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张新民 发表于 2014-3-5 13:38:27

共商国是话胸襟

三月三日召开的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会上,俞正声主席代表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工作报告表示:“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需要更多更好地搭建平台、拓展民主形式、增加协商密度,让委员愿讲话、敢讲话、讲实话。平台很必要,宽松和谐的环境更重要,在政协的各种会议和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的“三不”方针,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努力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氛围”。这段话,立即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国际舆论也给以高度赞许。   我是一个老政协工作者,对两会情况自然特别关注。以前,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两会期间,有些地方的领导同志到代表、委员中参加讨论,开始都满面笑容地说,请大家敞开思想,畅所欲言,我们是来听意见的。可真有哪个讲了一点真话、大实话,脸上很快晴天变多云,或当场打断,或反复解释、甚至把讲话的人说成别有用心,会场气氛突变,要么都很尴尬,要么鸦雀无声,要么不欢而散。这种状况,曾引起我的许多联想。   听取意见、广纳民智,需要摆正位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人民代表会议和政协会议,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行使权力、履行职能的最高形式。既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一方报告工作,一方审议报告,一方提出批评,一方接受意见,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领导同志只能听恭维话,而听不进不同意见,这显然是不对的。如果主人只能夸奖赞扬公仆,而不能对其说点不是,那岂不是颠倒了主仆关系吗?   “满招损,谦受益”,人贵有自知之明,做人处世如此,治国理政也是这样。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任何时候、任何工作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决策中出现一些偏差和失误,并不奇怪。有些矛盾和困难并不只是一个地方存在、也不是短时期内形成的,解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人民群众也会理解、予以谅解。问题是,我们对这些不足和失误,应该正视,而不应回避;应该承认,而不应掩饰;应该想法解决,而不应置之不理,一推了之。俗话说,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执政为民的首长们,应该从群众的意见中看到不足,从群众的建议中吸取营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耐心地听,细心地想,真心地采纳,持这样的态度,就能赢得民心、赢得支持,同心同德把我们的共同事业做得更好。   领导同志能否听得进意见,关键是一个胸襟问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凡成就大事业者必然胸襟宽广、虚怀若谷,礼贤下士、从善如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说真话、实话,是他们的权利所在,职责所在,也完全是出以公心,出于善意的,是一种关心,是一种支持。当面讲总比背后讲好,会上讲总比会后讲好,事前提醒总比事后追悔好。只要不是无中生有,不是别有用心,纵然有些情绪偏激、言辞刺耳,也应但讲无妨。听不到不同声音,听不得不同意见,就失去了共商国是的意义。一触就跳,一听意见就来情绪的态度,其负面作用是显然的:一则堵塞了言路、压抑了民主,二则伤害了感情、形成了隔阂,三则不利于工作、不利于事业,四则影响了形象、削弱了威信。因此,我们的各级领导同志,应加强修养、放宽视野、扩大胸怀,万不可鸡肠小肚。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政协会议坚持“三不”方针,努力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氛围,这正是人民政协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各级领导同志都志存高远,闻过则喜吧!这是政治上成熟的标志,也是一种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共商国是话胸襟