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谁不爱好官? ——读习近平总书记《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吟诵了他1990年在中共福州市委书记任上填写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词,并深情地说到这首词:“我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在《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的前面,习近平同志特意写下的简短优美的小序,让我们直接感受到作者写作此词的时间、环境和缘由。该词前三句,“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这里的“魂”是指焦裕禄,也指焦裕禄精神。他多么希望焦裕禄归来,一个“盼”字落笔千钧,敬仰焦裕禄,痛惜焦裕禄,为民呼唤焦裕禄的款款深情,顷刻跃然纸上。接下来一句质朴的设问:“百姓谁不爱好官”,直接表达一个最普通不过的道理,接下来“把泪焦桐成雨”,这既是对上句设问的含蓄回应,又是百姓对“好官”的“爱”的具体展示,还是对焦裕禄精神的一种直接赞美。“百姓谁不爱好官”的问句扩大了词的表现空间,是这首词的关节紧要之处,起到了领起全篇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作者关于“焦桐”的注释:“焦裕禄当年为了防风固沙,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提倡种植泡桐。如今,兰考泡桐如海,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幼桐已长成合抱大树,人们亲切地叫它‘焦桐’。”至此,通过“焦桐”这一感人符号,焦裕禄这个“好官”的光辉形象就直接矗立在读者面前。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焦裕禄同志逝世前,曾嘱咐要将自己埋在兰考的沙丘上,活着没有把沙丘治好,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两句既是赞颂焦裕禄艰苦奋斗的英雄气概,又是抒发作者改造山河、富民强国的一种豪迈精神。下片前三句,“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作者回到写作此词的时候,今夜的月,还如同焦裕禄那时的月一样清明。我夜夜思念你。月光如水。你的肝胆和我的肝胆都像这月色洗过一样清澈,纤尘不染。“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巧妙化用了《楚辞·离骚》的诗句,但这里表达的不是屈原笔下求索跋涉的原意,而更多地侧重于表达清廉为官的响亮誓语。当然,要做一个“好官”,仅仅两袖清风还是不够的,所以作者接下来用通俗的语言进行了如下阐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这是焦裕禄把一生献给党献给人民的生动写照,也体现了作者见贤思齐的优良品格。既然做了一任地方官,就要造福一方百姓,也要造福一方山水,才能完成平生的意愿,也才能安妥自己的灵魂。“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今夜我点点滴滴的思绪啊,就像春天的草木一样,全是绿的。而我的思绪无遮无拦,浩浩荡荡,已成为月光映照下一碧万顷的湖水,澄澈清明。习近平同志把对焦裕禄精神的敬仰和对人民的忠诚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期盼焦裕禄精神感染和激励每一位共产党员,形成众志成城的钢铁洪流,形成浩渺无际的千顷碧波。简洁利落、劲健给力的结尾,使全词的情绪达到一个更加空明澄澈的境界。这首词寄意高远,感情真挚,语言质朴,意象鲜明,格调清新,尽管隔着20多年的漫长光阴,今日重读,仍然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习总书记亲民爱民,与大地山川、人民百姓相依为命的高尚情操,感受到习总书记关心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赤子情怀。 3月28日《人民权利报》刊载拙作《百姓谁不爱好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