、典型事例。继续参观“川陕革命根据地军史陈列馆”。’33年,通江27万人,参加红军人数4.8万人,通江籍烈士6100人,通江支前群众10万人次,通江支援红军粮食1000万公斤,通江籍省军级以上干部50人,通江籍将军(少将)10人。瞻仰陈列馆、烈士陵园,对通江老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但目睹通江的贫困落后,心里又老是沉甸甸的。    原本下午的座谈会,因周县长、赵洪斌副县长要参加省上电视电话会议,只好改在晚上开了。下午,我和杨儒科在县扶贫办看资料、座谈。据县志介绍:通江地跨东经106°59'—107°45'、北纬31°39'—32°34'。东邻万源、平昌,南接南江,西挨巴州,北接陕西郑南、西乡、镇巴,国土面积4116平方公里。唐天宝年间(公元742年)设县,至今1400多年。通江县1986年列入国定贫困县,当年贫困户78473户、358740人,贫困发生率为64.2%户、62.6%人,年人均180公斤以下缺粮户为43740户、218000人。“八七”计划时期,通江扶贫开发成就辉煌、经验丰富。主要经验有微水池建设。’95年大旱,诺江镇天井村一口微水池使当地群众抗御了自然灾害,由此,县委总结推广天井村经验,狠抓微水工程建设。第二年,省委、省政府在通江召开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提出学习“巴中经验”。据扶贫办阎主任介绍,“八七”计划时期通江扶贫经验主要是:全县上下都以扶贫攻坚为中心,党政重视、社会合力,例如,县上抽调20多名干部组成扶贫攻坚工作队,到最边远的贫困乡开展驻乡扶贫;县长带领扶贫工作队员到王坪烈士墓进行越温宣誓;通江采取的“公司+贫困户、协会+贫困户、基地+贫困户、干部+贫困户、能人+贫困户”的到村到户方式,在全省都很有影响,且今天仍不失为一个好方式。目前,通江县的贫困概括一句话:面大人多程度深。国土面积4100多平方公里,自然条件极差,山高坡陡,谷深沟窄,天灾繁多。全县尚有141个村不通公路、41个村不通电、477个村不通电话。省定扶贫重点村248个、还有200多个类似的贫困村。去年人均纯收入1295元,绝对贫困人口17.53万人,占总人口的26.7%;低收入人口25.73万人,占总人口的39.2%。17.1万人与16.96万头牲畜饮水困难,许多贫困户家徒四壁、空空如洗。地方病严重,痴、聋、疯、癫、瞎、瘸病人比例偏高。通江的贫困是环境型、能力型贫困。   晚上周仁义县长主持了调研座谈会。县委组织部、县府办、扶贫办、就业局、文教局、交通局、地税局、农机局、农民负担监督办等20来个部门的领导参加了会议。赵洪斌副县长介绍了新世纪扶贫开发的情况,其他部门的同志也作了口头或书面发言。我按昨晚写好的发言“提纲”发了言,最后仁义县长做了小结。周县长讲,通江县情,一是条件差,主要是生产生活和交通条件差。二是贡献大,通江4.8万人参加红军、革命胜利后活着的不足3000人;在计划经济时期,通江人民贡献大米、猪肉等价值17亿多元;退耕还林保护长江中下游,失去田地12万亩。三是总量小,目前GDP才18.6亿元、财政收入4120万元。四是水平低,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95元,比全国少了1000元。五是灾害重,天灾繁多,十灾九旱,去年7次洪灾、4次雹灾;地方病严重,精神病非常突出,乡乡都有,仅杨柏乡就接近30个。六是成本高,发展成本高,特别是教育、修路的成本高。他希望国家加大对老区通江的扶持力度,一是减负,特别减轻农民税费、教育学杂费;二是增大财政转移支付;三是帮助办教育;四是加大移民扶持力度。最后他说,通江作为革命老区、扶贫重点县,我们要继续发扬红军精神,高举扶贫大旗,以扶贫开发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新村扶贫为基础,以产业扶贫为重点,以能力建设为关键,把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引向深入,加快小康建设步伐。   4月3日   从通江出发去平昌,途中走访了通江县金苗粉业有限公司。公司总裁谢治文,香港人,副总裁徐中元。该公司总投资1200万元,去年投产。主要产品是方便米粉丝,原料为陈稻谷等,日耗原料10吨。目前以1.2元一公斤向农户收购陈稻谷。在通江一周的调查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通江县委、政府创造性地提出“发扬红军精神、高举扶贫旗帜、走正脱贫路子、夯实小康基础”的新思路,扶贫开发以及县域经济发展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效。通江县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全局,整村推进新村扶贫,大力建设扶贫产业,着力提升农户能力,捆绑整合扶贫资金,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尽快解决群众温饱,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这对其他重点县具有普遍意义。勿庸置疑,新世纪来通江扶贫开发成效是突出的。但是,从整体情形看,通江农村穷、农业弱、农民苦,到处崇山峻岭、沟壑纵横,自然条件非常差,是不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通江贫困面积大、人口多、程度深,农民的历史债务沉重,县级财政捉襟见肘,离小康社会还很遥远。因此,应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扶持。建议实施以下扶贫政策措施:   1、重新认识老区。川陕革命老区创建时间早、范围广,是当时全国第二大红色区域,通江又是首府。通江在革命战争时期,23万人就有4.8万人参加了红军,通江籍烈士6100多人,产生了10位将军,为解放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解放都50多年了,通江人民至今还很贫穷,国家应该给予更大的特殊扶持。如果不帮助老区尽快发展起来,摆脱贫困落后面貌,我们就背离了中国革命的初衷,难以向烈士交待,政治上也难以取信于民。   2、提高贫困标准。通江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应当作为重中之重给予扶持。对通江这样的革命老区要有特殊的扶持,这样才能使中央的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达到真扶贫、扶真贫的目的。通江是一个特殊的重点县,财政拮据,办起事来往往是左支右绌、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给予特殊扶持,难以奏效。特别应当研究的是,通江贫困程度深。我们看的一些贫困户,现行贫困标准已经解决不了他们的温饱问题。所以,国家应当考虑提高贫困的标准,比如由现行的人均纯收入625元提高到850元左右。    3、明确解决温饱时限。通江贫困的特点是面大、人多、程度深。国家《纲要》和省的《规划》一定10年,仅笼统地说“尽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没有具体时限。不能让群众老是不得温饱,解决温饱必须有个时限。等到“十一五”末那是不行的。群众温饱必须今后三四年内解决,不然,说不过去。特别是在通江这样的老区更是说不过去的。对这个问题,重点县必须要有紧迫感。重点县当前的中心任务是解决群众温饱问题。    4、实行分类扶持。要把贫困人口分为四种类型,实行分类扶持:一类是对丧失劳动力的特困人口,要实行社会救助扶贫;二类是对有劳动能力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要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到户,限期解决温饱;三类是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要积极稳妥地进行搬迁移民扶贫;四类是对低收入贫困人口,要着力帮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遏制返贫。    5、大力整合扶贫资金。整合扶贫资源,首先要整合扶贫资金。扶贫资金分配使用,要坚持做加法,不能做除法。只能是以扶贫资金为中心,把各方资金尽可能凝聚起来扶贫,不能把扶贫资金当成“唐僧肉”,这里啃一砣、那里撕一块。为别的配套,种了别人的责任田,荒了自家的自留地。目前扶贫资金的专项太多,分散了扶贫资金,造成的弊端也多,使得“重点县不重”,背离了扶贫方向,各方面意见很大。现在是到了必须砍掉专项的时候了,以便集中扶贫资金用于重点县、重点村。    6、改革项目管理方式。省上对扶贫项目管到村甚至到户,既耗马达又费电,搞得各方都有怨。应当由省上规定一些原则,如资金的用途和范围等,让县上因地制宜地规划项目、组织项目实施。对信贷扶贫资金,在重点县只要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都可以使用。投放到扶贫龙头产业化企业,如罗村茶业这样的企业,帮助他们扩大生产规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既增加财税收入,也增加农民收入。    7、免征贫困农民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后,贫困农民负担有所减轻。但是,贫困农民的负担还是很重。对贫困农民来说,税费等负担仍然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贫困农民很希望国家能一步到位减掉他们的农业税。从调查情况看,年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贫困户,一方面减税应一步到位,另方面,所减掉的部分应当由中央、省上承担,在时间上不能按部就班。    8、酌情消化贫困农户债务。我们调查的负贫困户,负债都严重,多则数千近万元、小则数百元。贫困户负债,是当前贫困的一大原因。负债主要有四个方面,欠信用社的款、欠农行的扶贫款、欠税费、欠民间借贷。对前三类,应研究如何给予适当或全部豁免。比如对贫困户80年代以前的信用社贷款、90年代以前的扶贫贷款,确无能力偿还的,国家应当出台政策给予豁免。   9、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工程。通江的调查表明:重点县农村学杂费仍然很高,读初中一年要八九百近千元、读小学一年要五六百元。学校寄宿条件差,中、小学生的宿舍拥挤不堪,床挨床,每床住二三名学生。总之,入学难问题仍然突出。在重点县、特别是像通江这样的既是老区又是重点县,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应当免掉学生的学费、杂费,补助贫困学生的部分寄宿费用,推行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工程。   1 0、加大移民扶贫力度。从根本上最终解决贫困问题,搬迁移民和梯次移民,是条好路子。在通江这样的大山区,许多农户住在山高谷深的山上沟边,靠修路等方式改变生产、生活条件既不现实,而且投资巨大、扶贫成本太高。如果把这些农户搬迁到集镇或公路沿线,成本低,能较好改变生产生活条件,最终解决贫困问题。   11、解决贫困户住房难问题。目前,农村还有一部分贫困户住草房、危房,有的甚至无房。通江正在解决住岩洞、窝棚的问题,做得好、得民心。但是,政府每户补助2000—10000元不等。我们调查了几户,资金缺口无法解决。因此,国家应把解决贫困户“三房”问题,列入扶贫的主要内容,安排专项资金,在今明两年内解决。   12、重视重点县内非省定重点村的贫困问题。省上给通江确定了248个扶贫重点村,覆盖贫困人口不到三分之一,重点村以外还有很多村仍然相当贫困,根本无能力、无投入在短时间内改变落后面貌。其他重点县也有类似情况。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两个办法:一是砍掉扶贫资金专项,把砍下的专项资金安排到重点县的非省定重点贫困村;二是非重点县的省定重点村贫困程度总体上说远不及重点县内的贫困村,因此,应裒多益寡、削峰填谷,减少非重点县省定重点村使用无偿扶贫资金的比例,把减下的部分用到重点县的被排挤扶贫规划之外的贫困村。原则上非重点县的省定重点扶贫村,主要应使用贴息扶贫贷款和地方筹资解决。(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通江调查札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